2024-06-01 12:29:28蔚藍海岸

Power of Drama—【Imperfect Us】

      抽空看了《不夠善良的我們》第一集後,就不小心把接下來的七集一口氣看完。原本也是沒想要寫心得,結果隔天思索了一天後還是忍不住想寫些什麼,免得腦中轉不停的想法無法平息。
    片名雖是《不夠善良的我們》,但它的英文片名《Imperfect Us》卻更符合劇中意境。不完美的人們,才會上演一齣齣明知荒謬卻還是無法自制的人生鬧劇。故事以兩位女性為主,一位是簡慶芬,另一位是張怡靜。同月同日生的兩人,年輕時不僅在同一間公司上班,常常撞衫,甚至還愛上同一名男子何瑞之。何瑞之原本與張怡靜是情侶,兩人偷偷進行辦公室戀情,但是簡慶芬半途殺出,最後成功橫刀奪愛。然而與何瑞之結婚十二年以來,即使兩人育有一子,日子看似和諧美滿,簡慶芬卻始終感覺她的生活平淡、婚姻不穩,因她時不時想著當年被她擊敗的情敵張怡靜,想知道對方目前的生活如何,好讓她可以從比較中知道自己當初的所作所為是否值得。從社交媒體上搜尋到她的帳號,找到了她的平台,這一看不得了,從對方發表的近況設想對方將單身生活過得有滋有味,這引發了她極大的失落感。另一方面,張怡靜看似風風火火的事業發展,其實也是她不眠不休拚搏出的辛苦成就。然事業有成的她,卻仍過著孤家寡人的飄盪生活,有時想起自己當年放棄何瑞之,難免也有些後悔與遺憾。
    前面兩集就點出了單身與已婚者很妙的心態:他們都只會看見對方有他們渴望卻無法擁有的東西。單身的張怡靜去餐廳想坐舒服的沙發座椅,點大餐來犒賞自己,沒想到卻被服務人員請去吧台坐,因為單身者坐吧台不會占空間。面對這種單身歧視,張怡靜非常憤怒,不知為何自己也一樣辛苦工作,卻只是因為自己是一個人,就不能跟別人一樣坐在寬敞的座位用餐。有時候她對於自己只能獨自面對所有日常生活的困境也覺得無助。衣櫥壞了得自己修,連租房也會因單身女子的身分而被房東歧視拒租或說不租就不租了。於是她有次也忍不住對他不成材的哥哥怒吼:「你知不知道自己扛著自己是很累的?!」有次巧合看見何瑞之接兒子回家,眼見這一幕天倫之樂,她突然意識到自己其實也渴望這樣的日子。午夜夢迴,夢見自己回家有丈夫跟兒子在家中等她,那是多麼溫暖的感覺,只可惜她當年輕易放手能夠擁有這種日子的機會,如今也只能慨歎。但她不知道已婚的簡慶芬因看著她的貼文,也同樣在感慨自己機關算盡得到的家庭生活,其實根本不如想像的美好。丈夫時不時加班晚歸,自己得張羅家中大小事,早上要出門總搞得人仰馬翻,下午還要接兒子放學,晚上還要盯他的功課。婆婆住得近,時不時一早就來「查勤」,看兒子媳婦孫子一家人作息是否正常。媳婦早上沒空做早餐給先生跟孩子要唸,菜切得不好看也要唸,菜煮得不好吃更是大批一番。看著張怡靜單身日子過得自由自在,可以興之所至在手上刺個青、買漂亮的衣服、吃好吃的美食,甚至還可以結交年輕小鮮肉。相較之下,她在這樣日復一日的生活中完全感覺不到自在的快樂,反而有種窒息感。簡慶芬不禁懷疑自己是否當初因為奪人所愛,因此婚姻生活才如此不美好。
    看著這兩個單身與已婚女子各自對對方生活的想像,不禁想起一句據說是蕭伯納曾說過的話:「要結婚的就去結婚,想單身的就維持單身,反正你們最終都會後悔的。」我在想,為什麼不論選擇哪種狀態都會後悔呢?可能在某個時刻,我們都會想要逃離目前的狀態,覺得不是現在這樣可能會比較好吧?但不論哪種狀態,都一定有它的好好壞壞,必須照單全收,也沒有哪種狀態是完全沒有困境的。單身的人覺得扛著自己很累,那是他們想像若結婚就會多一個人幫他們扛著。但事實真會是如此嗎?有沒有可能結了婚,他們反而要多扛另一個人甚至更多人?到那時才會知道原來自己只要扛著自己並不是多累的事。而已婚有孩子的人覺得每天跟作戰一樣,忙得不可開交,但是靜下心來想想,孩子晚餐時跟你分享今天一天的學校生活,見不著你時就急著打電話聽見你的聲音,聊到最後還跟你爭著要先等你掛電話,這樣彼此牽掛就是一種單純的幸福。另一半有時良心發現,在你快要「溺水」時拉你一把,分擔家務或照顧孩子,這種安穩也是一種美滿。所以不論選擇哪種狀態,只要明白自己為什麼如此選擇跟問自己在哪種狀態下會比較快樂,或許就能少一些後悔吧?
