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19 16:14:56miss

作家筆下的彩虹



2007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了,由出生於伊朗的英國人多麗斯‧萊辛女士獲得此項殊榮,眾所皆知的是得獎未必改變文學家創作的方向或內容,而全世界愛好文學的人也都一樣,總是特別願意花時間對於得獎者的作品細細品讀,偶爾也會引起一番的討論、探究作者畢生在作品中想要留下什麼樣的啟示給讀者世人。我也是基於想了解作家的創作意涵一口氣讀了兩本多麗斯女士的短篇小說,《第五個孩子》以及同樣探討人性光明與黑暗的第二本續集《浮世畸零人》。

海蕊和大衛共同生下的第五個孩子,讀者可以想像一定是一個很特別的角色,這種推測一點都沒錯,〝第五個孩子〞的確很特別,但是作家的筆觸和故事的鋪陳方式卻是出奇的平凡,然而這也是平凡中的不平凡之處,就好像科學家發表了一篇平凡卻驚人的科學現象一樣。現象每天都在我們的生活週遭發生,可我們卻從來不曾覺察它有何特別?但是生活中突然間出現一個長相、動作習慣甚至於思想跟大家不一樣的人時候,取笑、排擠、輕蔑甚至於恨不得讓他在我們的生活中消失,似乎是再正常不過的社會現象,特別是如果他是你的家人,會造成你的家庭生活負擔的家人。

班是書中的第五個孩子,作者筆下敘述他的外表就是一個跟一般人長得不一樣的怪人,他的長相粗鄙醜陋、力氣大得驚人,但卻是個為了追求有人長得和他一樣的善良的孩子。他出生自一個並不富裕、始終需要有人接濟生活經費的家庭,幸好他的祖父母有能力可以做得到,他擁有聰明正常的哥哥及姊姊,還有一對愛他的父母親和外婆,不過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只有母親從來不會嫌棄他,這一點全天下的母親都一樣,除了母親之外,所有的人都認為只要有他在這個家就永遠不可能正常,他不應該和一般人一樣享受正常人的幸福生活,所有的家人都當他是隨時會傷害別人的奇怪生物,也都用異樣的眼光排斥他,甚至於希望他在家庭中消失。作者巧妙的筆如大家所想的一樣,這個不受歡迎的第五個孩子果然在成年之後立刻從駱維特這個家庭裡勇敢地獨自出走。

《浮世畸零人》描述的是班從駱維特家出走以後進入社會的遭遇,一個長相像極了某種生物的十八歲青年,生存是他面臨的第一個挑戰,社會上不全然唯獨有好人也不全然是壞人,班所處的社會跟一般沒有什麼特別也沒有什麼不一樣,所有人曾經遭遇過的也都反映在班的身上。惟一不同的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目標和夢想,我很想知道多麗斯女士筆下的班,對自己的人生到底存不存在著夢想以及對未來的期待。這本書的結局給了我懇切的答案。

班在一次困境的掙扎中不經意的聽到這世界上有人跟他長得一樣,於是觸動了他潛藏著不敢想像的未來,他開始期待著有人跟他同行再也不會孤寂一生,夢想終於在他的腦海中萌芽。

在懷舊的閒聊進行時,阿爾佛雷多一值在觀察班,現在他說:「他們想了解你的族人。」
「我沒有任何族人,我跟我的家人長得不像,他們跟我長得都不一樣。我從來沒見過任何像我的人。」
「我見過像你的人。」阿爾佛雷多說。
班的立即反應是如此劇烈,‧‧‧‧‧。班向前傾身,眼中盡是感激之情,淚水滾下他的鬍子,他緊握那雙大拳頭,整個人似乎從內心被喜悅的火給點燃了。
「像我?有人像我?」

這是作者描述班從倫敦被騙到里約時第一次聽到有人長得像他一樣的訊息,他因狂喜而落淚不止,使得阿爾佛雷多不忍心往下說出實情。班在一群科學家想拿他當實驗室的古代活體生物的當下,奮不顧身的渴望找到像他一樣的族人,這是他一生當中從未有過的夢想。當他滿懷希望千辛萬苦找到的族人竟是岩石上的畫像時,那種失落的心境連作家都無法提筆描繪,只能以墜崖而亡做為故事的結局,這也是故事安排獨到的地方,有誰能用筆墨去形容那種心境的酸楚?而陪伴他上山尋找族人的好夥伴也因為他的墜崖而獲得心靈上的解放,終於班不必再逃避想拿他做實驗那些人的野心,更不必去面對因為長得跟別人不一樣而受到的種種不公平的待遇,他的屍骨將奉獻給天空中環伺的禿鷹和大自然,這種安排就跟亞洲藏族的天葬一樣,這是一個完美的結束,雖然有一些悲涼,留給讀者沉思的正是一種對於生命的唏噓與感嘆!

太陽的溫暖無私地照耀整個宇宙大地,它在東邊的山林田野中綻放耀眼的光芒同時,也在西邊微雨的山嵐之間留下了絢麗的彩虹。作家筆下的世界就跟大自然一樣,總是在晦暗的天空中揮灑一抹亮麗的色彩,雖然短暫卻無止息。
我們的身邊是否存也在著像班這樣的人物?您會想盡辦法將他拔除還是留下來當某種生物實驗?

下一篇:秋天的喜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