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載難說》全球化的代價〜從電影建國大業看社會、國家及民族認同的矛盾、衝突與融合〜復興的到底是誰?
《史載難說》全球化的代價〜從電影建國大業看社會、國家及民族認同的矛盾、衝突與融合〜復興的到底是誰?
夜裡,在一個未到深秋卻首鼠來的陰冷子夜末端,仍醒未遂!朋友強烈推薦卻被我埋在意識外,等待殷緣初啼時才能偶然巧遇上的電影《建國大業》〜〜我該用怎樣的字眼來轉化這難言難掩的情緒呢?
像中華職棒的假球事件般,難以割捨這多年來的號稱國球的棒球(但對更多人可能又是意久且深的情感問題)榮耀,但〜當王健民在海洋的另一端羈絆著這一端的開始,永遠的中華隊神話已蛻成不敗的猶太洋基信仰,楓葉在2009的這一天,入秋轉東的第一個冷,的懷抱裡,他紅了“起來”〜!
一段左閃又散的文字,你真怕了嗎?或許難道我改寫成作傘成右嗎?或許我的年紀不是太過蒼老,我並不知道該用誰的歌聲放進這建國的大夜裡,假如能以我為起點,以我自己賦予的,給自己在上海的風情裡,錯過那些寶貝〜林慧萍無情的旋深深作想,這患化成風已成往昔的倩影,在健保卡的磨損中再一次得到證明。
唐代有個政治家兼文史學家(你要說他是書法家也行,那年代都有一手好字),在他變成史學家後連個人都當不成了,這個元老級政治家躲起來修史,工作上他就用遙控的方式,但誰知道武才人跟他外甥的愛情陣線統一更甚一籌,是大意還是太自信呢?可能這自以為是的優雅害死了自己跟國家。他就是長孫無忌。你可以當作蔣介石失敗的藉口嗎?或許那些當今美艷大嬅們會筆伐這一一鑠金的梗,但〜人都死了!你還要恨誰呢?紙醉金迷都是水的銼嗎?其實水不水都讓下一代去說吧!
然而戲裡有句很有深度的話,(就說已經是戲了就別當歷史一回事了)
蔣介石(張國立飾)跟蔣經國(陳坤飾)在石階上頭的一段對話:
當淮海戰役失利(你也可以用勝利),毛澤東說長江以北再無戰事後的狂歡,蔣經國問關於與中共方面和談的問題,但蔣介石卻說其實全部都不是問題,只是劃江而治這千古罪名,我不敢背。
對白:
父親!這地上多涼
你也坐吧!
經兒!你在上海做得很好 我很欣慰
陳誠赴任台灣省主席 你明白為什麼吧?
父親已經在部署後路了
是阿 杜聿明全軍覆沒 能打戰的老兵損失殆盡靠江南抓來的一百多萬壯丁 是槍都端不穩的 長江是守不住了
父親我們真的要退守台灣嗎?
你也去!
您認為李宗仁的和談建議 不會得到中共的響應嗎?
戰場上打不贏 談判桌上怎樣談 結果都是一樣的 李宗仁白崇禧 自以為能夠跟中共劃江而治 她們太不了解毛澤東了!
那毛澤東就一定不會接受南北分至的局面嗎?
換作是你 你會接受嗎?
這要看美國跟蘇聯的態度 還有....
