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8 20:35:09火神紀

我們應該以一種什麼樣的姿勢去寫字

   

  這圖上的每一個點,都是我寫過的一篇文章,有時候看著這個思源最終給我生成的像一個小宇宙一樣的畫面真的是頗為感嘆,是的,我應該是一個多愁且善感並且是一個喜歡不停絮叨的人,沒跑了……思源算是厚道的,如果每一個點的單位細化到它的最小單位,用塊來做這些點的話,應該會更加叫人嘆為觀止。

  學握筆,學筆畫,學著在田字格里寫字,最終的作業本上只剩下橫行,沒有格子,再後來,一張白紙任你揮灑,天馬行空任馳騁,總是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去年彧少爺上一年級的時候看著他在學握筆,在田字格里畫筆划,總覺得很神奇,人生的輪回,就這樣進入了下一個循環。

  前陣子開始用了OS系統里的一個新的App無邊記,我發現關於寫字的姿勢,果然又發生了新的變化了,它的概念是一張白紙,在這張白紙上你可以寫任何東西,文本、圖像、錄音、錄像、文件等等,所有你能想到的東西都可以往裡面放,並且它的名字叫無邊記,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這是一張沒有以前頭的白紙,你可以將你的所有奇思妙想都往上面塞,當然,後來網上有人說,無邊記其實也是有邊的,大概的尺寸是多少多少,但是我其實不太關心,我關心的是它改變了我對寫字的既定印象。

  在我的理解里,它應該是借鑒了當年的畫畫軟件CorelDRAW,也也許不是,我記得我對這邊沒有邊界的白板第一個印象,就是CorelDRAW給我的,無邊無際,都是一片白,你可以畫一個很大的圖,然後給它縮成一點連自己都找不到的點,那時候覺得,它充滿了那種一花一世界的哲學思辨。那時候也想過,如果在它上面寫字,是不是相當於擁有了一張無限大的畫紙,你可以把天地都給寫進去。

  我興匆匆地用了一段時間,但是用OS系統的小夥伴太少,所以交互方面其實有些難度,比如我在上面做完了一個項目,要發給小夥伴,大概率是要導出一個PDF的,因為PDF在大部分的平台上都是可以暢通無阻地閱讀,如果我直接將一個無邊記的文件扔過去,如果不是OS或者IOS系統的小夥伴,大概率會是一臉慒。並且還有一個問題,因為無邊記的無限擴展,讓它有時候導出來的PDF在尺寸上會顯得有些怪異,變得不是我們慣常所看到的那些PDF的尺寸,於是又會很不習慣,這是導出的問題。

  另一個問題,是每次開局都是一張白紙,它確實給了你無限的創意和無邊界的幻想,但是換一個角度想,你真的有那麼多的奇思妙想需要用到那麼大的一個舞台嗎,當你真的很有表達慾望的時候,它確實給了你自由的天空,但是如果那天你本來沒什麼靈感,你對著一個無邊無際的空白在發呆的時候,你會發現,你會掉進更大的空白里去,這就是我使用了無邊記一段時間之後的感受,它會讓你的拓展的路上越走越遠,但是也會讓你在空白的世界里越墜越空。後來我又用回了慣用的思源筆記里,如果單純只是寫字,我感覺它幾乎能滿足我大部分的想法與念頭了。

  這兩天,我一直在想,關於寫字這件事,我折騰了多少次。如前面所說,經歷過彧少爺的啓蒙階段,寫啊寫,寫啊寫,一直都在寫作業,從來沒有停止過。第一次讓我感覺我自己是在書寫而不是在寫字的時候,是寫日記——原來,沒有既定的主題,不是抄寫課本上那些經典的詞句,不是摘錄書上的名人名言,不是數學課本上的公式,我可以用寫字,來記錄我自己的想法和思考的過程,那個時候的寫字,就成了書寫。

