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幻想成為英雄的獨白
所謂的英雄是否就該承受所有包袱,所有人拋去的包袱,包含人們期盼的眼光,或是國仇家恨,情義道德?但說到底,英雄也只是個人類,在群眾裡面比較強的能者而已,那又何已,他們應該承擔世間的險惡。
今天因為被放了鴿子,捨棄一部極有興趣的喜劇片,選了《葉問》。忽然覺得此時此刻看個動作片應該可以轉移注意力,反正甄子丹也是個大帥哥,從《七劍》開始,我便愛上了甄子丹正義凜然的臉龐。
大致上文本裡的對話,都相當有趣,好幾幕我都笑的好開心,不禁打從心底佩服葉問的幽默對話。武打動作絕對是賣點之一(誰不想看甄子丹帥氣的武打模樣),尤其是甄子丹所打出來的詠春拳,相當優雅,我會用優雅來形容,也是因為相較於來挑釁的金找山,葉問的動作非常小,不論進退,範圍都非常小,但對手會感覺到痛,但並不是因為他們撞到桌子椅子,或是摔到地板上,而是葉問在攻擊對手的時候,先制伏再予以施力,每一拳打得相當扎實,毫不馬虎。所以當對手灰頭土臉的狼狽竄逃後(如果他們還爬的起來),葉問的全身上下只有手會受傷。當葉問在閃躲攻擊的時候,你可以看出身體的柔軟性,有時候我不禁覺得葉問根本是個體操選手,不管是攻擊還是防守,所有的動作就像毫不間斷的水墨畫,一筆呵成在武術的染布上。
在幾場武打動作裡,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當雙方對峙的時候,誰先動,誰就必敗,必為輸家。而葉問從來就不是主動攻擊的那方,所以他不敗。從金找山挑釁各道舘你就能發現,每道舘的師傅都自信滿滿,想要先嚇阻對方,完全沉不住氣,所以他們都是輸家。但當金找山面對葉問時,就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了,最後吃了一嘴毛(雞毛撢子的毛),還要賠摔壞的桌椅瓷器。相同情況在葉問面對廖師傅,十個日本人,與日本將軍時,都是一樣的道理。
整部片大致顏色的基調偏黃,但當日軍開始站領佛山時,有幾分鐘的時間,顏色卻偏灰了,如同《七劍》裡大量運用的死灰色。這使我對葉偉信導演的好感度增加,我覺得顏色的運用在武術電影裡很重要,那有程度上視覺感官的不同,所以我很開心,兩部我相當喜歡的片子,都使用了偏樸樸的顏色(如果可以我想說髒髒)。當《葉問》使用灰色調時,凸顯了一份紀錄片的感覺,像是在記錄日軍大舉侵華的證據,也像是回憶,短短的幾分鐘,片段的影像不再是電影美學,倒有幾分真實記錄的假象,而葉問的情緒也隨著顏色的改變有了轉折。
在日軍尚未侵華前,我們能看見葉問的談笑風生,每天過著愜意的生活,偶爾與人閉門過招,無人登訪便練練木樁。但當日軍進駐以後,葉家偌大的房子便充公,葉問和妻兒都搬到幾坪大的小房子。不敵環境,曾是所有人眼中的大俠也要為了工作賣命。當葉問試想自己昔日成天習武,如今卻什麼都不能做的無助,好友周清泉卻有了不同見解,他認為葉問是大家心中的英雄,便應該在此時刻跳出來為群眾做出一些貢獻。另外一個我想提出的轉折點是,昔日安逸的生活中,葉問可以選擇打與不打,而當他知道好友武癡林死在日本兵手中時,看似冷靜的他便展現了挑戰他人的決心。
在葉問戰勝了將軍時,民眾的歡欣鼓舞,他們卸下了最沉重的負擔,卻使葉問身上扛了更多的責任。我有時候真的不明白莫非英雄真的擺脫不了安逸,何以所有的英雄都該一肩扛起社會責任,世界並不是英雄架構的,可是他們卻要承受別人希冀的眼光,總覺得那不太公平。
電影結束時,我想起了蝙蝠俠,為了維護人們心中僅存的正義,他甘願受到汙名,我永遠記得那個小男孩問他爸爸,為什麼蝙蝠俠要走?我永遠疑惑的是,為什麼英雄都要出走,那究竟是種公式還是宿命,我從來就沒理解過..
ps任達華飾演的周清泉,我從頭到尾都沒認出來,起初還在尋找任達華的蹤影,眼睛還是離不開甄子丹,也就這麼給忘了,直到出了電影院,看著刊版我才恍然大悟,真的是不太妙…..
上一篇:那都是別人的故事(3)
下一篇:〈為你承諾的〉1
很喜歡葉問跟將軍說的一段話,類似中國武術包含儒家思想...你們佔領我們國家的人,不配學我們的拳法((我不記得全部內容,但記得類似這樣的話,甄子丹正氣的臉,真的說到我心坎裡了
他和李連杰打才有看頭啦~
不過不是英雄裡的
是男兒當自強的(可惜裡面本來是好官~可惜愚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