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
前幾天,醫院請來的講師,演講[服務設計]。
講師講了一個大陸的連鎖火鍋店,名叫[海底撈]。對員工很照顧,員工以做為該店員工為榮。樂於為客人提供超乎預期的貼心服務。目前已有117家分店,即將進入台灣開店。
因為以前沒聽過這名詞,於是上網去爬文。商業周刊說哈佛大學以海底撈做為教材,還有許多去大陸吃過的網友圖文並茂的介紹。等待的時間可以免費做指甲彩繪,免費擦皮鞋,下棋,免費的點心和水果。。。。,,一般餐飲業主打的是好吃或吃到飽,俗擱大碗。可是這家反向操作,以服務取勝,吃火鍋時可以看甩麵表演和[變臉]表演,居然能成功,真令人跌破眼鏡。
老娘經過書店,看到[遠見]雜誌,封面上寫著[海底撈能否征服台灣? ]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台灣這幾年,經過多次黑心食品的災難,普遍希望吃要吃的美味,營養,衛生,安全,老實說,爬文後,看到那些油膩的湯,老娘一點吃的興趣也沒有。貪小便宜為那些所謂[免費]的服務而去吃,將來吃出病來,一定會後悔莫及,大嘆[不要錢的最貴]。
而且時間就是金錢,台北人太忙了,誰要浪費那麼多時間去那裡等待,只為貪用那些免費的服務。而且就算要等美食,也是人人都在滑手機,享受個人的影音世界。
海底撈也許不能征服台灣人的胃,但想必會使台灣的餐飲業對員工更好一點,員工才不會跳槽啊!
=======================
大陸服務業比你想的還厲害!
《遠見》想做大陸海底撈的深度報導已經快三年了。
過去多年來台灣與大陸的產業競合中,儘管大陸在許多領域都超越了台灣,但多數台灣人總相信,台灣服務業發展比較早,而服務業仰賴服務人員的服務水平,台灣人也因為文明薰陶比較早,因此做得比大陸好。
不少人堅信,台灣的服務品質,至少超過大陸20年。不是連大陸人都盛讚,「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嗎?
但《遠見》深耕兩岸新聞多年,也從13年前創台灣媒體之先,每年進行台灣服務業第一線服務品質大調查,多年來我一直會詢問大陸朋友,在全中國有沒有哪一家的服務品質是最好典範?毫無例外的,每一次我得到的答案都會是「海底撈」,一家賣火鍋的。
海底撈是個乍聽很特別、因此很難忘記的店名。創辦人是四川人張勇,四川人以愛打麻將出名,店名正是從麻將的海底撈月而來。記得第一次聽到朋友轉述海底撈時,真的讓人瞠目,包括免費幫你擦鞋、修指甲、帶小孩。等候帶位時,零嘴小菜飲料全免費、免費表演甩麵條、川劇,噱頭一大堆。
我陸續聽到大陸人口中的這種好服務,但長達好幾年,我都一直帶著偏見在看海底撈。我想「大陸人就是誇大、愛搞噱頭,這樣就叫好服務嗎?」心中一直很不以為然。因此也從來不曾想過去海底撈體驗。
直到三年前到大陸出差,在書店看到一本書《海底撈你學不會》,買回飯店閱讀。我還記得那是一個冬日下午,飯店咖啡廳空空蕩蕩的,我點了一杯咖啡,享受難得的寧靜閱讀,沒想到一開始閱讀那本書就欲罷不能,甚至一邊看,一邊眼淚掉不停。其實我不是很容易掉眼淚的人,更何況這是一本管理書,竟然眼淚掉不停,實在讓我自己都覺得意外。
好服務 先從照顧員工開始
為什麼我會邊看邊哭?因為書中描寫的,與其說是經營管理,倒不如說是描寫撐起海底撈服務品質的那群農民工服務員的故事。這些人的故事實在太感人了。
海底撈創辦人來自四川鄉下,員工也大多來自沒有接受過好教育的貧窮鄉下人,到北京等大都會當海底撈的員工,由於張勇善待他們,讓他們住在高級社區內的宿舍、連父母都領薪水、小孩有免費學校就讀,一家火鍋店改變了數萬個農民工的一生。
那本書讓我了解到,原來這不是一家只會耍噱頭的公司,而是有理念的公司,好服務是先從照顧員工開始的。當天晚上我就找到一家海底撈用餐,細心體會書中描繪的細節。回台灣後,就請長期負責《遠見》服務業大調查的主編王一芝爭取專訪。每隔一段時間海底撈就會收到《遠見》採訪邀請,低調的張勇始終不回應,直到今年即將來台開店才終於突破,有了這期報導(頁116)。
儘管海底撈不能代表大陸整體服務業的水平,但在台灣還自信領先大陸服務時,其實要小心,一些大陸服務業,比台灣人想的還厲害,差距已在縮短中。
==============================
很難講
台灣愛貪小便宜的人到處都是
享受到額外的服務就會認為是賺到了
像許多新店開張
推出一元餐飲來作促銷廣告
就有許多人寧願一大早頂著太陽或是在寒風中等一兩個小時
來吃這麼一頓
我家附近有家美式大賣場
內有許多的試吃攤位
每每看到排得長長的隊伍
就為了等吃這麼一小口
心裡的感想只有兩個字---「佩服」!
海底撈的店名取得確實好
讓顧客潛意識就覺得可以撈到一些什麼
而忘記了俗諺
--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 羊毛出在羊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