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26 09:15:28Joe

萬古長夜的明燈

@前言
1988年1月24日澳大利亞《坎培拉時報》發自巴黎的一篇報導,題目即為《諾貝爾獎獲得者說要汲取孔子的智慧》。
這種智慧並不是科技的工具理性,而是人文的價值理性。《論語》載:“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問知,子曰:知人。”孔子的智慧便是“愛人”、“知人”的智慧。我們可以說,這是一種道德的人文主義精神。

@孔子與儒學
孔子是中國最早的哲學家
1.就時間而言--最先提出一系統哲學理論
2.就內容而言—從漢代到明清,中國哲學思想與活動皆以儒學精神為主流。


@儒—殷人以亡國身份為周人服役,其職務就是主持禮儀。此一社群以司禮為專業故稱之。
孔子與其弟子都是擔任小相禮生
孔子提出新的創見—君子儒的理論產生
人之所以為人的意義—自覺→人文精神
中國思想史上的第一位巨人—建立儒學理論不以禮節表面意義為滿足。

@思想
基本理論:
禮:學說的起點,理論的中心,人的自覺與價值意識。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
義:指「正當」或「道理」,要發展禮就要攝禮歸義→歸仁
仁:學說中心思想主脈的終點。「仁者,人(人之所以是人的意義)也。」(中庸)「仁者,人心也」(孟子‧告子上)

子罕言利與命,舉仁。(子罕)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指禮的闡述﹞,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公冶長)

顏淵問仁。子曰:「克(約束,導向)己復(恢復,返原,重新建構)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稱)焉。為仁由己(人存實情的取捨),而由人(外在既有之物)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

@周禮與仁:在周禮的人倫制度規範中,人應有的作為
「禮」的創造性意含:周禮與孔子承繼的禮→1、周禮限於貴族階層(禮不下庶人),不具有仁的意義與價值,孔子將仁指向天下之人。2、周禮含有政治社會的信念價值,但核心在周天子,孔子強調在人間建立禮制、人倫的哲學要求,非政治需求。
由「禮」至「仁」,人義為禮的基礎,孔子在「天」與「地」之間提出「仁」的人義價值。(重要的思想成果)

@仁是一種精神的道德,人可以選擇要它或不選擇它,當人決定要這種道德的時後,便擁有了仁,它是一切的基礎點。仁也是一種生活,所以孔子說:「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窮),不可以長處樂(逸)。仁者安仁,知(智)者利(實踐)仁。」《論語‧里仁》仁也是一種志向,只有人的世界中才有,動物並不能擇仁也不能安仁。因此,在孔子的思想體系中,一個人從自我出發,依人性向善而發展,經過許多的粹練後,要以達到至善的境界,這就是仁的境界,此即孔子提到「老者安之,朋有信之,少者懷之」《論語‧公冶長》的理想。

@孔子的偉大處
子畏(被圍困)於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指孔子自己)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使命感的人生觀:繼人文禮制、人倫內涵與人義價值。

@論語
要瞭解孔學一定要提到論語一書
本書為語錄體
非成於一人之手

@內容:
1、學而:道之總綱,人倫與為事之道及人類存在之道
2、為政:論人之真實,及論人與真實的關係
3、八佾:論人類共體存在之道—禮與樂
4、里仁:論人人所應共行之德行—仁與君子
5、公冶長:論世俗錯誤的價值觀,並論正確的價值
.....(餘略)

@我看孔子
困境中的體悟
55歲,去魯適衛,顏回子路冉有等隨行,封人求見孔子: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孔子丟調掉官職)……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56歲到陳國,長像似陽虎,被困於匡,去蒲地又被圍,重回衛國。見衛靈公夫人南子,子路不悅。「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惟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愻,遠之則怨。」
58歲回魯國隔年又去衛國
60歲去陳國經宋,桓魋(音頹)欲殺孔子:「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何也。」

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是也。曰:是知津矣。問於桀溺。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是魯孔丘之徒與?對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輟。
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指世人)與而誰與?天下有道(各行其道),丘不與易(改變)也。

@心得
快樂不是一個地方而是一個方向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不驕,何如?」子曰「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也」
圓融和諧來自誠心—人若真誠,會擇善固執,一心向行善,道行於天下,則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論語一書學而第一篇「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老者安之,朋有信之,少者懷之」《論語‧公冶長》的理想。
@重尋孔顏之樂—安貧樂道
不怨天不尤人以個人修養克服苦難—反身內省、自覺與超越
孔子帶著遺憾離開人間「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道不行於天下


@ 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爲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只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於賢人衆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于夫子,可謂至聖矣!可謂至聖矣!《史記‧孔子世家》:


@畫一張屬於你自己的魚骨圖
困境中你堅持的價值與信念是什麼

上一篇:王陽明

下一篇: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