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8 21:21:18火神紀

太神的《甄嬛傳》:預期太高反而觀感一般

  下飯劇,吃飯的時候看什麼劇,首先必須是老劇,因為隨便在哪裡看上去都能很好地接上,不會因為盯著別人碗里的某塊肉都忘記看屏幕時會被某段劇情給落下,必須是隨時隨地接上都可以往下看,也就是說,整劇的劇情你幾乎從頭到尾都滾瓜爛熟;其次呢,這劇雖然已經滾瓜爛熟了,但是它還得有讓你有能再看一遍的念頭,至少讓你不至於看著生厭,或者讓你看著反胃那就會影響進食了,那成不了下飯劇。

  《甄嬛傳》,好多人的下飯神劇,我一直沒有看,不知道為什麼,似乎一直都提不起興致,而最近實在劇慌,在電視劇App翻著翻著,這劇依舊很前排,說明點開它看的人依舊很多,於是衝著它那神乎其神的神劇之名,我也點開了看,開始幾集斷斷續續地看了,後面開始有點上頭,於是就開啓了倍速模式和跳進模式,三天,把它76集的大篇幅給看完了。六斤大人說,這樣看有點牛嚼牡丹了,怎麼半點不解其中風情呢,說她辦公室里的小妹妹,幾乎天天吃飯都在看,從頭到尾看了幾十遍都不生厭,覺得我這樣把它看完不夠仔細,簡單是暴殄天物。

  每個人應該都有每個人的下飯劇,比如我,我的下飯劇有幾部——《老友記》,《生活大爆炸》,《CSI》,《邪惡力量》,《實習醫生格蕾》,《武林外傳》,《知否》等等——這些劇都是符合我前面說的那些條件,至少符合我的條件——劇情滾瓜爛熟,且並不生厭,甚至時時咀嚼還能時時有新意,這很重要。

  這劇我的觀感一般,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傳得太神乎,所以期待值拉得太高,所以一路看下來,倒也沒覺得很神,下飯應該可以,但是再去復看,我估計不會。可能因為我更喜歡類正史的劇,所以像這種後宮的宮鬥劇,我一直沒敢去看,這應該算是我第一次正正經經地看宮鬥劇吧,但是果然,喜歡看類正史劇的我們,是不太看得下去宮鬥劇的。一路看下來,我最難接受的一件事是,雍正皇帝在中國歷史上以勤政著稱,怎麼在這劇里卻顯得很清閒,當然應該這麼說,這劇是聚焦在他的後宮而非前朝,所以顯得他並不那麼忙,但是跟我想象中的雍正確實有點相去太遠了些,以至於一路看下來總有點格格不入。

  我其實完全可以接受嬛嬛和四郞談戀愛,雖然在我的想象中,後宮中可能不太需要愛情,所以看著嬛嬛罵四郎夫君的時候倒還好,但是看著嬛兒跟果郡王的那一段感情戲確實有點接受不了,雖說滿清早在關外就有弟娶兄嫂的習俗,這種婚姻形式被稱為收繼婚轉房婚,屬於滿族早期社會普遍存在的傳統婚俗,但是自清入關後,皇太極就曾頒布法令禁止娶庶母、嬸母、嫂子、侄婦等,違者處以極刑,康熙帝進一步強化禁令,收繼婚逐漸被禁止,而這部劇里的雍正和果郡王都是康熙之子,按理不該有這樣一段情戲存在。

  甚至我其實能接受甄嬛初入宮時對四郞心生好感,但是就我理解的皇家婚配多是政治聯姻,哪來那許多彎彎繞繞,但是為什麼甄嬛初入宮有情感能接受,因為那時候她才是少女初長成,那麼在歷經後宮政治歷練之前就先有人之常情,倒還勉強能夠接受,但是像她經歷了生死宮鬥之後竟然還能再度跟果郡王燃起雄雄愛火,我確實無力接受了。我能接受的程度也許是,無關愛情純政治聯手之類的設定,但是純愛戰士的設定不太符合人物的身份與背景。

  好多小夥伴對那一段情感戲倒是贊不絕口,我看那一段,多少有些生理不適,完全接受不了,包括果郡王的生母那位什麼太妃那開明的接受度,感覺滿清是不是早已經回到了關外的蠻荒時期了,稍稍有點政治歷練應該都會直接反對他倆好上吧,怎麼可以跟著嬛兒相擁一哭泯恩仇呢。

