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陳,沙袋防禦工事
132陳,沙袋防禦工事
透雕獸面紋青銅鉞
長31.8公分,刃寬35.8,重4.7公斤,
商晚期,約西元前十四至前十一世紀。
上文介紹形狀為大型囊袋的東字,也出現在另一個字,可以作佐證。《說文解字》收有陳、敶〈陣〉兩字,這應該是同一字的分化。大陳島的閩南語讀音即為大陣。在古籍裡,陳更常作陣的意義。《說文解字》對這兩字的解釋,「
目前的資料,敶字首見於金文,由三個單位組合而成 〈 。並沒有申的成分,所以《說文解字》的分析是有問題的。此字最左邊的部分是阜,這個阜是豎立的山的形象【三短斜線向上的是樓梯的形象】。最右邊的是攴,作手拿棍子的形象,中間的是東,是大型囊袋的形象。從使用的意義來與字的結構作聯想,這個字的創意大致來自在山阜之旁,手持棍棒在撲打一個沙袋。可以推測這是在建築防禦工事。防禦工事不是把沙袋堆上去就好了嗎?為什麼要用棍子去敲打呢?當然這是有其必要的。
原來防禦工事不是針對敵人,而是洪水。如果是戰陣,只要有堅硬的東西佈置在前面,就可以阻擋敵人的進攻了,這些袋子沒有必要多花力氣加以撲打。但是如果防備的東西是無孔不入的,那就要把細微的空隙也填塞起來才能起作用。那麼這個東西就是水了。
如果防備敵人的攻擊,還可以用石牆或土牆,但防禦水災就不能這樣。防禦水災是暫時的,不是永久的結構,用固定性的石牆或土牆,事後拆除還要費很多力氣,而且石牆不免有孔隙,不能防止水的滲透。用沙包或土包,可以隨時加高,移除也很方便。沙包有相當的可塑性,沙包與沙包之間的孔隙可以用撲打的方式加以密合,可以有效防止水的滲透,所以佈陣的創意要有手持棍棒加以撲打的動作。後來簡化,省略了攴的部分而成陳,大概又由陳變化為陣。
為什麼要創造這樣的字呢?早期的人為了取水的方便,同時也為避免河流泛濫的災難,都選擇在山上居住。人口的增加,迫使人們往山下發展,才有效大的生活空間。但是越靠近平地,水災的威脅就越大,也就不得不想辦法對抗水患。商人建國的過程就是一個與水災奮鬥的好例子。商人棲息的地域是黃河下游的沖積區,此地區很少發現五千年以前的遺址。黃河的某些段落河道淺,泥沙多,密集的雨水常使河道宣泄不及而造成氾濫。商代之前的幾千年間,氣候比較溫暖,雨量較充沛,因此水災也比較容易發生。根據《史記‧殷本紀》,從商的始祖契到湯建國時(約在西元前一千七百年)共遷徙八次。從商湯到盤庚建都於安陽之前,又遷徙了五次。從他們所棲息的地理環境,遷徙時所作的宣言看,推測商人的遷移主要是為了避免水災。
商人時常遷徙的事實也反映在昔字。甲骨文的昔字由災及日兩個構件組成()。災是大水的災難,字取象洪水浩蕩,波浪重疊翻滾之狀。日為太陽的象形,表示大水為患的時代是在過去。建都安陽之後不再搬遷,想是有較有效的防範之法了。
上一篇:131東,囊袋,借為東方
下一篇:133重量,以囊袋計量
第一次,唸一遍
第二次,看歷史故事
第三次,看字
.......會再來
/我明明聽到你叫他哈尼,而且還不准別人這樣叫他,說是你的專利,所以我相信他是你的隱藏‧‧/
屁拉,最好是,不過,劍客阿伯你說的對拉,其實.其實...其實伊是哇ㄟ土腳情人拉(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