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06 00:48:11俞伶
葛瑞格˙摩頓,以生命和血淚寫著的真實人生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妹妹在三歲那年罹患急性腦膜炎,卻從未痊癒,總是為癲癇所苦,自此葛瑞格˙摩頓森(Greg Mortenson)自願擔負起保護者的角色,不但所學、所用均與療癒妹妹病症相關,還幫妹妹找份簡單的勞力工作、認識所居城市的路線,好讓她保有自由活動的能力,甚至當她識得情愛開始約會,他還教導她如何避孕!
如此深厚的情誼卻敵不過病魔無情的摧折,妹妹二十三歲那年生日,一場突然其來的癲癇發作,奪走了她青春正熾的生命,悲痛至極的葛瑞格同時也是登山客的他,決定以自己的方式療傷並紀念妹妹短暫的一生;他帶著妹妹的念珠項鍊至巴基斯坦,攀登被譽為「野蠻之峰」:喬格里峰(K2),要將鍊珠留在兩萬八千兩百七十六英呎的峰頂上。那一年,他三十五歲。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在協助罹患高山肺水腫的隊友獲救後,讓他早已精疲力竭的身體幾乎停擺,意識到自己體力的極限,他決定下山,途中遇見舊識;他不但照應葛瑞格離開險峻的山峰,還代為背負沈重的登山行囊,只是走著走著,卻還是走失了彼此…… 迷途帶著他到達位於崑崙山脈布勞度河上八百英呎高的科爾飛村、受到隆重的款待;迷途讓他駐足科爾飛村,藉由大自然滌洗心靈的傷痛、復癒肢體的孱弱,同時透過護理知識協助村民減輕病痛……
與世隔絕的生活、飢寒交迫的日子沒能耗損科爾飛村村民的樂觀的天性、頑強的生存意志,缺乏學校卻讓他們窘迫無助,只因巴基斯坦政府無法提供老師,而聘僱一位老師需要每天一元美金,一貧如洗的他們只得和隔鄰共用一位老師,每週上三天課,其餘時間讓孩子們自己自修溫習上課所學。
看著孩子們渴望學習的激切面孔,葛瑞格無法相信巴基斯坦政府竟然可以如此罔顧人民的需求,然而義憤填膺無法改變事實,而他還罔顧自己微薄的財力,竟然許下承諾:要為科爾飛村建校、聘請老師持續教育的大業!念頭如星火,隨即燎原燃燒。
葛瑞格如何實現承諾,創辦第一所學校,過程中的種種驚險艱困、險象環生的突發狀況,都詳實紀錄在《三杯茶》之中,簡潔的文字,豐富的描述,透過小說故事的形式,帶領我們深入巴基斯坦、阿富汗之地,讓我們逐步瞭解他建校的緣起,如何從一間拓展到六十間,期間需要克服、解決的不單單是金援問題還有種族文化的差異、爭鬥以及政權的移轉、內鬨和戰事以及他國的武力侵襲甚至大自然也摻了一腳;一場大地震造成的慘劇,教葛瑞格及所有工作人員悲慟不已……
《三杯茶2:石頭變學校》紀錄的是《三杯茶》未盡之處,以及後續的發展,書寫的對象則是並肩作戰的夥伴,透過事件、透過他們自身的故事,讓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情都栩栩如生地躍然紙上,你彷彿也置身其中,跟著他們奔走在險峻的山巔、涉險在槍林彈雨中,看著他們如何化腐朽為神奇,一步步深入人煙稀少之地,建立學校,滿足每一個求知若渴的孩子……
這是精彩的故事,卻是用生命和血淚寫成的真實,荒謬得教人無法置信卻真摯得教人忍不住淚眼婆娑,只為讀書是如此理所當然、信手拈來的事情,竟然得如此大費周章、竟然得讓每一個人冒著生命的危險、置生死於度外。
這是葛瑞格一個人的冒險或是善行德性?不,只是初衷卻是蝴蝶效應,讓每一個人意識到「砲彈無法消滅恐怖主義,唯有透過教育、透過書本和知識,才能激發對和平、包容繁榮的想像。」
葛瑞格˙摩頓透過書寫,為世人揭示巴基斯坦、阿富汗邊陲地帶的民族特性、想法、窮困和生命窘境以及飽受戰爭摧殘的弱勢無力……那是他始料未及的發展,卻也因此成為他一生的使命,《三杯茶》的傳統深意──對飲一杯是陌生人的禮貌、再喝一杯則是朋友的熱情相待,第三杯則視彼此為家人,要用生命護衛──成為他深入各個族群,體悟了花時間建立關係的高度重要性,以及想要達成目標必須謙卑地聆聽其他人的說法;每一個解答就從喝茶開始。
上一次你與人喝茶是什麼時候的事情?而你又喝了幾杯?
這不是敷衍、市儈的銅臭之茶,而是秉持著與人為善、為彼此付出情感、愛和關心的心靈甘露。
葛瑞格˙摩頓此刻依然孜孜不倦、全力以赴地釀製、與人享用著,遠在千里之外的你我,除了或淚飲之外,是否也能因為這場真實記事,變得更為包容、懂得體諒、理解,學會傾聽……
戰爭已遠,和平將近是否再不是夢?教育是不二法門。
這是葛瑞格˙摩頓《三杯茶》、《三杯茶2:石頭變學校》企欲傳遞的主旨,因此而衍生的種種面向,深深撼動每一個人內裡的善、尋回佚失已久、幾乎慘遭遺忘的「人飢己飢人溺己溺」之心。
Joan
2010-06-12 23:40:51
謝謝你介紹這麼棒的書
等有空一定去找出來看
版主回應
不用客氣。想讀再讀。
2010-08-15 03:53:39
感人的故事
也去找書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