  全劇其實可以分為上下兩部,上半部《鬥華妃》,下半部《鬥皇后》。所以我看完鬥倒華妃的時候,我感覺應該收官了,從看劇界面退出來選集界面一看,天哪,還剩半部,那時候我確實有點絕望了,這劇,是準確怎麼拍這剩下的幾十集呀。

  本來開劇時嬛嬛居中,眉姐姐和安小主居側,至鬥倒華妃,雖然那時候安小主與前排二位有點心生罅隙,但是至少還像是三小強初入職場怒鬥惡主管的戲,但是還剩那麼長的篇幅,沒辦法,得內卷了,於是安小主黑化,甚至眉姐姐離心,不過好在最後還是把眉姐姐拉了回來,拯救了這部劇里最端莊嫻靜的眉姐姐。

  三小強鬥惡主管,鬥完主管鬥經理,鬥完經理鬥總裁。看完這部局,總結就是這麼一句話,並且中間還要穿插一個三小強里一強黑化,投誠了經理之後再反手作惡,最終被剩下的二強壓滅,並且最終完成了翻身當主人的職場逆襲。

  之前看《知否》還有《星漢》,作者名喚關心則亂,劇中亦會時不時呼應作者名字,還常常會念叨那句聽得我耳朵起繭的什麼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那時候總覺得那些有點怪異的呼應和念白多少有些突兀,看這部劇的時候,我終於解開了謎團。之前一直有人說,關心則亂的《知否》是向《紅樓》致敬,多少帶著點紅韻,但是其實不是,我感覺《知否》也許更像是在向《甄嬛》致敬,包括關心則亂這個詞,包括則為之計深遠這名引用,窄一看這部劇,這兩個詞讓我為之一震,原來真正滋養了《知否》的,不是《紅樓》而是《甄嬛》。

  相對而言,我更喜歡《知否》,因為它是一個架空的朝代,並且它僅僅只是宅鬥,種種YY里關於後宅的那點小心思,可勁上,都可以;《甄嬛》用的是一個有歷史背景的朝代,裡面的人物都有歷史原型,所以我反而沒有辦法接受,一個封建王朝的頂端,最中央集權的朝代里,一個全歷史上最勤政的帝王,他的後宮竟是如此。

  我確實無法接受,像什麼有時候歷史就是這麼簡單這樣的鬼話,能在封建王朝最棒同端生活並且如魚得水的那群人們,她們在玩的宮鬥戲,不可能是這麼低智且無聊的。我喜歡的一些宮廷劇,像《清平樂》或者《天盛長歌》,更符合我對封建朝代的想象。

  像這劇里的幾場鬥,幾乎是拿命相拼,看劇的時候我總在想,在那個位置如果動不動就拿命去拼,估計活不過三集就直接把自己拼死了,大概率能在這種高度里生存的人們,首先想到的事不是拼命三郎式的勇武,而是如何先保全自己之後再去給別人使絆子,並且還要玩得優雅,玩得高級,那才是那個階層的人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動不動就來個什麼明目張膽的以命相拼,那是江湖莽夫的玩法,而不應該是封建王朝頂流的後宮玩法。

  改一改,如果大清王朝僅僅只是一個大公司,如果華妃是部門主管,如果王后是總經理,如果雍正是公司總裁,而甄沈安三人就是三個初入職場的小白開始了職場的逆襲之路,你會發現,這部劇照著裡面的橋段給它照樣拍個80集也沒有任何違和。

  然而,這不是一個大公司,這是大清王朝,這是雍正王朝。所以這部神乎其神的神劇,在我看來確實頗有些無感,徒看一樂罷了。宮鬥劇,但是僅僅只是職場小羈絆的幻想與妄念,硬將其安在大清後宮,確實有點過於膚淺與輕浮了。

  所以,這是一部可以一看的職場進擊記,但是並不算是一部好的宮鬥劇。我所以更喜歡《知否》,是因為一個四五品小官的後宅,確實符合我們想象中那種小打小鬧的宅鬥格局,但是這種格局放到的後宮,有點盲人摸象純YY而已。

  作者其實得有多討厭雍正帝,他最喜歡的兩個妃子都給他戴了綠帽子並且生下了都是非他子嗣的皇子公主,我其實也無法接受,皇家血統如果真的這麼容易被玷污的話,估計整個皇庭早就非他族類其心早誅了。

  也許,是因為預期拉得太滿太高反而讓這部劇看下來,有了一種未達預期的失望吧。

  以上,2025-03-27 16:01:38;農歷二月廿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