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印書館(八)王雲五(之一)
王雲五(1888-1979),原名日祥,派名鴻禎,字雲五,以字行,譯著署出岫、岫廬或之瑞,[1]廣東香山人,奕世務農,父禮堂[2],習商滬上,遂以為家。雲五光緒十四年生於上海,幼多疾,母梁氏攜之返香山,髫齡歸滬入塾,時讀時輟。兄日華以秀才病歿,父謂宅相無科甲,不欲雲五讀書。年十四,為五金行學徒,夜則自習英文,備商行應對也。明年,姊丈至滬習英文,為請於禮堂,因得同入美國教會所創虹口﹝守貞書館﹞讀英文,並習史地、算學,八月內連升三級,同儕異之。越明年,輟學助父典倉庾。其夏,姊丈代其職,始入英人布茂林﹝上海同文館﹞肄業,同時為益智書室講師,以自籌學費。[3]光緒三十三年,升同文館教生,授初級英語,並就高級班學,因暇廣讀館中書。[4]
先在光緒三十一年,日本嚴限清、韓留學生,東京華生八千人罷課抗議,陳天華投海自殺。﹝中國留日學生總會﹞推劉棣英、朱劍、吳勛、王敬芳歸國籌辦大學,僑生三千餘人退學歸滬上,歲杪,組﹝留日學生總會」,定自治規則。三十二年初,定校名﹝中國公學﹞。四月十日,即吳淞開學,學生三百十八人,分大學、中學、師範速成、理化專修四班。[5]三十四年,學生與幹事爭議組織,學生退校,另組﹝中國新公學﹞,聘雲五教英文,朱經農、胡適,即其時學生。翌冬,新公學解散,歸併﹝中國公學﹞[6],雲五仍任教。李瑞清辦留美預備學校,聘雲五為教務長。得資購《大英百科全書》,三載讀畢。別就美國萬國函授學校習土木工程,旋棄去,轉拉薩爾函授學校習法學[7]。宣統三年,振群學社李懷霜請為《天鐸報》主筆,宣傳革命[8]。
清室既屋,孫公歸國膺臨時大總統,香山鄉誼迓之滬上展虹園,推雲五主持,始識孫公。民國元年,召為南京臨時大總統府秘書,教育總長蔡元培邀之,獲特許兼教部職。及南北議和,孫氏退位,從元培赴北京,為專門教育司第一科科長,兼國民黨北平《民主日報》撰述,及黨辦﹝國民大學﹞英文教授。明年,遷教育司長。其秋,國民大學更名中國公學大學部,雲五辭教育部,為公學專任英文教授,兼講政治、英美法概論。潛與孫洪伊、范源濂、蔡鍔聯繫反袁。三年春,熊希齡督辦全國煤油礦事宜處,朱經農薦雲五兼編譯主任。五年七月,以洪伊、源濂薦,為蘇粵贛三省禁菸特派員,兼公民書局編書。期年,辭禁菸特派員,隱居滬上讀書、譯英人羅素《社會改造原理》。十年秋,以胡適薦為商務印書館編譯所長,高夢旦為介述館況月餘,雲五請擴張編譯所。明年元月,董事會允行,設國文、哲學教育、史地、算學、理化、法制經濟六部,聘朱經農、唐鉞、竺可楨、段撫群、任叔永、周鯁生、陶孟和諸學入館,編譯事務委外,館職專司審稿。策刊四庫珍本、四部叢刊、萬有文庫、大學叢書、中國文化史叢書、國學小叢書,嘉惠學人。是時共黨興起,滲透工鬥,商務門市、印刷所員工多為所中,不遑寧處。十八年十月,雲五辭編譯所,轉﹝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商務以史地部何炳松繼之。十九年三月,膺商務總經理,其秋,考察日本、歐、美歸,遂有事於改革[9]。抗戰軍興,遷總部至重慶。以在野名流,參廬山談話會、國民參政會、政治協商會,政務叢脞,賴其調和。
[1]《國史擬傳‧第一輯》(新店市:國史館,1988)頁25,高明〈王雲五傳〉。
[2]一作光斌。
[3]【維基百科‧王雲五】,館名、書室,從之。
[4]《國史擬傳‧第一輯》(新店市:國史館,1988)頁25-29,高明〈王雲五傳〉。
[5]【維基百科‧中國公學】又稱:﹝中國公學﹞後以資絀,蘇籍學生五十人退學。創辦人姚宏自殺。清廷撥公地八百畝建校舍,大清銀行藉助十萬銀元,浙、鄂、蜀、贛各省予補助。
[6]年代及創校經歷,依胡適1929作〈中國公學校史〉。
[7]《勇往直前-商務印書館百年經營史(1897-2007)》頁71。【維基百科‧王雲五】繫於1907年,早兩載。李瑞清辦校據《國史擬傳‧第一輯》頁26。
[8]【維基百科‧王雲五】。
[9]前引《勇往直前-商務印書館百年經營史(1897-2007)》頁88。
上一篇:商務印書館(七)四任總經理
下一篇:商務印書館(九)王雲五(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