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書局(一)陸費逵(之一)
中華書局,係陸費逵(1886-1941)召戴克敦[1]、陳協恭、沈頤[2]、沈知方等集資,民國元年元月一日,創於上海。
陸費逵,字伯鴻,號少滄,一作少昌,筆名飛、冥飛、白,浙江嘉興府桐鄉縣人。其先蓋周公之後,自伯禽封於魯,子孫食采於費者,以邑為姓。傳至朱明中葉,遷桐鄉。逵十七世祖出嗣舅陸氏,冒姓陸,繼而本支絕,由是兼祧兩家為複姓陸費。天啟間,十一世祖淮明,知山東昌平州,魏閹令各地為之立生祠,淮明以非禮抗言,魯撫罷其官,貧不能返里,賴邑人鳩資送之歸,身後入祀賢良祠。太祖培,始遷嘉興府城[3]。烈祖熙,乾隆初,知山東武定州,上官加徵民稅,熙不從而辭歸,未幾卒。邑紳請昭恤,開復原官,祀鄉賢祠。熙三子,季子墀,字丹叔,為逵玄祖,乾隆三十一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充﹝四庫全書館﹞總校,循紀昀、陸錫熊例,擢侍讀。累遷禮部侍郎。書有訛謬,帝以昀、錫熊、墀專司其事,而墀咎尤重。文瀾、文匯、文宗三閣書面葉、木匣,責墀出資裝治。仍下吏議,奪職。旋卒。籍墀家,留千金贍其孥,餘充三閣裝治之用。[4]
逵父炆[5](?-1925),字芷滄,遊幕陝西。生三子一女,逵居其長[6],光緒十二年生於漢中。姑母適新建張氏,祖母查欲與姑同住,炆因舉家遷南昌,以佐雜職保舉聽鼓江西。逵時方七齡,由母吳氏親督教。廿三年,炆選補新喻縣羅坊汛巡檢,攜眷赴任,親教逵期年。明年,丁憂返省。逵時年十三,通《四書》《周易》《毛詩》《尚書》《左傳》《綱鑑易知錄》《唐詩三百首》,稍觸《時務報》《清議報》,頗有革新之念,父不可而母任之。因自習古文、史地、算數。隔日一訪書報社,朝九晚五,自備午餐,如是者三載,館員至託啟鑰任其出入。
廿八年,清廷頒學堂章程,逵年十七,集資二十餘元,收學生二十餘人,辦﹝正蒙學堂﹞,自董堂務兼教員,歷時八月,以年少募資不給告罷。其秋,入南昌熊純如辦熊氏英文學塾附設日文專修科,每日卯興,讀書一時辰,教員旌德呂星如(烈煌)深器之。無何,星如轉武昌普通中學教員,翌春,召逵教其弟三人國文、數學,星如教逵日文,並供膳宿。
三十年秋,逵糾資一千五百元,就武昌辦﹝新學界書店﹞,自為經理,頗售《革命軍》《警世鐘》《猛回頭》諸書,時與黨人往來。三十一年春,因合組﹝日知會﹞,膺評議員,始預革命。清廷設學部推新式教育,其秋,逵辭書店,為漢口英租界《楚報[7]》主筆,發文倡設字母學堂、一讀音、改文字。蒞事三閱月,《楚報》揭粵漢鐵路與英借款密約,為湖廣總督張之洞查封,主筆張漢傑被捕,逵遭通緝,走上海租界,欲渡日留學,值戢翼輝[8]移其﹝昌明書店[9]﹞至漢口,聘逵為上海支店經理兼編輯,屢辭不獲已,忽悟外商刊華文書,固非彼所擅,書業容有可為。旋與滬人籌組﹝上海書業商會﹞,逵為草章程,膺評議員兼書記,領其﹝學徒補習所﹞[10]教務長,及《圖書月報》編輯主任,惟月報刊三期而罷。三十二年,兼《申報》《南方報》筆政。其冬,移職﹝文明書局[11]﹞編輯,兼﹝文明小學校﹞校長。翌春,學部用商務及文明書局例,頒行初等小學國文修身教科書,逵藉《南方報》摘其不宜幼童,因與俞復、丁書寶籌編初小國文、算術、修身教科書,由﹝文明書局﹞梓行,刊行三、四冊,又以資短寢事,然由是有聲於時。
