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27 15:34:17回聲

疼惜病人 柏德琳甘心為僕

義大利靈醫會修士柏德琳,23歲就到台灣從事醫療奉獻,54年來,用開朗熱情、說笑逗唱的態度,安撫身心俱疲的病人,讓他們重新感受關懷與希望;今年,柏德琳77歲了,身體日漸老邁,但仍堅守崗位,慈悲的臉龐上,流露的是無悔的付出與對病患的真心疼愛。

加入靈醫會 終生服務病患

1934年,柏德琳出生於義大利威尼斯郊區農家,12歲時重病昏迷近一個月,虔信天主教的母親天天向上帝禱告:「如果他能在世上做好事,您就將他留下吧!」當他身體痊癒,便利用課餘時間到「天主教靈醫會」幫忙。

年輕的柏德琳長相帥氣,還有一副男高音的好歌喉,曾在餐廳駐唱。21那年,他決心放棄歌唱事業,投身靈醫會,誓言終生成為病人的僕人,為病患的身、心、靈效力;米蘭護理學校畢業後,就隨著修士們來到台灣宜蘭,前往靈醫會創立的羅東聖母醫院服務。



體貼病患 近距離接觸

初抵聖母醫院,柏德琳先被分派到開刀房,追隨有「天下第一快刀」之稱的范鳳龍醫師;機伶的他,最了解醫師的需要,不會遞錯器械,快手快腳贏得讚賞。

在外科十餘年後,柏德琳轉往聖母分院「丸山療養院」服務,全力照顧被社會、甚至家屬排拒的肺結核病患,並在1971年出任院長,從此一做36年。

柏德琳對待病患是出了名的體貼與尊重,為了避免吵醒咳嗽難眠的病人,他要求護理人員小聲說話,甚至踮著腳尖走路;有些患者的痰卡在喉嚨,他就隔著兩片薄薄紗布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有時病患大量咳血,醫護人員害怕閃躲,柏德琳也率先前往處理,不畏懼白袍上染滿鮮血。



撒嬌說笑話 老人展歡顏

由於深知病患心靈的苦,不亞於肉體的折磨,柏德琳最重視「給病患更多的快樂」。因為他發現,缺少親屬探視的病人是最沉默的,於是把患者當家人看待,總是不斷開玩笑、大動作的擁抱,並時而國語,時而台語與老人家閒話家常,還不時湊在病人耳邊,親暱地叫喚「阿母、阿爸」,或是摸摸他們的頭或是下巴,哄他們開心,「撒嬌」功力一流。

隨著肺結核病患越來越少,十多年前,丸山療養院開始轉型,收容失智、貧病或被遺棄的老人。面對疾病纏身的老病人,柏德琳仍堅持「愛心第一,藥物其次」,還沒找出病源前絕不亂開藥;他也每天「查房」,實際上是探望近百位住民,陪他們聊天、餵他們吃東西。



義大利政府 頒贈騎士勳章

幾年前,丸山療養院因為設施老舊及法令等因素必須搬遷,天主教靈醫會選在宜蘭三星鄉重建,並更名「聖嘉民老人長期照顧中心」。去年7月14日新院落成啟用前,總統馬英九特別前往參觀,並探訪柏德琳,稱許他一生愛人如己、視病猶親的精神。

柏德琳對台灣的無私奉獻,在2000年時曾獲頒「醫療奉獻獎」,當年,他就是從台北市長馬英九手中接下獎座,還當場高唱義大利民謠「我的太陽」。

2003年,內政部長親自到聖母醫院,頒發永久居留證給柏德琳等6名神父與修士,說他們是「正港的台灣人」。柏德琳的服務事蹟也傳回義大利,2007年,義大利總統特別派員來台頒贈「騎士勳章」,表揚他的奉獻精神,當天療養院住民還集資購買大蛋糕為他祝賀。



「我的家在台灣」 奉獻一生

過去50多年來,柏德琳回義大利不超過10次,雖然故鄉兄弟多次要他回國養老,但他總是放心不下老病人,連母親辭世都沒有回國奔喪。

今年4月,為了籌建老人長照中心經費,柏德琳回義大利募款,意外發現腦積水、下肢靜脈曲張等病症,入院開刀;由於他的大哥堅持要他在義大利養病,心繫台灣的柏德琳不斷抗議:「我的家在台灣,你怎麼不讓我回去?」

在長照中心週年慶前10天,柏德琳終於返台,開心的和老友、病人相聚。現在的他,已經卸下院長職務,但仍熱心協助院務,散播希望與歡笑,也真正做到了母親對他的期待:「把自己奉獻出去」。



把病人當家人 醫護受感召

來台54年,柏修士從未支薪,日子過得簡單又低調;有人捐款給他,他就把錢拿來蓋員工宿舍、更新設備。他疼愛病患,幫他們買營養品,帶他們兜風,陪他們到廟裡燒香,甚至為他們送終,讓同事、教友、病人不愛他都難。他還不時叮囑新院長黃龍冠:「你要對員工好,員工才會好好照顧病人。」念茲在茲都是病人。

長年跟隨柏德琳的醫護人員說,看到柏修士把病人當家人照料,沒有人不受感召。過去半世紀,柏德琳無怨無悔的付出,未來,應該由台灣人好好回報他,照顧疼惜這位讓人敬重的長輩。




照片來源:天主教靈醫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