    簡慶芬在劇中提出人是否本質不是想追求快樂,而是熱愛痛苦這件事,引發我的思考。要得到成功的快樂前必須經歷千辛萬苦,但快樂瞬間即逝,於是我們又想尋找下一個目標,重新經歷長期磨難與短暫快樂的循環。這也就是為什麼簡慶芬因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找不到快樂,索性去搜尋張怡靜的近況,將當年的情敵再次列為「假想敵」,讓自己因為有個可以比較的目標而重新感覺生活的意義。想來有些可悲,我想這就是「沒事找事」的人性。但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日復一日的生活並沒有不好,只是因為我們喜歡追求新的刺激,所以我們在日子趨於平淡後覺得索然無味,就會想「搞事」。我覺得人喜新厭舊的本性促使了文明不斷演進,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種求變的生存本能也造成了我們難以安於現狀,因此也容易看不見自己擁有的此刻可能已是最好。也許我們既不是追求快樂,也不是熱愛痛苦,只是純粹不習慣安於現狀罷了。但如果不安現狀的結果是破壞自己原有的安穩卻也得不到更好的成果,那就真的是自找麻煩、白忙一遭。話說回來,日復一日真的是千篇一律、毫無變化嗎?如同簡慶芬後來覺悟到的,每天的生活其實不盡然相同,至少偶遇、互動的人不全然相同,談論的事情不會一樣,講出來的話語也不會重複,昨天見到的人與事物,說不定今天就已不在了。說日子一樣,只是我們想抱怨時的說詞,若能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我們並不是真的活在同一天重複的迴圈裡,而是又少了一天的生命。
    簡慶芬跟張怡靜兩個女人的戰爭也讓我思考這兩種女性的特質以及兩種愛情觀。簡慶芬代表的是聰慧、善於偽裝的女性,而張怡靜代表的是帶有傲氣與倔強的女性。簡慶芬為了得到心儀男人的心,不把自己精明的一面顯現出來,總是一副貼心、溫婉的模樣,以取得對方的好感;再者,她懂得討長輩歡心,討好對方的母親,營造出自己會是個好妻子好媳婦的形象,最後能成功破壞何瑞之與張怡靜的關係博得上位。反觀張怡靜就是嘴巴不甜,不懂得討好長輩,也不懂得迎合別人,於是她在公司與同事沒太多來往,也因跟男友母親處不好而導致跟何瑞之的關係緊張。但編劇卻安排張怡靜這樣的個性反而比較能夠吸引異性,不僅讓何瑞之深愛著她,甚至之後也吸引了公司上司,最後還讓一個小她近十歲的大男孩愛上她。反觀簡慶芬就得以退為進,讓男人漸漸發現她的好。怎麼會這樣呢?我感覺張怡靜這樣的女性之所以會吸引男人,是因為她呈現驕傲與倔強那一面的同時卻也透露出她的柔弱與天真,這樣的特質容易引發男性想保護她的慾望。看她認真為工作廢寢忘食,快要倒了也不吭一聲,不想迎合別人勇於說出自己的意見,肚子餓了不想吃大餐只想大啖潛艇堡就滿足的模樣,無怪乎男人都莫名受她吸引。但這樣的女性也不能說完全沒有心眼。她當初放棄何瑞之或許也明白,與其跟他結婚可能會因他母親不喜歡她而導致他們婚姻不順,不如選擇分手,讓她成為對方心中那愛而不可得的白月光。她甚至故意將自己的社群貼文閱讀權限設為公開,就是為了讓簡慶芬搜尋得到自己,並且故意讓自己的貼文用字看來曖昧,營造出她過得很好的假象,好引發對方的妒忌。驕傲的張怡靜這樣高傲地活了一輩子,最後把自己累出病來,英年早逝,想想這樣的人生究竟值或不值呢?反觀簡慶芬用心計較搶了別人的男友,這種「心機女」是我年輕時非常不齒的對象。然而如今當我再看見這樣的女性,我卻沒了以往的反感,反倒覺得她願意為她所愛奮戰,最後搶得到也是她的本事不是嗎?所謂〝All’s fair in love and war〞,人為了要奪得或保護自己所想要的都會不擇手段的。我們應該要去撻伐這種不擇手段嗎?或許年紀漸長,懂得人就是喜新厭舊跟「一個巴掌拍不響」的道理,對於關係演變成「新娘/新郎最後不是我」或「正宮換人做」,似乎也難有批判的心態了。看簡慶芬搶到手的果實最後竟然也成為她揮之不去的夢魘,也不禁想著,就算是費盡心機得到了,又真的是好事嗎?劇情最後安排讓兩個女人和解,是很棒的結局。女人真的不需為難女人,而且也許最後會發現,到了生命的盡頭,或許有個懂得自己的女性友人在身旁陪伴,比一個從不懂得自己的男人要好得多吧?