三十四年秋,商務印書館召為國文部編輯員。宣統元年春,晉出版部兼交通部長及師範講義主任,又以「研究教育,改良學務」創《教育雜誌》,自為主編。復倡教育救國,欲音統一、字簡化、改教制、倡白話俗字云云。翌夏,﹝中國教育會﹞創於北京,逵草章程,以人才、職業、國民教育三途並重。武昌革命事發,逵度鼎革必成,教科書將大改,與戴克敦、陳協恭(寅)、沈知方等十餘人,集資二萬五千元,密編新教科書及字典。[12]
[1]戴克敦(1872-1925),字懋哉,杭州人,戴熙(1801-1860)之後,童生。曾任杭州求是書院教習、商務印書館編輯。民國元年,與逵等共創中華書局,歷董事、事務所長。五年任編輯長,直至十四年謝世。
[2]沈頤,字朵山,江蘇常州人,生卒不詳。中華書局《新中華教科書》《辭海》主編之一。
[3]劉郁君《陸費伯鴻先生年譜》(臺北:中華書局,2018)頁19-21〈伯鴻先生自述六篇〉之一。
陸費執〈陸費伯鴻先生傳略〉,見前引《年譜》,又見俞筱堯、劉彥捷合編《陸費逵與中華書局》(北京:中華書局,2002)頁343。
[4]《清史稿‧陸費墀傳》。另【維基百科‧陸費墀】所記漏:「留千金贍其孥。」乙語。
[5]前引《年譜》頁3。 其諱炆,油印本作炇。《集韻‧文紐》無分切:「炆,熅也。」考《說文》:「熅:鬱煙也。从火𥁕聲。」指燃而無焰者,或稱文火,是衍炆字。炆俗作炇,《字彙》炇同𤆝,取其從火攵聲,火裂也,匹角切璞、普木切撲,義同。
[6]前引《年譜》:仲弟堭,字仲忻。叔弟執,字叔辰。妹一,幼殤。
[7]【維基百科‧英文楚報館大樓】:「英文《楚報》,即1904年漢口聖教書局經理傳教士艾丘柏所創辦的一部英文報刊。」
[8]戢翼翬(1878-1908),字元丞,湖北房縣人。光緒四年生,幼侍父武昌,讀自強學堂。廿二年春,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選拔留學日本,從遊於亦樂書院嘉納治五郎之門三載,晉東京專門學校,組﹝彙編社﹞,自任社長,又創《譯書彙編》月刊,為興中會會員。廿七年,發行《大陸》月刊,宣傳排滿,從唐才常自立軍起事,後返日本。三十一年,回國獲游學畢業進士,派外務部主事,以交通革命黨,革職,押解回籍。三十四年,卒於武昌。
[9]《國史擬傳‧第八輯》(新店市:國史館,2000)頁258,王壽南〈陸費逵傳〉作:「昌明公司」。
[10]清光緒28年頒學堂章程,時民間所設者,普遍稱「學堂」,主司稱監督、堂長。民國建元,頒《普通教育暫行辦法》,始統稱「學校」,主司稱校長。前引《年譜》稱:「紀念冊作職業補習學校」,似誤用民國以後名稱。
[11]文明書局,係光緒廿八年(1902),廉泉、俞復、丁寶書等合股創於上海租界,俞復任經理,事編輯、出版教科書。其後,本局及所屬﹝進步書局﹞,併入中華書局。
[12]本段據王壽南〈陸費逵傳〉頁257-268。
上一篇:商務印書館(九)王雲五(之二)
下一篇:中華書局(二)陸費逵(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