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碎片》:活著是最大的幸福
女人生兒育女,其實是一場賭博,因為不僅懷孕過程中有各種變因,生產時更是最大的考驗,母親與孩子的安危都銜於一瞬間,稍稍有差池,可能就發生萬劫不復的狀況。因此在古代,即使是王宮貴族,有再多的太醫或是順產婆,也難保一切順利,生死之間眾生平等。
《女人碎片》聚焦在一對痛失愛女的伴侶上(主要以母親為主),如何面對傷痛的過程。這對伴侶(應該沒有結婚)自願選擇家中生產,當然你可以說這樣的選擇面臨到的關卡更大,風險也更高,但依照女生瑪莎所說(凡妮莎寇比飾演),她希望自己選擇孩子何時誕生,因此他們知道風險所在,但仍舊堅持在家生產。
但生產當天,原來預定助產士因剛好在幫別人接生,他們被迫接受另外一位助產士的協助,但劇名都叫碎片了,結果當然不會往好的方面發展。影片前面有長達25分鐘的生產過程,在必有的生產喊叫外,觀眾心中還多了不安的恐懼,因為你知道會悲劇結局,且造成的原因會發生在這段期間,因此你根本揣著不安看著,與劇中人一起五味雜陳,歷經這磨人的25分鐘後,你終於看到這個你一開始就預料的結果。
看完這段我是真的呼出一口氣,和一起觀看的友人對望,嘆了口氣說,這一段好長喔,但看到後面時,突然覺得這段之必要,因為有歷經那段煎熬的過程,你更能夠體會為人父母的偉大,因為每個生命得來不易,當中的脆弱不堪一擊,隨時可能左右生死。也因為歷經那段25分鐘的過程,後面你也更能體會失去孩子的父母,那種無助與茫然。
電影很規律地切開事件發生後,呈現出半年來每一個月中一天的狀況,隨著時間不斷拉長,事件的影響還是無所不在,母親的生活好像漂浮在半空中,半夢半醒般活著,而父親則是憤怒多於苦痛,甚至需要其他女性的慰藉,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面對傷痛。
以此片得到威尼斯最佳女演員的凡妮莎寇比,把瑪莎失去孩子後,對生活與一切的茫然,以不張揚的方式表達出來,就像是一個看不見的傷口隱隱作痛,想忽視卻又一直要逼你面對,凡妮莎把這種迷離感詮釋地十分切合,而有時候她的情緒起伏,你可以感受到她的憤怒或是痛苦,但又不像是對發脾氣的人,有時候又像是對自己的遷怒。
就像是她一生都在逃離母親控制的陰影,但又不得不妥協地接受母親買的車,母親希望打的官司,又或是離開母親不喜歡的男人,她無力抵抗,我甚至懷疑她希望在家生產都是為了反抗母親(母親覺得醫院較安全),她一切決定好似故意往母親反方向走,因此劇中她一直不表態她是否支持對助產士提告,是否也覺得自己也有過失?
因此她最後在法庭,在看到她女兒誕生的照片之後,她終於一吐心中所想,女兒在世上雖然匆匆來去,但她是真真實實地來過一遭,她必須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唯有接受她離開,才能證明她有來過。
就如同瑪莎媽媽(艾倫鮑絲汀飾演)不滿女兒的消極,激揚地講了母親與她小時候為了活下來,所做的掙扎與努力,每個人能夠活下來是多麼困難,雖然孫女離開,但她也希望女兒可以擁抱生命。艾倫鮑絲汀不愧為奧斯卡影后,在母愛還是情緒勒索的界線下游走,但又可以看到她頑強的生命力,尤其到最後,你知道這個強大的母親也開始因為年老而混淆現實與想像,你就更佩服這位走過風雨,女兒長大後還要操心一切的辛勞,也因此最後母女三人,只是在餐桌上閒話家常,但精神突然游離的她被女兒瑪莎牽起手,你才知道母愛的彰顯不只在失去上面,劇中活著的母女,更體現了維持不易,平常也許平淡,但如常不過的生活,也許才是真正幸福。
電影最後演出了一個小女孩在蘋果樹下被媽媽牽進家裡的時刻(蘋果香味是瑪莎形容她女兒的味道),好險鏡頭並未照出母親的臉龐(如果是女主角瑪莎我會大翻白眼),而是像夢境又或是記憶的片段(因為誰家旁邊有一棵這麼大且結實累累的蘋果樹可以爬),也許這個結尾並不是說,瑪莎後來有了一個乖巧又美麗的女兒從此幸福到老(如果是的話我想摔電視),而是寄望所有母親的夢想,養兒育女是那樣的甜美與夢幻,但這個畫蛇添足的結尾還真是破壞了整齣戲,也刻板了某種母女的意象,讓影片整個功虧一簣。
上一篇:《親愛的房客》:台灣好媳婦
下一篇:《雙后傳》:女人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