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內失戀》—婚姻常態?
五月底去水源劇場觀看了《婚內失戀》舞台劇。劇情以三對夫妻關係為主軸:代表婚姻「蜜月期」的年輕夫妻小柔與小志、代表婚姻「撞牆期」的中年夫妻安安與阿偉,以及代表婚姻「停滯期」的中老年夫妻陳柔安與高志偉。他們的生活場景在舞台上不停交錯重疊著,讓我們得以看見三段不同婚齡的婚姻關係,也等於看見同一段婚姻在三個階段呈現出的不同樣貌。蜜月期時夫妻如膠似漆,時常你儂我儂,什麼事情都想要一起做,喝咖啡跟吃早餐都要一起開動,太太要去哪裡丈夫都會願意先載她去再去上班;撞牆期的婚姻讓夫妻兩人常常容易一言不合就爭吵或鬧僵,丈夫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今天會晚點回來」;停滯期的夫妻相敬如賓,雖同住一個屋簷下,彼此內心的距離卻如同地球兩端那麼遙遠,除了固定的「早安」、「晚安」的問候之外,再也沒有談話的意願;妻子要去哪裡,丈夫都叫她自己搭捷運,因為自己要去的地方不順路。婚姻長期停滯,兩人最後就可能走上離婚一途。
我常看著跟丈夫一起牽著小孩或一個人牽著孩子走在街上的女性,她們看起來常有一種疲累跟滄桑感。望著她們,我常想著:「她們曾經也是如花似玉、充滿活力的模樣吧?但為什麼婚姻看似讓他們得到了一個愛人、一個孩子,拼湊出一張圓滿的家庭圖像,在那其中她們卻看起來沒有光彩?是什麼讓那個原本那麼有憧憬的女性轉變成一個只能對著丈夫跟小孩叨念的管家婆?」是否她們也都默默地經歷了婚內失戀,只能守著一段名為「婚姻」的關係,卻不確定這段關係是否只剩她一人在其中。在劇中,我們看見讓妻子開始心生不滿的點主要就是丈夫的忽略。丈夫有些媽寶個性,所以媽媽做的醉雞一定要好好放在冰箱保存著,哪怕妻子不喜歡,也要妻子習慣「他們家的味道」;為了慶祝領到第一份薪水,隨興就提議到外面吃,完全不顧妻子已張羅了一下午就為了煮他愛吃的菜,結果被迫要放棄煮好的晚餐去遷就丈夫的興之所至;孩子在學校學習出了問題,就認為是妻子當初執意要把孩子送去寄宿學校才造成孩子不快樂,但其實是丈夫自己的決定,只因妻子沒有反對,反倒成了罪魁禍首;丈夫忙於工作,無暇管家中瑣事,連家中的碗盤、開瓶器、馬克杯放哪裡都不知道;妻子要一杯咖啡,丈夫總是因為分心,到最後端不出一杯給她,反倒在屋子各個角落都放了一杯給自己;連要煮膠囊咖啡給她喝,都不知道她喜歡的口味為何。新婚時期丈夫還會記得常讚美妻子,說她很美;隨著婚齡越長,妻子再也盼不到丈夫一眼關注,連在床上睡覺前企圖念「小王子」這本書中的深刻對話讓丈夫感受她的心境,都被丈夫一句:「妳可不可以不要唸出來」而被狠狠地潑了一桶冷水,內心那期盼關係能再有火苗重燃的渴望,完全被澆滅。但除了丈夫的忽略,妻子自己本身決定辭去工作在家當家庭主婦也是導致婚姻失衡的原因之一。妻子以為丈夫需要她,這個家需要她,所以辭去了工作在家當丈夫的後盾。沒想到隨著時間過去,最後只會得到丈夫一句「妳整天在家耶!怎麼會不知道會停電?!」「妳不知道我成天在外面工作壓力有多大?!」當女性因為工作遇到瓶頸,想辭去工作在家當主婦,藉此逃避職場挫敗,就要有心理準備會面對丈夫會有的「優越心態」,那樣不對等的關係,就可能是婚姻破裂的開始。
但感受到婚內失戀的也不見得只有妻子,丈夫也會感受到這場關係的變質,因為他感覺以前他愛的那個女人不見了。劇裡有一段是代表中年夫妻的婚姻的丈夫角色向妻子敘述他曾經喜歡的一個女生,她非常愛笑,笑起來眼睛都會瞇成一條線,有些時候也會看著窗外憂鬱了起來,讓他忍不住會一直想看著這個女生。但有一天這個女生就突然不見了。丈夫敘述的其實是妻子年輕時候的模樣,然而妻子卻渾然未覺,還追問那個女孩是誰。男人一定也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一段婚姻走著走著,妻子成了一個他不太認識的女人,話不講明,喜歡繞著講、動不動就挑他毛病找他碴、嫌他哪裡沒做好;要不就是過度解讀他講的每一句話,無心的言語都成了有意的批判;管東管西,儼然是他媽媽跟公司老闆的綜合體。這樣一回到家就充滿壓力的氛圍,讓丈夫習慣性喜歡去蹲廁所,因為那裡就是他們的避風港,讓他們可以暫時逃離太太的負能量,靜靜做任何可以放鬆的事。