  買各種各樣的日記本,大本的,厚的,有格子的,沒格子的,有橫線的,沒有線的,有奇奇怪怪封面設計的,或者什麼設計都沒有的,我最後的一本日記本,到現在還沒有寫完的日記本,它的封面和封底是牛皮做的,沒有任何設計,就是一張皮子,包著一些牛皮紙做成的內頁,這些內頁可以換,理論上,這個最沒有設計的設計,跟我了可能得有十多年了,我查了一下當年購物的記錄,2012-2025年,整13年都沒寫完的日記本,想想確實,我已經很少用筆了。

  這個過程里,我用過各種各樣的筆,我最喜歡的一枝筆,幾乎是當年跟這個本子一起買的一枝凌美的鋼筆,死貴死貴的,用到現在十多年了,一次也沒塞過墨,有時候幾個月拿出來寫一次,仍舊十分順滑,所以這是挺神奇的事,我一直相信的事是——在能夠消費得起的東西里,更昂貴的東西用起來大概率會更好用一些,除非被人騙了。

  進入了電腦時代之後,用紙筆已經是越來越少了,因為效率更高,也更方便。但是用電腦之後用才能樣的一種姿勢來寫字呢。第一件事,是學輸入法,我記得剛買電腦那一陣,因為我們自小學的是拼音,所以天生會對拼音更親近一些,但是那時候的拼音輸入法完全沒有這麼親近,最好用的所謂ABC在現在看起來跟史前鑿石刻字一樣原始,那時候我問一比我先用電腦幾年的朋友用什麼樣的輸入法更好,他鐵口直斷地說,五筆,因為輸出更精准速度也更快,於是那時候,我就直接入了五筆的坑了。

  那時候沒什麼網可以上,學五筆,在鍵盤上有幾個主要的分區,每個分區里有幾個鍵,每個鍵大概是什麼筆畫,朋友一通說,我也就囫圇吞棗一頓聽,之後下載了一些練習的軟件,像什麼金山打字通之類的,一通猛敲,好像也可以,然後就開始在QQ和聊天室里找人聊天,果然,罵戰是最能提升輸入水平的,那一通整,連五筆帶拼音的瘋狂輸出之後,倒也奠定了我現在極為罕見的五筆輸入的手法了。

  用彧少爺的話說,現在什麼好人還去學輸入法呀,語音輸入,拼音輸入,手寫輸入,哪個不比我這種五筆輸入更方便快捷,連學都不用學,技能都是現成的,上手就會。確實,現在的任何一個App都要想方設法讓自己變得更好上手,稍帶一點難度的,客戶可能點開即棄,所有最難用的軟件,大概就是那些非用不可並且只此一家的,稍有點競爭的,都會變得十分好上手。

  輸入法解決了之後,用什麼軟件來寫,這又成了一個問題。一開始,啥也沒弄過,開始菜單一通找,附件里的文本文檔TXT記事本和DOC寫字板,這不就是現成的,一通嘩嘩整,如果記錄一些字句,妥妥夠用了。

  Word,好像更強,於是很長一段時間就一直用它,並且因為一直用它,所以從來沒用過金山辦公WPS這些,確實夠用,那時候一邊寫一邊Ctrl+S一路保存,倒也十分習慣,就算突然斷電或者電腦突然抽瘋,丟失的也就是剛寫的一兩句話,損失不大。

  網上有一些原創網站,那時候會在Word里寫,寫完之後複製粘貼到網站上去,那時候常去的網站有榕樹下、紅袖添香、我看看中文網、天涯等等,最早最全的文本,我多保存在我看看的文集里,有一年我看看改版,那一改,我丟了近兩三百篇文章,並且無處可訴,問當時的網站管理,說是盡力去找,但是也是說說,上網這麼許多年,大概也知道那是找不回來的。

  以前我也說過,我燒過一次硬盤把我的許多舊藏都一次性帶走了,因為有過網絡上的丟稿之後,我基本上都存在本地,而經歷過那邊燒硬盤事件之後,我對本地硬盤的信任度也沒有那麼高了。所以又回到原來的那個問題,應該用一個什麼樣的姿勢去寫字,我們的字才能留存下來呢。

