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勢鯉魚伯公廟
在東勢巧聖仙師廟正門入口兩旁,看到這樣的楹聯:「魯班公寮下尊巧聖仙師,蟹江口建廟稱台灣神廟」另外處亦有:「妙技奪天寮下崇匠閣,神工立極宮廟食蟹江」字裡行間都提到與螃蟹有關?於是詢問廟裡的客家耆老,他是回說:「祖廟的所在地啊!」
當下,以為老者說的是中國大陸魯班祖廟位處之地,傍晚看過新竹市公用頻道介紹到東勢,結果是自己會錯意!東勢客庄,因位於初期移民入墾台中葫蘆墩(豐原)、石岡等村落的東方,昔日「東勢角」聚落處是在交易熱鬧的舊街路。客家在地居民叫這為「寮下」文人墨客命為「蟹江」,這一帶因此被稱之為「蟹江福地」。
「大甲溪東岸的生態環境,乾地中有湧泉,(復興宮廟前崁下)入夜後有金螃蟹活動跡象,故稱蟹穴,是故由國際最高段書法家(亦是台灣漢學家)劉曉邨先生敬頌「蟹江福地」匾額並獻聯『蟹現甲溪想鍾靈毓秀持開福地,江臨東閣際祖國光復重迓雲車』」---復興宮沿革。
所謂「蟹江福地」還一說法是,大甲溪東岸的東勢每當太陽西下時,夕陽將坐東面西的這裡,給照得金光閃閃瑞氣千條,故得「金色螃蟹」之名。
另外,帶有神話色彩的又一傳說是,相傳鯉魚伯公廟下方本有一個天然水潭(大約是在今天的自來水廠一帶),潭內以前有一只金螃蟹常於夜間出來活動,附近居民屢次都捕捉不到,道光年間,某位傳教士發現到潭中的金螃蟹,就用紅色的布袋將牠給捕獲,並將潭中另一寶物的金扁擔也給拿走。以後,東勢的「風水」就此被改變了!
其實,金螃蟹只不過是一隻金色的螃蟹,經常在水中爬行,夜間在月光照射下,閃閃發光而得名。金扁擔則是一枝「大水樵」(被洪水沖下來的大樹幹),因為常年受到沙石摩擦而變成扁擔的形狀。
相傳這兩樣的寶物,沒於鯉魚伯公廟下方的水潭之中,當大甲溪水流經東勢地段時,自然會形成一個平靜無波的水潭,能讓先民撐船往返於東勢、土牛(石岡之東臨大甲溪岸)之間。
可是自從金螃蟹和金扁擔被傳教士拿走了後,大甲溪就每年爆發洪水,沖毀了兩旁的護岸,使得河道越來越寬,居民只好漸漸往內遷移,於是形成今天的地理面貌。
東勢東安里永安宮 (鯉魚伯公廟)沿革也提及:「洞天自古號鯉魚,當日立社稱神,此等靈機隨造化;福地流傳名紫蟹,于今水源有主,這般運巧自推排」
山洪每當爆發,自然會令兩岸的居民提心吊膽,可大甲溪水就算怎麼沖、沖、沖,就是不曾侵襲過鯉魚伯公廟一帶。附近居民為感謝鯉魚伯公護岸有功,於是發起重新建廟,並特別將土地公的房子「福德祠」升格成「永安宮」,表彰鯉魚伯公長年顯靈,庇佑鄰里的功勞。不稱『祠』而稱『宮』,這樣的伯公廟算是極其少見的!
早年此處(牛屎坪)的居民,為了保護生命財產,於是拿起石頭隨地形起伏砌建駁坎,形狀像似一條鯉魚,尤其一個個堆砌的石頭,與魚鱗沒有兩樣,附近居民覺得這種景觀很是奇特,遂在魚頭位置安放神位供奉起「伯公」來,駁坎全長約160公尺。十分靈驗之故,香火極為鼎盛。
延伸閱讀:
https://mypaper.pchome.com.tw/carawayseed711/post/1381436336
台中石岡土牛國小土牛碑
上一篇:東勢巧聖仙師廟・豐原巧聖先師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