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8 04:00:00天光

【俄烏戰爭】防止核戰不等於停止戰爭!

【防止核戰不等於停止戰爭】
  
若要化解核戰危機,逼烏克蘭減低對俄攻勢,逼迫和談,甚或斬首普丁,都不是目前最可行的方案。
  
斬首或暗殺普丁的風險極高,必須是無其他任何機會阻止核戰,只剩這一招時,才可使用。
  
這招最大風險是:萬一斬首或刺殺失敗,可能直接逼使普丁為了報復,而從原本「尚未」決定使用核武,轉變為「必然」決定使用核武。
  
因此,斬首或刺殺普丁,目前只可能做為放話恐嚇普丁的戰術,尚未達到必須真正使用的程度。
  
(除非有人能保證暗殺普丁的過程,是神不知鬼不覺,且不會留下證據,讓俄國人無法直接歸咎給外國。但此前提幾乎不存在。)
  
至於逼迫烏克蘭收斂對俄軍攻勢,甚至逼迫和談,雖然較無短期風險,卻會產生長期風險。因為這等於在向發動侵略戰爭的瘋狂獨裁者示弱讓步,必然鼓勵他進一步,一而再再而三拿出核武恐嚇,繼續逼迫世界各國讓步。如此,等於替未來很長期間製造了持續產生的越來越高的核戰風險。
   
所有的應對決策,首先必須精準掌握普丁的「真實意圖」與「真實能力」。
  
真實意圖方面,普丁目前仍無意真正使用核武。俄軍出動「末日潛艇」之類的動作,明顯是「核訛詐」,主要用來擾亂西方輿論與民心。
 
這樣說的推理依據是:
  
如果普丁真的有意動用核武,他連下令全國徵兵動員這類極為消耗財政預算的動作,都完全不需要做;直接用「戰術核武」(小當量核彈)狂轟濫炸,不是就好了?
  
然而普丁仍執著於花大錢動員徵兵,可見整個軍事思維仍然是放在傳統武器與固守佔領區的佈局,尚未到達決定使用戰術核武的程度,當然也遠未達到使用戰略核武(大當量的高毀滅性核彈)的程度。
 
(但若烏軍全面奪回失去的領土,普丁是否還能忍住自己的衝動而不使用戰術核武,就很難說了。)
  
能力方面,普丁雖然有權力使用核武,但是否有能力繼續保持清醒的決策頭腦,而不會在昏昧不清的情況下,一時頭腦發熱犯傻,而下令發射核彈?這一點則很有疑問。
  
許多跡象顯示普丁有嚴重的慢性病,(有人說是腦瘤),每天的清醒狀態到底能維持幾個小時?其餘時間到底如何過問政治?是否常會在頭腦昏昧不清的情況下做出決策?是否有授權給足夠權力的代理人?是否有哪個身邊角色有機會掌控他的生死?..都是問題。
  
如果西方對俄國的情報工作夠深入、確實,則上述問題都有機會獲得解答。
  
在釐清上述普丁意圖與能力的兩大決定性因素後,西方世界才有可能知道採取怎樣的策略能夠真正預防核戰發生。
 
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所提的烏俄和談方案(俄剛併吞的四州由聯合國監督,重新公投確認居民的歸屬意向),或許是西方某些政客以及中共心目中所希望的談判結局;但此提議明顯姑息侵略者,危害太過明顯,不僅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不會接受,大俄羅斯主義的獨裁者普丁也不會接受。
  
(附帶一提,不懂政治卻又充滿狂想的馬斯克,竟放話讓台灣接受一國兩制以避免戰爭,實在是愚蠢且自私自利,有辱他自己的太空殖民夢想。可以合理懷疑他已被中共掌握到某些把柄或弱點,進行某種程度的綁架與操控。類似柯文哲當初「忽然赤化」的早期症狀。)
  
真要避免核戰,有幾個原則:
  
1.過於「冒進」或「姑息」,都容易產生反效果。因此短期內最佳成功機率的決策,必然偏向「中庸選項」。
 
2.「停止戰爭」和「防止核戰」是不同概念。停止戰爭未必能避免核戰,反之亦然,避免核戰,也不等於必須停止戰爭。
  
(換言之,犧牲烏克蘭的利益不能真正預防核戰。成功預防核戰時,也未必就會犧牲烏克蘭利益。)
 
3.在思考如何預防核戰時,「耐心持久的抗壓性、意志力、與周旋智慧」是最容易被忽略,卻極關鍵的戰略資源。
   
當眼前的局勢並不明朗,無法輕易出手時,耐心等待最佳出手時機,且持續抵擋核訛詐與核恐嚇的抗壓性,變得異常重要。此外,虛實互用的持久周旋招數,與或軟或硬的政治智慧,甚至可敵可友的可信賴感,都對維持和平極為重要。
  
「時間」往往是命運的最終裁判者。因此,當雙方陣營陷入僵持且日益消耗時,越是具備「恆心毅力、長期遠見」的一方,越有可能笑到最後,成為終極的大贏家。
  
當普丁陷入健康危機時,只要全球民主國家能夠維持足夠持久的「戰略定力」,等到普丁病死,或重病無法理政之後,新人掌權時,很多解決方案會自動找上門來,使問題成功獲得解決的機率變得極高。
 
(這也是所有獨裁政權的特色,只要獨裁領袖死亡或失權,很多僵局就自然被打破了。包括習近平滿腦子想要炮製的台海危機,也該如此思考。兩岸創造長久和平的契機,很可能出現在習近平剛死亡或剛下台後不久的階段。)
  
2022-10-09 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