沒那麼複雜 誰的態度也不用看 南北朝可以出現在過去 但絕不會出現在今天 誰敢當這個千古的罪人 這膽量 我沒有
就像傅作義(修宗迪飾演)跟他女兒的玩笑話,冬菊!我這可是百萬人的生命。這樣的論述我到底是哪裡人呢?異域的人就不是人嗎?劉德華飾演的俞濟時跟那亞細亞裡的孤兒小杜,更顯得格外諷刺,這一再再的矛盾,就像同樣的辨子不同的時代(明末清初/清末民初),辫子他錯了嗎?誰能分辨這一跟跟掛在城牆上的頭顱與散步在大街上的長辫呢?末代武士裡那像西鄉隆盛影子的森勝元在廢刀令的頒布後,那一幕他的兒子髮髻被閹割的無奈跟弓箭戰刀衝向步槍火砲的煙銷,更可對比在最後一個太監的莫少聰在追尋著御用酸梅湯的愛情裡的自曝其短,這一再再的矛盾衝突跟爭鬥,就像在《大業》一劇中,當毛澤東(唐國強飾)把中共中央遷至北平後的第一次閱兵時,那個擔任閱兵值星指揮官的隊長(劉燁飾演)的禮致辭:我代表所有活來的、死去的恭請閱兵(我用台灣習慣的用語),又想到在一寸山河一寸血訪問黃埔一期(這種期別所定義的所謂的敵人,該是怎樣的坎坷難懂呢!)的老將軍所留在膠片裡泣下來的淚,這淚是多少的日子所蘊化的!!
然後呢?
想妳!
再然後呢?
還是想妳!
然後呢?
【建國大業誰的業?
【誰是矛誰是盾?
【社會!國家!誰的會?誰的國?誰的家?
【民族的演化
【融合與衝突的梗
【台灣觀點
【大陸觀點
【沒有梗的梗--全球浪潮
【中誰的興?復興的中國與地球
【角色扮演下的生存建議
【百年之後呢?
【難說的是〜?
〜待續〜
【建國大業誰的業?
綜觀古今,這“業”總讓後人不絕於史筆,也使前人乃至於今人前仆後繼地爭鬥,舉凡中外,這“業”又讓多少人魂吟夢遷呢?但無福消受的還是多吧!這許多見不見的問題,少多了!但這史的鏡,不還是對照著你我生活的職場及一切嗎?因此,當政治問題提升到高點,不過都是歷史吧!只是時間夠久,你我只能煙灰皆散地留在畢昇的活字印刷裡。
唸廣告傳播的都知道,從不接受到接受的刺激技巧,以前無聊有自己去看過廣告跟行銷的東西,那自然有一套量化廣告成本及收益分析的理論與公式,這或許就是所謂掌握天下言路之策的必要控制,然而高的是,看起來平淡無息卻可深深的影響著便利店的咖啡大戰,計得多年前的一篇在台北街頭漫步的小小說,便提到這畢德雅曼的侵略,高瞻遠主是一難,劍及履及是一難,但更難的便是等待對手犯錯跟老天犯錯的賜福。這或許可以解釋民國變成新中國的藉口吧!老天重演說不定國民黨台灣改成民進黨台灣也是這種道理吧!如果阿扁真有在台灣大學當過圖書館管理員,難說的台灣版文化大革命真會上演,那權力或許還是他的,不過毛澤東不愛錢,這或許跟他愛唸歷史有關,感覺他有他的理想,當然革命自然會有新的權力板塊的變動。
例子自然不勝玫舉,但不能不說的玄武門之變及陳橋兵變的黃袍加身早已揭示治這誰建的?怎樣建?建不建?建了以後呢?這一再再的謎題揭曉受後,到了後世總還是答不出。
你說了太多了太雜了啦!完全不知所言!
是阿!在位改朝換代前,用抽象的文字拼湊,閃躲著六十還是九十八的問題!
那到底是誰建的呢?
歷史這種東西,在統計學裡是連續分配加經濟學的株網的結合,一個接一個,一個又影響一個,然後加上樹枝圖的多重變數跟路徑,所以誰建的?只能看到那個用微積分簡化後浮出檯面的形體,背後的道理,你能追悼那一年的他呢?
有人問我管於這個問題,誰建的?哪個國?業誰的?
我想我無法多說,我只能用王夫之作比擬吧!至於王夫之在明清之際的漢賊不兩立的秘密就留待,汝夫之嚮往矣!人最重要的不是實際的而是你所感受的!
所以妳認為是誰就是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