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16 14:21:40Emma

紀錄片【水蜜桃阿嬤】




今天是學校畢業典禮的日子,週六還要到學校打卡上班~真讓人沮喪。還好,安靜的辦公室也停止了雜亂的公務,我依然有一段悠閒的週末時光;於是,繼續在網路上閒逛,直到......看見【水蜜桃阿嬤】(可觀看網址: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Taiwan_world/video.htm)。

故事發生在新竹縣的泰崗部落,原本打算退休的水蜜桃阿嬤與阿公,因為兒子、媳婦和女婿的相繼自殺,她扛起照顧小孫子們的責任。在這齣真實的生命故事中,人物們要面對的不只是物質上的經濟壓力,還有如何走過親人自殺的創傷與哀痛。

這位看似堅強的水蜜桃阿嬤,讓人聯想起最近爆紅的日本「佐賀阿嬤」。不同的故事中,我看到同樣的女人韌性。但是,這種堅強的背後卻是沈重著無奈。她們不得不堅強,不然會不知道怎樣將她的孫兒帶大;她們不得不堅強,不然會不知道怎樣讓有無限可能的生命茁壯開花。

因為自己現在已為人母的身份和心情,看影片的同時,大部分的焦點是心疼著片中的小孩們。這些年幼的孩子,當思念來臨時,有人選擇擁抱憂傷而嚎啕大哭,有人選擇漠視的遺忘而勁歌熱舞。每人的療傷方式不同,這種父母雙亡的傷痛,同樣是在不同年紀的孩子心上重重地插入難以平復的刀。我想著,面對這些連大人都無法坦然以對的創傷,要年幼的孩子們如何理解接受?

影片將結束時,播放爸爸的遺言,表明他自己選擇結束生命的原因並請求父母和孩子的原諒。當我的情緒還停留在不能諒解這種逃避的自私時,孩子聲音的簡單一句「我原諒你了」,把我從憎怨的情緒中震醒。

孩子們的心思是清靈。崎嶇的人生道路走來已經夠艱辛了,必須釋放掉那些阻礙生命成長的負面能量,「心」的容器才能挪出空間注入活力元素。選擇這樣釋放的勇敢,才能讓未來繼續。懂得放掉,才能再擁有更多~不是嗎?!

影片中,家人間相互依存的情感,也是讓我動容掉淚不已的疼惜。特別是那位六年級的可愛小女生,她在父母過世的哀傷後武裝起自己,開始自視自己是個男孩。她要當男生,因為她說家裡的女生太多了,她要有男子漢氣概,她要盡全力保護家人。

苦難中的孩子總是特別早熟,我無法預測她在這種扭曲的性格認知中,會發展成哪種未知的將來,但卻很想告訴她天上的父母:你們所逃避的人生,你們的孩子承擔下來了。如果你們能早一步知道自己孩子將成長為可倚靠的勇氣,你們還要選擇離開嗎?

但是,這種承擔的勇氣,是不公平的給予。我還是有好多疑問。為什麼乖巧懂事願意承擔的人,總是注定要接受更多的壓力責任?為什麼有人可以狠心放下一切不管,而讓至親來為他收拾善後?為什麼......不公平......

我不容易接受這樣的不公平。那~就像影片導演說過的:
-------------------------------------
死去的人悲傷,活著的人更悲傷。
死去的人以為是種解脫,活著人卻陷入一個情緒糾葛的桎梏當中。
-------------------------------------

這種雙輸的決定,有誰可以坦然以對?
這一場生命教育,能喚醒多少不細思生命意義價值的人?

觀看這部影片,能提醒觀眾省思生活中不經意發現的愛的訊息。存在,就是幸福。當我們在面對自己生命的軟弱時,想想這些別人的生命故事,這些血淚經驗和生命關懷所建構的提醒,將轉化成面對挫敗的勇氣。

人生沒有過不了的難關。撐過此刻,再看見的就是柳暗花明新境界了。
我們~不都是要先有足夠的能力愛自己,才能繼續完成愛人的美意。
接受自己。
愛自己的美好和醜陋。愛自己的完整和破碎。愛自己全然的真實呈現。
用愛,靜心看待。
生命,就是無限可能。

走過現在,看見的就是未來。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
♥ 笨蛋 2007-06-18 15:01:54

親愛的版主:
這世界的許多角落,有著很多類似像水蜜桃阿嬤相同的遭遇,可以說既使文明社會高度開發的國家,也有如此的問題,由別人的不足看見自己的富足,體會後是要付諸行動,把愛傳出去,發揮自己的良能,給別人溫暖也讓自己更感恩,這種問題也許有我們不了解的地方,或許有不為人知的痛苦,媒體有宣染的效果,也有正面的影響,自殺的全體效應由媒體一再報導,意志弱的會跟進模仿,就像犯罪模式會拷貝一樣,我想我們不僅要有愛的行動,還要有清流的社會風氣,這樣或許會減少一些悲劇的發生吧!

版主回應
原本,我只是在網路上看到影片,這幾天才又發現原來近日的各無線電視台都有節目播出,商業週刊還有&quot一個台灣,二個世界&quot的專題報導。也看了一些網友的討論,又慢慢醒覺到自己心思不夠良善...潛意識裡,我對自殺者的譴責是多過於傷心的~我不能體會那種放棄努力的心情......

&quot富足&quot和&quot不足&quot是相對,而不是絕對。我們當然可以經由別人的比較對照而察覺自己的擁有,但是,我並不認為這是好的方式。不管是在哪種環境中,&quot比較&quot可以成為推動進步的動力,但也可能是摧毀自我觀照的阻力。

也許,是我們習慣迷失在太多的&quot社會風氣&quot裏,有些看似正確或可接受的習以為常,難道都該合理的接受嗎?

有時候,我真的覺得生在資訊發達接收訊息方便的現代,太多的知識常識學識已經將心性裏最光亮得那一塊給掩沒住了。很多的困難與問題,常是因為想太多才作太少。在知識常識學識不盛行的古代,人們不會有那麼多的想不開,也不會有那麼多過不了的難關。所以,我們是怎麼了?

發了一堆牢騷~希望也算是回應到妳的留言 ^_^
2007-06-21 12:3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