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28 13:59:42電波猴

轉-直昇機父母vs鑰匙兒童by冰川

本文出自我糟糕的朋友..冰川..(連結旁邊有阿..歡迎大家去點XD)

--------以下是正經的正文--------


天下雜誌今年三月號,第368期的封面主題--『別當直昇機父母(詳內容)』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magazine/mag_cv_content.php?item=R030007338

我看到這個專題時,不曉得為什麼腦袋中想起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小時候最常聽到大人們在討論的『鑰匙兒童』。那時候的小朋友常常會在脖子上掛上一串鑰匙,放學回家面對的是空蕩蕩的房子,因為父母還沒下班,他們必須要自己回家、自己開門、自己打點晚餐、自己寫作業。好的結果是提早養成小孩的獨立個性,壞的結果是讓小朋友誤入歧途。當時社會輿論對於這個現象的討論沸沸揚揚,認為父母不該這樣疏於照顧,因此『在父母下班前幫忙照顧孩子』這樣新的商機如安親班、課後輔導就趁勢興起。

看著這篇報導,我直覺地忽略了這兩件社會現象後面的影響,而想去比較『直昇機父母』養大的孩子跟『鑰匙兒童』長大後的成就。我手邊並沒有樣本,而且這些直昇機父母的孩子也還沒出社會,其實是不好比較的。但是我卻相信一件事,從小承受過比較多失敗經驗的孩子,長大後的競爭力的確要強很多。因為他們已經習慣與失敗共存,知道如何調適失敗時心態,並且從中獲取經驗值。

商業週刊989期的封面故事『趁早學失敗』就是以旅美投手郭泓志的故事為例,進而舉出早點學會失敗的正面助力。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去面對。人非神明,誰無失敗?總是把小孩保護的滴水不露真的能造就未來的精英嗎?當然我們不能全盤否認,但是成就精英的機率我想並不會太高。


北歐櫥窗的老闆黃世嘉前陣子出版了一本『北歐魅力ICE』,裡邊有提到他某一次觀光的經驗:「挪威斷崖上,經常可以看到小孩恣意奔跑,一旁的爸媽卻不管;甚至會把小孩像拖車般掛在腳踏車後面,在公路上狂飆(台灣的父母把小孩看得很緊,孩童意外卻不知是挪威的幾百倍)。」、還有課堂上老師教小朋友遇到火災時怎麼辦?不是先打911,而是先找有沒有可以滅火的方法。這種文化的差異要如何比較孰勝孰劣呢?差別是,挪威的小孩比起我們的孩子對於應對外在來得有用多了。


外國的精英教育,年輕人在上大學後,很多父母會讓他們先休學一年,參加一些國際團體到世界其他地方去做義工,增廣他們的見聞與健全他們的心態。台灣呢?你好好讀書就好了,把成績唸出來,其他的事不要去想。這樣的精英真的是精英嗎?

台灣能夠有今天的競爭力,靠的並不是上一代父母的保護,而是台灣人本身所具備的冒險性,我們父母那一代,很多是年紀輕輕就從家鄉到城市打拼,靠著一股不怕失敗的拼勁打下今天我們衣食無缺的生活。那,我們在怕什麼?

台灣球迷熬夜看王建民看郭泓志看曹錦輝,爆肝也要替他們加油。可是回頭問,你願意讓你的孩子做一樣的挑戰嗎?我預料很多父母都會搖搖頭。王建民花了六年的時間從小聯盟往上爬;郭泓志動了兩次湯米約翰手術(一種更換韌帶的手術)幾乎是看不見明天的日子;曹錦輝受手傷困擾時,曾經對來訪的記者說道他面對無法預料的未來的感覺:『痛,痛到心都痛了。』這是很恐怖的事,就連今天如果換做是我,我敢讓我的小孩嘗試他們走過的路嗎?我也不敢保證。

跌落谷底的好處是,你知道『再差也不會比現在更糟了。』所以你每一次的跳躍都是往上進步。而且每一次的進步都會讓你無比雀躍。

常言道,想要越大的獲利就必須負擔越大的風險,從這句話來看這些直昇機父母,又會產生一個矛盾的現象。那就是這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他們真的是希望子女站上枝頭嗎?多半的情況是,他們所謂的功成名就,只是希望能實現在他們所規劃的安全範圍內,其實這些父母並不敢或者也不奢望讓小孩去嘗試未知的挑戰。他們希望小孩可以出人頭地,為小孩做了許多鉅細靡遺的安排,結果也不過就是安排他們將來可以當個平凡人,有錢的平凡人。

其實,無論是出類拔萃或是平凡人生都好,都是一個選擇,沒有人說哪一個一定好。身為父母,其實只要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並不需要過多擔憂。套句侏儸紀公園裡的名言:『生命自己會找到出路。』

恐龍如是,人類亦然。放輕鬆點,你的小孩並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弱。
蚌殼喵喵 2007-05-30 11:24:32

新的嘗試也要接受伴隨而來的風險

小孩越來越少 父母也越來越保護

不同於以往的年代

但在社會變遷下

充滿了許多危險的變數

被限制的事情也就增加了

小傻 °♥ 2007-05-29 10:13:20

= =
我應該不會讓我的ㄦ子孤單的回家

♥ 穎咩:)* 2007-05-28 23:32:02

哇!!我第一個耶xDDDD&quot

穎咩簽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