我看見劇中夫妻兩人爭執他們為了這個家付出了多少時,才發現婚姻之所以出現問題,是因為夫妻雙方對於他們維持的「家」的定義是截然不同的。丈夫認為他很努力持家,因為他辛苦賺錢繳房貸、付水電瓦斯費、孩子的學費以及林林總總的開銷,擔任那個帶麵包回來養家的人,他哪裡做得不好?然而對妻子而言,所謂的家是要有情感交流的,家庭成員要相互關心,心靈上的和諧與支持才是維繫一個家的力量,她這樣想又哪裡不對?於是兩人都只看見自己的付出,並且指責對方沒有像自己這般付出,不滿越積越多,終究成了怨偶。但丈夫真的無法給予情感的支持來滋養這個家嗎?有沒有可能是妻子從不明講自己的需要,總要丈夫自己猜,偏偏丈夫就是慧根不夠的直男,所以只是會造成夫妻溝通不順?又或者妻子也不想先釋出善意,肯定丈夫對持家的努力,因為自覺已在家庭中自我犧牲如此多,為何還要自己先去肯定丈夫的付出,這樣不是更貶低自己的價值?於是在誰都不願先放低姿態的狀況下,兩人在婚姻關係中就漸行漸遠,等到嘔完氣轉身過來,發現已找不到對方。
我看著劇中夫妻從最初的形影不離到最後的貌合神離,不禁感嘆:人為什麼要結婚呢?為了一時昏頭、為了長輩期待、為了一昧的執著認為人就應該要結婚、為了跟周遭都結婚的朋友一樣,不想落單,於是結了婚。結果結了婚之後,再來逐漸厭倦另一半,甚至抱怨另一半的不是,湊合著過上一輩子又或者「認賠殺出」,整個過程得到了結婚證書跟離婚證書各一張,成為人生一段難以形容的經歷。我又想著:為何婚姻的承諾如此難守?當初信誓旦旦說在任何時候對彼此都會不離不棄,愛、尊重與包容直到永遠,但後來雙方都沒有勇氣再回去看當時的自己。我想在許下承諾的那刻,兩人都是相信自己做得到的,那份真心是千真萬確的。然而,萬事萬物都會改變,人當然也會。我們都承認「變是唯一的不變」這個事實,又怎麼會天真地要求當初跟自己結婚的那個人永遠不變呢?或許我們真的都太高估了自己的忠誠度。如果我們能夠接受雙方都改變了,也明白兩人關係不停在變動,但我們願意跟著調整,一起為關係努力,就算那份婚姻的承諾做不到百分之百,或許仍有一些基本的原則是我們做得到的。但如果真的已找不到相處的動力,曾以為是soulmate成了roommate後最後更成了total stranger,那也就只能瀟灑放手,或許在這樣的結局中,兩人還是守住了當初對彼此的承諾,那就是尊重對方。
劇中那句「我們好好努力,不是為了誰,是為了我們自己」讓我非常有感。這句話在新婚燕爾的夫妻口中,是剛要攜手啟程走婚姻的道路,兩人眼中只有彼此,所以真心相信他們可以共同為兩人的未來努力;同樣的話,給中年離婚的夫妻也同樣適用。到了最後,發現人生也不用為了誰努力,與其為了一段「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婚姻繼續徒勞無功,不如把握人生剩下的歲月,好好為自己而活。更妙的是,這段話對單身者也很有鼓舞作用。就算沒有結婚,其實也沒什麼遺憾,記得自己所有的努力都不是為了誰,而是為了活出一個人的精彩。
劇中的音樂很成功地帶動全劇氣氛。優柔但哀傷的配樂,牽動觀者惆悵的情緒,讓我為了那句「我們好好努力,不是為了誰,是為了我們自己」紅了眼眶;林憶蓮的《至少還有你》讓觀眾憶起當時曾經那麼相信愛情的自己,想像與對方白頭偕老就覺得浪漫,結果《至少還有你》走到後面卻變成了「怎麼會是你」的情緒,最後成為「可惜不是你」的句點,讓人感慨萬千。最後一幕,代表中晚年夫妻的妻子陳柔安提出離婚後,拿著裝著紅酒的高腳酒杯,站在餐桌上自在地獨舞,背景音樂是Billy Joel的《Just the Way You Are》。這首歌曲是輕快的情歌,訴說希望對方不用改變自己,因為我們就是愛他原來的樣子。但是這首歌在這播放,卻再次引來更多感傷。在一段關係中,我們真的愛了彼此全部的樣貌嗎?我們真的只希望對方就一直是他原來的樣子嗎?聽著音樂,一種無奈與無解的心情不停迴盪在我的心裡。
看完了《婚內失戀》,我也不禁想起日前看過的韓劇《淚之女王》,故事也是描述一對夫妻如何從婚內失戀的僵局發展成重新再談一次戀愛的過程。我記得這個僵局打破的關鍵是丈夫開始先釋出善意,讓妻子感受到他的關心,使兩人原本降至冰點的關係,開始有升溫的契機。或許當我們試著改變原本的相處模式,不先去計較誰原本已經付出比較多,而是再次向對方釋放想溝通、改善關係的訊號,關係一破冰,那個長期存在的結也就有了鬆動的可能。那份婚內失戀感,或許也有機會成為《淚之女王》的快樂結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