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08 11:13:15喬治詩潘

文字與書

從小到大,我都是個非常平凡的人,成績不是特別好,外表一點也不顯眼,說話不流利,腦筋又稍嫌遲鈍。一直以來最常聽到長輩稱讚的,就是「好乖」。

事實是我一點也不想「好乖」,我只是沒有使壞的本錢和勇氣。

在我「好乖」的生活中,讓我投入最大心力,也是我最感興趣的事情,就是閱讀。我好看小說,也愛自己兜弄文字。上大學後,我有幸藉著自己的作文,聽到「乖」以外的評語。

其實我知道自己的文章寫得並不好,能受到肯定只是因為人們都非常善良而寬容,但那對我來說,已經有如獲得生命之泉的滋潤,醍醐灌頂,豁然重生。

寫作這件事情在我眼中從興趣升格成為人生目標,我無時無刻在憧憬著自己的作品被印製成鉛字的那天。

退伍之後進入社會工作,忙碌的生活並沒有讓全心投入寫作的念頭稍減,而後,我毅然決然地遞出辭呈,並且在接下來的一整年時間裡,什麼都沒做,只有專心地組合文字、創造故事。

現代人類的生活步調非常快速,網路的發達,資訊數量的爆炸以及流通的便利,在在都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人們變得容易受圖像的誘惑,喜歡華麗的視覺刺激,因而不再像以往一般渴求文字。這是整個世界的趨勢,不只台灣如此。

在我那閉門造車的一整年裡,我感受到現實生活的無奈,並且了解到這個社會根本沒有打算要給文字創作者生存的空間。而且更重要的一點是,我依舊寫得不夠好。

為了維持基本生活(存款簿裡的數字已經屈指可數),也為了取得社會定位和個人價值(總不能一直被視為沒用的男人),我忍痛暫且放下寫作的堅持,重出社會,並且進入出版社擔任編輯。

就我自己的想像,我以為編輯工作會符合我對文字創作的興趣,但後來才知道那是錯得離譜的想法。

編輯,顧名思義就是負責編纂整理一本書,讓書裡的文字通順、段落分明、標點正確、用字合宜。

編輯工作不能說跟文字創作完全無關,但最正確的說法應該是:編輯為文字創作者把關,讓所有的出版品能夠有正確且容易閱讀的風貌。

一開始接觸編輯工作時,事實上我有些抗拒,因為在創作文字時,最需要也最讓人感到快意的,就是不受拘束的自由;然而當個編輯卻必須凡事追求正確,在用字上吹毛求疵,並且恪守文字的正確用法。

我感到不自在,並且也發現自己對於在文字中抓出錯誤的能力簡直等於零。錯字揪不出來,標點符號誤植,段落不知如何取捨等等的問題,讓我傷透了腦筋。

經過一段時間的編輯洗禮,在壓力和逐漸萌生的鬥志兩相交乘下,我漸漸摸清編輯工作的輪廓,也開始有了些許能夠把編輯做好的信心。這時我回頭去看以前我寫過的那些文章,才發現自己真是錯誤百出,也了解要讓文字排排站好,發揮意義,並且印製成書,可不是簡單的事情。

在台灣,文字創作可以說並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像日本或歐美那樣享譽國際的大作家,台灣更是寥寥無幾。這是整個環境的問題,對台灣來說,現在最重要的是政治及經濟問題,關於文化,大多數人寧願選擇忽略。

事實上,儘管生活壓力讓人們不得不疏遠書本,但愛寫作的人還是非常多,愛閱讀的人更是不計其數。在我看來,出版業如今無法蓬勃發展,只是因為一時受困於低潮,畢竟文字是人類才有的特殊寶藏,人們不可能永遠棄文字於不顧的。

不過說起來,就如同其他各行各業一樣,當編輯也是有許多無奈的地方。

好比說一本好書的出版,人們往往不會注意到編輯的努力。把書編好是編輯的基本要務,能夠讓讀者舒服地閱讀,並且要能堅守文字的正確性,是編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但人們往往並不清楚編輯的工作內容,甚至不明白編輯的存在意義。

就像社會上許多角落的無名英雄一般,編輯也是藏身在書本之後默默努力著。

編輯除了將書編好這個基本工作之外,還有另一個重點,就是挖掘好書。像是引進國外作家的優良作品,或是發掘國內作家的精采創作。我們常會說「好書不寂寞」,編輯的另一個責任,就是要將好書推上市場,讓人們能看到好書,也讓好書能真的不寂寞。

因此,對編輯來說,文字的敏銳度以及尋找好書的嗅覺就非常重要。而編輯的成就感,就來自讀者對書本和作家的讚賞,以及鼓勵支持。

在編輯工作中,我學習到許多編纂書本的知識,也在工作的過程中大量接觸文字,使得自己增加了文字使用上的洗鍊程度,這些都是無價的收穫。

對於文字創作,我並沒有失去熱情,那就像是我很愛吃咖哩豬排飯一樣,愛吃就會持續不停地吃,無所謂放不放棄。

能夠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編輯好書,讓人們可以永遠有好書可看,對我來說是最棒的事情。因為我實在無法想像沒有書的生活,那會是多麼可怕啊!人生有夢,我的夢想就是希望喚起人們對閱讀的熱情,不管是藉由我編輯的書,或是有幸能夠透過我自己的創作。

我用著細微而渺小的力量,慢慢地推動著文字,如果有個人能夠因為我而願意和文字親近,那就會是我最大的成就。


【2006保誠人壽夢想膠囊徵文社青組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