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9 04:00:00天光

【AI論】讓AI只做粗工,勿取代人類創作,如何?

【AI的演化方向,能調整成你想要的嗎?】
  
問:能否要求人工智慧(AI)只替人類做粗工,儘量不要取代人類的思考與創作?
  
如此才能真正讓人類增加生活與工作的便利性,而非擔心工作被取代,甚至擔心AI做出毀滅世界的決策,不是嗎?
   
答:幾乎不可能。
 
AI本質上就是取代人類的「腦力」而非「體力」。取代體力的工作,早在數百萬年以前,人類開始懂得分工合作製作石器的年代就已開始。石器時代之後,人類又逐漸學會鑽木取火、製作陶器、馴養騎乘動物、鍛造銅器與鐵器、製作車輪與木造機械,到工業革命時,就已經進入自動化機械大量取代人類體力的高潮。
 
目前協助人類複雜身體勞動的AI機械,本質上仍是工業革命自動化大趨勢之延續,只不過從「取代力量」變得更強調「取代精細度與複雜度」。
 
AI取代的主要是人類「腦力、智力」而非身體活動的精細度與複雜度。雖然精細度與複雜度也會用到腦力,卻不是AI最擅長的領域。
 
AI最擅長且快速突破的,終究還是地球人類最自豪的「腦力」當中的許多層面的能力,包括邏輯、算力、記憶力、辨識力、海量知識提取力、部份超能力(例如,紅外線夜視力、X光透視力、微波望遠力、微光顯微力、聲波辨認力、氣味辨認力、味覺辨認力、身體與面部情緒解讀力)。
 
然而,人類最強大的能力是「創造力」,並不是上述這些能力;而這些能力可說是支撐創造力的基礎資源與基礎能力,卻並非創造力本身。
 
在支撐「創造力」的眾多能力當中,還有許多是現有AI的「數理運算模式」很難勝過人類的層面;比如,水平思考力、情感與思考的協調互動力、超越有形資訊的直覺力、良知與道德感、罪惡感及懺悔心、顧全大局犧牲小我的奉獻精神、科學未能解釋的超自然經驗、對宇宙人生與歷史和未來的深刻哲學領悟力、撥開無數資訊而能簡潔直探本質的洞見力 、挑戰不可能任務的勇氣與決心...等等。這些人性層面是既有「數理基礎型AI」無法企及的領域。也因此,這些領域將成為地球人類在AI時代最值得發展與追求的場域。
 
要確保人類造出的人工智慧不會反過來毀滅人類及世界,主要的原理也在於此。就是要確保現有「數理基礎型AI」的決策模式不能代替人類進行具有極高「倫理敏感性」的決策(例如,決定要不要發射核武、要不要判刑、要不要核准離婚、要不要核准代理孕母、要不要安樂死、要不要永久銷毀資料、要不要複製嬰兒...等等)。因為這部分的決策,仍高度仰賴許多「非數理基礎所能完全掌握」的能力,尤其是良知、道德感、對地球長遠未來以及人類大局命運的謹慎判斷..,這些出自「向善本能」的人類心智活動,才是確保地球人類文明足以永續存在的關鍵!
 
2024-06-05 FB
   
後記-
   
一、本文是在回應最近西方世界很熱門的這個話題:(見連結)
  
 
 
一位女科幻小說家稱:
  
「You know what the biggest problem with pushing all-things-AI is? Wrong direction.I want AI to do my laundry and dishes so that I can do art and writing, not for AI to do my art and writing so that I can do my laundry and dishes.」
   
(譯)「讓萬物都變成AI最糟糕的問題是什麼,你知道嗎?跑錯方向了!  
 
我希望讓AI只幫我洗衣、洗碗,好讓我有時間創作文學藝術,而不是AI去做文學藝術創作,好讓我有時間洗衣、洗碗。」
 
但她這願望有可能實現嗎?
 
本人的回答是這樣:
   
「Her hope is almost impossible to be realized, becau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itself is designed to do the things in human brains. 」
  
(譯)「她所希望的情況幾乎不可能實現,因為『人工智慧』本質上就是設計來做人類腦袋在做的事情。」
 
二、本文貼於臉書的時間是2024-06-05 傍晚。
  
下面連結這篇文章的內容,絕大部分盜用自本人貼文。該臉友有多個帳號,習慣用AI寫文後貼出。因此,推測是AI在生成內容時主動盜用的。
  
這篇文的存在,證明AI會抄襲、剽竊人類寫的文章!而且是在原作者公開發表後第一時間,AI就有能力立刻盜用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