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0 07:00:00南山子

商務印書館(九)王雲五(之二)

  三十五年五月,辭商務總經理,出為經濟部長,嗣兼制憲國民大會代表。年二月參政員以金潮案,指斥經濟政策。四月,改行政院副院長十一月兼善後事業主委。三十七年五月,政務委員翁文灝組閣,引雲五為財政部長。時當抗戰之後,民生凋弊。八月,受命推行「金圓券」以代法幣,然人心浮動,卒引發通貨膨脹。至十一月十日,內閣總辭,改聘為行政院顧問。十二月,解除商務董事。

  三十八年元月,政府遷廣州,雲五飛香港,繼而應英國劍橋大學聘講中國文學。其京、滬藏書,委潘序倫料理。四月歸港,旋應召入臺。蔣公禮敬有加,助其成立華國出版社十二月,在港遇刺,幸未中彈。明年元月,入臺定居。四十年五月,聘為﹝行政院設計委員會﹞設計委員。明年,兼﹝國立故宮中山博物館聯合理事會﹞理事長。四十三年八月,以莫德惠長考試院,雲五副之。其冬,兼﹝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時教育部方籌博士教育制度,以﹝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招收文學博士生,政大政研所收法學博士生。政大法學博士皆由雲五指導,時稱「博士之父」[1]四十七年七月陳誠為行政院長,雲五副之五十二年十月廿三日,以年逾古稀,辭職,聘為總統府資政。五十四年,派﹝國立故宮博物管理委員會﹞主委,為籌建院舍,整理典藏,開放展覽。

  其先,高夢旦《康熙字典》部首,分四隅點畫為八十類。雲五居商務編譯所長,十三年十一月始研究字為號碼檢字法,夢旦舉舊稿贈之。十五年創為四角號碼檢字法,編成《王雲五大辭典》。晉為總經理,出版多種詞典、百科書,推《萬有文庫》。廿一年一月,日軍襲上海閘北,轟炸商務,至八月一日復業。迨抗日戰起,商務總部遷重慶,上海僅留辦事處,倚香港分館生產,成書由越南海防運昆明以度時艱。三十年冬,太平洋戰起,日軍掠上海租界,查封商務發行所及各廠,沒收圖書,香港分館亦入日軍之手。遂即重慶設駐渝辦事處及編審處。三十二年,恢復印刷,設﹝東方圖書館‧重慶分館﹞。日降,董事會授權雲五復館回滬上,時職工六百人。兩岸分治,悉留大陸。

  商務「臺灣分館」,係三十六年七月,使福州分館副經理葉友楳渡臺於臺北籌劃支館。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改組為臺灣省政府,從改稱分館。派總館會計科長趙叔誠為分館經理,友楳副之。明年元月五日,開業經營,自上海運書經銷。三十八年五月,上海陷,書源斷,僅倚庫存營業。十二月七日,政府遷臺,令各工商企業在臺所設分號,一律取消「分、支」字樣,冠以「臺灣」二字,改為獨立行號。由是辦在臺股東股權登記。明年十一月一日,登記為「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由叔誠主持,僅將總館出版品擇要重印,另編中學教科書,始設編輯、印刷業務。市場驟縮,勉力撐持而已。先於三十七年底,張元濟通知解除雲五董事,至是所登記股權,僅總館百分之二,無董事在臺。四十年一月,雲五自香港入臺定居,始召股東談話會。四十二年二月,設﹝業務計畫委員會﹞,雲五自主之,負責督導、顧問。翌秋,雲五為考試院副院長,改王秉鈞主持,播遷以來,慘澹經營凡十五載。五十三年四月,頒布《戡亂時期在臺公司淪陷區股東股權行使條例》,六月十四日,商務據以召開股東會,選董事與監察人,舉雲五為董事長。翌年四月,叔誠辭經理,聘弟子徐有守繼之。逐一約談同仁,拔張連生主會計,後兼人事,出版、營業兩科,以至總經理,另邀金耀基、阮毅成、賴光臨,先後主編《東方雜誌》。選編《萬有文庫》四百種為《萬有文庫薈要》,採預約制,至五十四年十一月出齊,商務基業復起。又刊《四部叢刊初編縮本》三百二十種、《叢書集成簡編》一千又三十種。又《四部叢刊續編《人人文庫》《百衲本二十四史》《涵芬樓秘笈》《太平御覽》《四庫全書珍本》八集、《續修四庫全書提要》《中山自然科學大辭典》、岫廬文庫、漢譯世界名著甲篇、各科小研究叢書等。[2]響應文化復興,尤有助於學術發展。以六十八年八月,卒於臺北,年九十二,葬樹林鎮淨律寺樂山公墓。[3]

  香港商務:係民國三年,於香港中環設門市部。十三年,於西環吉席街建印刷廠,繼而設編輯部、發行部。廿三年,遷北角新廠,因有「書局街」之名。七十七年,註冊為「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其後,與三聯書店、中華書局、香港教育圖畫等,合香港五十三家書店,同隸聯合出版集團,由廣東新文化事業發展有限公司所持有。八十二年,北京、香港、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吉隆坡)分館,合資設「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



[1]1969年,韓國建國大學贈以名譽法學博士。

[2]勇往直前-商務印書館百年經營史(1897-2007》頁117-120其後董事長劉發克、王學哲、施嘉明、王春申。

[3]【維基百科‧王雲五】。

王雲五《四角號碼檢字法》:是1933年初刊,這本是1967年臺一版,199314刷,我從哪兒得來都忘了。目錄可見,蔡、胡、高、吳及自序,五篇就佔了61頁,很努力在發揚光大。

《四角號碼檢字法》檢字表佔75頁。其中兩個問題,一是編碼按上左右、下左右順序,對於上下結合的字,尚可行;若以偏旁為部首構造的字,同部首不能列在一同個編碼區,造成檢字障礙。一是每字只有4碼,造成同碼字太多,缺乏區別性。

後來的王安電腦,編成6碼,對部首分區較合理,但是,同碼字仍很多,要加碼。不過,用阿拉伯數字編碼的輸入法,有一個優點,就是一隻手就可以打字。但是王安電腦這套輸入法,並沒有向外授權。會6碼輸入的,現在應該也沒有程式可用。其他像大易、倉頡、嘸蝦米三種,與注音輸入法,都要在大鍵盤操作,都不算方便,前3種主要是出於工程師的腦力激盪,構字不合造字原理,尤其影響對中國字的認知。

要我的看法,字碼重點應該設定在符合造字原理,並方便記憶。合理、好記,字碼就不怕多,可以採用「輸寫順序」合體。比如:

林=木+木    相=木+

湘=水++目   想=木++

杳=木+日    杲=日+木。

但是,像「奉奏春秦泰」這類楷書同首,篆文不同的,似應牽就本篆寫法,不要用楷體。

對於「合會俞」這種字頭,必須立「」部編碼。如果「省聲」字,可以用「+ -」號,如:「孝=考-ㄎ+子」。考字在說文是部手,所以如此說,問題複雜,這裡不多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