  我寫博客,寫了很多年,到最後我其實也信任它們,我會直接在博客的編輯器里寫,本地也不再存儲了,但是寫了許多年後有一天網易突然宣佈說,它的博客業務停止運營了,但是保證會在後台給我們保留數據,並且說永久保留,你說我信不信它?我用一鍵搬家的功能,搬了幾個分身出去,但是我不知道那些分身是不是都還在,我也用第三方軟件將它整個數據都下載到本地上來,之後它的後台一直能上,我也就一直沒有去把那些舊文稿做統一的整理。

  幾年前,我開始研究一些筆記軟件,那時候把幾個主流的都給試了一遍,各有優劣,最後沈澱下來,用了思源筆記,一直用到了今天。

  印象筆記,好像很久之前就用過了,但是有問題,是它好像每天有限制流量,除非買它的付費版本,不然每天限流多少,這一限流讓我當時想把博客搬進它裡面去的想法徹底淡去,如果每天限流多少,這要讓我搬到什麼時候去。

  有道雲筆記,好像可以,跨平台,多端口,但是它的雙鏈做的好像不怎麼樣,用了一陣,屬於實在沒有的話可以用,但是如果有更好的選擇呢,也許就不會想到它了。

  Wolai,我也用過,但是這好像會有內容審查,並且它是一個純線上的筆記,那跟我之前存在博客里或者論壇上,有什麼區別?

  思源是一個離線的筆記軟件,所以它跟線上那些什麼亂七八糟的事就完全沒有關係了,它就是一個本地的筆記,同時你可以按照你的喜好去分多少級的子目錄,一路往下,我有一段時間挺喜歡用腦圖軟件做記錄,但是用了思源之後,連腦圖我都基本上都給戒除了。

  基於我對本地的信任也是一般般,所以現在除了本地存儲,我還會雲備份它的數據庫,只要這個數據庫在,一切就都在。之前用網盤,思源也不管,但是自從思源自己推出了雲同步的收費功能之後,它對網盤也極度不友好,時時會衝突並且出錯,我本來一直是自動升級思源的,有一次升級之後,它警告我說,數據庫如果不用官方雲備份的話,丟失或者損壞的概率會很大,於是我退回了前一個版本並且關閉了自動升級,從那時候起,我的思源也徹底本地化了,而雲備份,我也從網盤轉成了群暉的NAS遠程自動存儲了。

  至少,萬一,是吧。

  筆記軟件有什麼好處呢,可以看成是一個一個文檔,存在它裡面,然後因為有雙鏈,就會有三鏈四鏈種種鏈,這樣所有的東西就會像我截的那幾張圖那樣,相互之間是有關聯的,這樣的話,由點變面由面轉為網由網就轉為球,只是很多時候,如果不打開軟件,你不知道你大腦里的東西原來竟然是這麼串聯在一起並且都已經形成一個球狀的閉環了。

  這幾天為什麼突然會想起來這件事呢,用了思源那麼久,我都幾乎忘記了會再度想起筆記軟件這件事。因為前幾天一直相安無事的思源和群暉突然衝突了,群暉提示的是同步失敗讓我重啓App,思源提示我的是數據庫出錯讓我重新載入數據庫,一次提示不足為患,兩個軟件各自出錯並且時不時彈窗就讓我有些警覺了,不過我感覺大概率是因為我升級了OS系統,這次的OS系統是個大升級,有些App不兼容倒也不意外,但是這關係到我最重要的一些內容,所以才突然想,是不是應該再做一個備份出來呢。

  我又翻弄了一圈筆記軟件,線上的線下的,但是好像又回到當初拋棄它們的那個地方去,最終一動不如一靜,這兩天電腦沒有再報警,於是我又消停了。

  寫到這裡突然想起我們最初的模樣,就是彧少爺剛剛學握筆學寫字的那個模樣,紙和筆,寫下來,只要不撕毀,不焚燒,不遇水浸,大概率是會一直都存在的,哪會有現在這麼許多煩惱,所以我們應該以一種什麼樣的姿勢去寫字呢,渾渾噩噩許多年之後,我突然覺得,是不是回到最初的那個樣子,我們就不會用再去做任何折騰呢。

  以上,2025-03-19 15:23:28;農歷乙巳年二月廿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