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0 18:37:09.ira

關於香氣的描述



建議各位朋友仔細看一下「照片」。

 

有注意到,該張「紅豆豆花」有什麼不一樣嗎?

你可以單憑照片,「猜測」這碗豆花好吃與否?

或者是「它跟其他店家賣的有什麼不一樣嗎?」

.

.

如果能夠回答前述問題,不是亂猜,而是有根據、有論點、有經驗,然後才下出判斷。

那表示對於吃而言,你的觀察及經驗夠敏銳。

.

.

通常我們在説某個食物「好不好吃」時,有兩個基本的判斷標準:

.

一、「看過且吃過」的食材,經由「網路照片」或現場實際目視的結果,知道它的品質應該有一定水準。在此前提下,猜測好吃,或不可能太難吃,是可以信賴的。

 

只是,到底有多好吃,那是另一個層次的問題。

 

.

二、「沒看過或吃過的食材」或「經由烹調產生外觀變化(不熟悉了)」所製作而成料理,這樣的菜色,因為「不知道它的風味可能性」,好奇心引發期待感。真正上口,只要風味不要太詭異或一吃「原來僅是如此」的落差感,通常也會認為「好吧」,它也算是一道美味料理。

 

與一相同,到底有多好吃,那是另一個層次的問題。

 

但,至少師傅有用心,肯花腦力去構想新的味道組合或變化。這樣的努力,已經很值得鼓勵了。

 

.

.

多年的餐飲經驗,對於新店,海恩最覺得無力(拜訪)的是看到店家所公布依照古法、老師傅教授、經典食譜等照做的菜單。

 

不是説老菜不好,而是世界不斷改變,同樣的老菜,即便以一絲不苟的方式重現,也會因為食材上的變異(比如運送),失去與以往相同的味道。雖然不一定不好吃。

.

舉個例子:酸辣湯。

你知道酸辣湯得現煮嗎?

你知道酸辣湯的豆腐需得是板豆腐嗎?

你知道酸辣湯的辣主要是胡椒而不是辣椒或辣油嗎?

.

.

回到前述的論點,餐桌上的食物好不好吃,食材及創意各佔其份。前者可靠金錢來達標,後者則需不斷地思考、研究與創造。

 

張三丰在教張無忌太極拳時,希望他忘得越乾淨越好,把師傅所傳授的「基本固定技巧」全忘了,「不依循固有」,實戰時,方能自由隨意打出具有震懾威力的拳法,形隨意轉,意依心動。如此,只懂僵化手法/武功套路的敵人,怎麼會是你的對手?它無法預測你的下一步啊。

.

.

不過,要能成為創造力的人甚至大師,底子還是得先培養好才行,沒有速成的。

死功夫硬功夫,馬步站樁拉筋,不能在年輕時省略,唯有基礎穩,未來談往上,才有可能。

.

.

.

.

這碗「紅豆湯」,是由「花豆(台北人稱大紅豆)」及「紅豆」所煮成。

 

一起煮或分開再混合?我不知道,那是店家的祕密。

.

然而,混合的豆湯,有兩點很重要,這也是它讓人覺得特別好吃的原因。

.

香氣:花豆的氣味與紅豆是不一樣的,因為表皮的因素,它的香比較偏向「青草」,較為生澀而不會那麼「甜」(在腦裡的回饋)。

.

豆體:花豆的內餡相較於紅豆要軟Q一點,紅豆比較「綿」。同時,花豆的豆體氣味也帶些草味。

.

前述的花豆特徵,在混和入紅豆湯後,會讓湯的香味多了「同調」的層次,而碗裡綜合的豆體則因兩種豆沙在口感上微妙的差異,造成有趣的變化,也更為舒爽優雅。

 

.

.

我問老闆為何這樣操作?

 

她的回答很簡單:「因為比較不容易膩,也比較清香。」

 

 

在台灣,同屬紅紫色等的豆類,還有很多種。

 

有店家會去鑽研更多組合方法(比例、花樣、甜度.....)???

 

前陣子,我問一位師傅:「烏豆沙蛋黃酥的餡是紅豆對嗎?」「有可能使用花豆嗎?」

 

他:「??!!??」

.

.

.

 

Photo:i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