    另外,簡慶芬的愛情觀也是值得深思的。即使得到她以為的幸福,她卻時時刻刻活在比較與不確定的懷疑中。那正是因為從一開始她就愛得很卑微,以致在這段婚姻關係中她始終覺得何瑞之沒那麼愛她。她總覺得如果當初何瑞之娶的是張怡靜,或許何瑞之就會比較包容、比較貼心、比較願意解決婆媳問題。她甚至覺得何瑞之視她的付出為理所當然,因此對這段婚姻關係更加厭倦與無力。想想如果在一段關係中,自己總是過度付出的那一方,最終反倒會為自己不值,進而產生了不滿。人真的是很奇妙的生物。在關係中把自己搞得很卑微,然後妄想對方能自動察覺自己的付出,結果發現對方竟渾然不覺後就惱羞成怒,再來責怪對方怎麼不能體貼一點。簡慶芬的例子告訴我們,如果一直要把自己設定在委曲求全的角色中,甚至要不停跟先生的舊愛比較,活在舊愛的陰影中,那最後痛苦的還是自己,因為我們既無法取代那個舊愛,也活到沒有自己。
    但話又說回來,何瑞之與簡慶芬這種相敬如賓的關係就不是愛了嗎?簡慶芬覺得何瑞之每次跟她說謝謝都會讓她覺得他不重視她,覺得她的付出是應該的。其實這點我不是很懂。如果覺得她的付出是理所當然,他應該連謝謝都不會說了吧?而且我覺得何瑞之能夠在妻子已經表達不悅就趕緊行動催孩子、晾衣服,被老婆唸鍋子沒先泡水會很難刷,就二話不說要自己刷鍋子,這在丈夫行列中已算是上等了吧?有多少結婚十二年以上的先生還能如此應變自如?通常都是跟太太比誰忍耐髒亂的能力高吧?但是即使如此,何瑞之還是有很多男人的通病,就是無視妻子的需求。當她的母親一度被懷疑可能罹患失智症,而她又不願將母親送至安養中心時,他就要她考慮辭職在家照顧母親。那時可以說因為是女方的母親,女方要負擔照顧責任也許就得思考這個可能性。但後來是男方的母親因故跌倒,從此行動不便,結果這時男方卻仍舊責怪女方就是當初沒有答應接母親到家同住才會造成如今這般後果,導致最後女方因心生愧疚而辭職在家照顧婆婆。這當中餵食、沐浴、回診,全部都是她一手包辦,兒子只是偶爾負責接送他們往返醫院跟家裡。光是這點就可看出這個男人的自私,也因此後段劇情出現簡慶芬肉體出軌的橋段並不令人意外。男人若以為講一句「謝謝」就可以把所有問題丟給太太扛,那這句謝謝的確太廉價,那太太是否也可以說一聲「抱歉」就把問題丟回給先生呢?故事最後可看出何瑞之還是愛著簡慶芬,但是如何在這樣細水長流的關係中讓對方感受到愛,這就是夫妻共同要面臨的課題了。
    而面對困難能夠拿出勇氣,相信自己能用愛克服一切,這又是另一個問題了。劇中張怡靜吸引了比自己年紀小的男生,也一度被他的誠意打動,動了想跟他談戀愛的念頭。然而就在此時她發現自己得了乳癌,因此她告知男孩,要他想清楚是否還要跟她發展戀人關係,因為前景並不樂觀。男孩最後退縮,簡慶芬之後知道男孩的決定非常氣憤。但我卻有不同的看法。要面對自己喜歡的人受苦、死亡是需要極大的勇氣的,不是每個人都能堅強面對。就算是已經結婚的伴侶可能也曾在心裡閃過想逃避的念頭,但因為是法定配偶無法逃避只好概括承受;那還沒確認男女關係的對象,又憑什麼責怪他不夠勇敢呢?我們都有軟弱的一面,因此很難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批判沒有留下來的那個人。我想起日劇《美麗人生》中男主角知道女主角隨時有可能因病復發去世卻仍決定與她相戀,正因為這非常不容易,所以它才會那麼感人啊!現實生活中,應該都是會做出打退堂鼓的決定吧?這是很正常的人性,會留下的只有日劇或韓劇男主角而已。
    劇中也提了兩個值得思考的概念:「你的意識決定你存在的宇宙」跟「你眼前所發生的一切都只是你意識碎片的震動,都只是夢幻泡影。」我想我們的意念的確會引發變化,畢竟我們生活在這個空間中,我們的能量跟宇宙萬物的能量是相互作用影響的,所以我們的意念是有可以產生看不見的震動,所以為什麼說「念力」確實存在,或許真有其道理。我們的意念可以喚來我們想念的人、想得到的成果,進而形成我們存在的宇宙。但這些事物或許也都只是表象,霎那間也都化為虛有,所以金剛經才會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果好好壞壞都只是夢幻泡影,我們是否就能比較淡然地看待人生所有一切遭遇呢?還是會因為都將是一場空而沒有動力追求任何事了呢?要怎麼樣解讀,也就決定我們每個人這一生的旅程地圖了吧?
    看了《不夠善良的我們》,看到了不夠完美的我們衍生出來的故事,再次提醒我們可以選擇怎麼活著。即使跌跌撞撞,我們還是只能接受這樣渺小的自己,繼續向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