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憶南海十三郞
淚染素箋墨重,玉碎珠沈殘洞。
長記別伊時,冷月寒江孤冢。
何處?何處?誰見雪山凰鳳?
——DeepSeek·《如夢令·清明節憶南海十三郎》
今天其實不想寫,天氣陰寒,又有點頭昏腦脹,但是想想,還是寫吧,不管寫多寫少,因為我知道,但凡我給自己一個理由停下了,這次的日更計劃可能就此結束了,因為有一個理由,就會有兩個理由,就會有三個理由,慢慢地就又會回到以前的那種相對隨意的狀態里去了。
坐在電腦前對著一個空白的屏幕,我在想,我要寫點什麼呢。
四月一日那天,幾乎年年都有這個想法,我想寫哥哥張國榮,但是不忍提筆,這許多年過去了,那塊回憶依舊不忍觸碰。於是,一直沒寫,但是一直念念不忘。四月二日,過了一天,寫點別的吧。四月三日,因為剛看完了一部劇,那就趁著新鮮,趕緊的。然後就是今天了,我又想起來了,但是已經過了幾天了,是不是不該寫了。好多緬懷哥哥張國榮的文章剛剛下架,榮迷的心情經過這幾天終於平復了,何苦再寫呢,何苦再惹得那好不容易平復的心情又起波瀾呢。
想是這樣想,但是似乎,心裡還是放不下那念頭。於是我又想起了那個我最喜歡的一個唱段《客途秋恨》,並且我最喜歡的一個版本,就是哥哥演繹的版本。不然,寫《客途秋恨》唄,雖然不是寫哥哥,但是也算曲線懷念了。而既然想到這裡,我突然又想,不然再曲線一下,從《客途秋恨》直接想到粵劇,然後我就想到了早年看過並且寫過的《南海十三郎》。
記憶里,粵劇相關的電影,謝君豪的南海十三郎,與張國榮《胭脂扣》里的十二少是可以一拼的。當然,真正的榮迷可能都不會喜歡這部電影,因為97年的張國榮在金馬的現場受到的不公對待,可能是所有榮迷不願承受之重,而這部電影,就是在那一年的金馬,壓過了《春光乍瀉》的哥哥奪得了影帝。但是就電影而言,《南海十三郎》印象中還是相當可以的,並且謝君豪的演繹相當出彩,至今想到南海十三郎,就會不由自主地想到謝君豪,他已經把那個角色給演活了。
去尋找關於十三郎的生平,能查到的資料其實寥寥,三言兩語便是全部了,反而大部分的介紹,大概都是舞台劇和電影《南海十三郎》里來的。
為什麼我一直對這部戲和這個人念念不忘,因為電影里的十三郎確實叫人驚嘆,夠狷狂,夠才氣,印象中什麼叫做才氣橫溢,大概就是謝君豪演繹的那個十三郎的模樣——三個書記員,他信手拈來,他張口就來,三個人都跟不上他的思維速度,所以他沒辦法自己寫劇本,因為太澎湃的靈感洶湧而來噴射而出,一個人一雙手,來不及將他那井噴的靈光一閃全部都捕捉。
對於所有的文字創作者來說,也許或多或少會有他那種井噴的狀態,但是我們的才華不夠閃耀,所以我們也會記錄下來一些東西,但是可能遠不如他的作品那般永流傳了。而那種井噴的狀態,也許是所有文字創作者所無力企及且心嚮往之,當然,我們知道那應該是舞台劇和電影的藝術演繹,但是對於我們來說,這種狀態是真是假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那是我們所企望的那個方向。
另一個讓人意難平的,是十三郎才氣橫溢之後,贏得了名與聲,但是最終卻窮困潦倒,甚至瘋癲流浪街頭,這種才華散盡後卻困頓終身的故事,帶著滿滿的悲劇情結將十三郎的一生變得更加可嘆唏噓。
誠如DeepSeek對他的評價:南海十三郎的一生交織著天才的璀璨與瘋癲的悲劇,其作品承載了粵劇黃金時代的藝術高度,其命運則成為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在傳統與現代、藝術與現實中掙扎的縮影。
粵劇黃金時代的藝術高度,不知道,DeepSeek是如何深度思考之後得到這樣一個結論的,但是確實,那個意氣風發才氣橫溢的十三郎,也許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金箔金,勾陳黑道閉日;趨官日,要安,鳴犬對五合;宜月害,天吏,血支,勾陳;兔日衝雞,丁酉煞西;2025-04-04 19:30:25;乙巳蛇年庚辰三月癸卯初七。清明。
下一篇:老友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