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9 19:41:40懷寬
與君聊四念處2_覺察我見,讓心常
另外,我之前提過的問題:如何讓心靜,觀心為何是無常,如何常。
心為何無常?因為外在世界的一切一直在變化,但我們不信做不到維持在理想狀態,「想要」掌控,這過程的如意和不如意,就是心無常的感受。
我應該找到佛法讓心常了。還要練習。
∆讓心常的方法:
不要等苦(心不靜)生起才滅苦,這類似的苦會一直發生。
要預防苦--找苦的最根本源頭,並放下它。從觀察五陰中,觀察到自己有什麼我見,然後放下我見。這就是四念處裡的心念處:觀察自己的心在想什麼(想法、思考過程、下了什麼決定、為什麼)。
我見:欲令如是,不欲令如是(我想要,我不想要)的念頭。
這樣把掌控心改掉,心對就人物事解脫了--情緒輕安。但仍不離見一色相悟一色相之道(遇一事悟一事)。
∆願意不掌控的原因:
1.厭離情緒的起伏。
2.外在人事物其實我能掌控的也是暫時,一切都在變化,例如:孩子的行為、親友的挫折。在過程中盡力就是負責、很好了。
3.內在的自己也無法用指責、單純忍耐的心,壓制情緒和不好的念頭。而是要讓心展現心中在想什麼,清楚的觀察到感受情緒的過程,看清自己的想要和不想要,最後會覺得這種苦的輪迴很累,想離開,就不想掌控了。
∆所觀察事的選擇:
觀察事時情緒不會失控。觀察對事的想法是伴隨情緒的,觀時能冷靜跳出來看自己,像看戲中人般。
如果情緒會失控就改觀察其他事,或先練習冷靜。因為佛法是教人離苦,不是讓苦擴大。一切的練習都是個人選擇合適自己的,也單純是過程,沒有選哪個方法程度較高或低,用心、努力、堅持,最後到達的目的地是一樣的。
阿含經中,解脫法次是:厭離、離欲、滅盡、解脫。
執行後,我覺得很有用。心解脫的感覺,很好。
心為何無常?因為外在世界的一切一直在變化,但我們不信做不到維持在理想狀態,「想要」掌控,這過程的如意和不如意,就是心無常的感受。
我應該找到佛法讓心常了。還要練習。
∆讓心常的方法:
不要等苦(心不靜)生起才滅苦,這類似的苦會一直發生。
要預防苦--找苦的最根本源頭,並放下它。從觀察五陰中,觀察到自己有什麼我見,然後放下我見。這就是四念處裡的心念處:觀察自己的心在想什麼(想法、思考過程、下了什麼決定、為什麼)。
我見:欲令如是,不欲令如是(我想要,我不想要)的念頭。
這樣把掌控心改掉,心對就人物事解脫了--情緒輕安。但仍不離見一色相悟一色相之道(遇一事悟一事)。
∆願意不掌控的原因:
1.厭離情緒的起伏。
2.外在人事物其實我能掌控的也是暫時,一切都在變化,例如:孩子的行為、親友的挫折。在過程中盡力就是負責、很好了。
3.內在的自己也無法用指責、單純忍耐的心,壓制情緒和不好的念頭。而是要讓心展現心中在想什麼,清楚的觀察到感受情緒的過程,看清自己的想要和不想要,最後會覺得這種苦的輪迴很累,想離開,就不想掌控了。
∆所觀察事的選擇:
觀察事時情緒不會失控。觀察對事的想法是伴隨情緒的,觀時能冷靜跳出來看自己,像看戲中人般。
如果情緒會失控就改觀察其他事,或先練習冷靜。因為佛法是教人離苦,不是讓苦擴大。一切的練習都是個人選擇合適自己的,也單純是過程,沒有選哪個方法程度較高或低,用心、努力、堅持,最後到達的目的地是一樣的。
阿含經中,解脫法次是:厭離、離欲、滅盡、解脫。
執行後,我覺得很有用。心解脫的感覺,很好。
上一篇:真相是觀察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