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22 16:13:09陳★陳☆▃▂▁

山海連一線-哈瑪星社區

 

日據時代因打狗港(今高雄港)與打狗驛(今高雄港車站)設立,
哈瑪星為當時水陸運輸總樞紐,
同時也是政治(市役所與警察署)、經濟、教育和文化中心,
人文薈萃,是最繁華的港濱都市,
然而因腹地之限及西元1941年火車站遷移,
再加上第二次大戰盟軍轟炸,致使建物重創,
人口流失。光復後,百廢待興,政府大力扶植漁業,
使哈瑪星成為南臺灣漁業重鎮,再度湧入大量人口,
經營漁業及相關產業,昔日繁華街景再度重現;
但民國64年第二港口及前鎮現代化深海專業漁港碼頭完工後,
民國73年高雄區漁會搬遷,人口大量流失,
哈瑪星產業再度沒落。
  日據時代因打狗港(今高雄港)與打狗驛(今高雄港車站)設立,哈瑪星為當時水陸運輸總樞紐,同時也是政治(市役所與警察署)、經濟、教育和文化中心,人文薈萃,是最繁華的港濱都市,然而因腹地之限及西元1941年火車站遷移,再加上第二次大戰盟軍轟炸,致使建物重創,人口流失。

  光復後,百廢待興,政府大力扶植漁業,使哈瑪星成為南臺灣漁業重鎮,再度湧入大量人口,經營漁業及相關產業,昔日繁華街景再度重現;但民國
64年第二港口及前鎮現代化深海專業漁港碼頭完工後,民國73年高雄區漁會搬遷,人口大量流失,哈瑪星產業再度沒落。

 

 

 
  西元1908年(明治41年)起日人築打狗港時用疏浚航道的淤泥,填築岸邊碼頭與新市街用地,並在此興建濱線鐵路。
 
  因為日語濱線為HAMASEN,以閩南語發音就變成《哈瑪星》,西元1912年遂有「哈瑪星」新生地的出現,而今泛稱哈瑪星地區為高雄市南鼓山十里,其位置東以縱貫鐵路與鹽埕區為界,西與臺灣海峽毗鄰,北依壽山為屏,南邊緊臨高雄港,為一口袋型社區,也是移民人口踏入高雄的起站。
 

 
  哈瑪星是一個頗具歷史性的地方,許多珍貴的文化資產至今仍有完整保存下來,實之難能可貴。例如:座落在中山大學旁的《打狗英國領事館》即是一例。
 
01由《打狗英國領事館》俯瞰西子灣畔

  西元1860年,中國清朝與英國發生第二次的鴉片戰爭,中國戰敗,因此簽定《北京條約》,臺灣被迫開放淡水、雞籠(基隆)、安平與打狗(高雄)4個港口。
 
  四年後,打狗港設置海關,正式開港通商,英國人也將設置在淡水的領事館遷移至現址;但根據筆者調查,現在的《打狗英國領事館》已經廢棄,座落在鼓山上的建築物並不是領事館,而是《打狗英國領事官邸》,原本領事館的位置在西子灣畔,因為太久沒使用便消失,如今無法確認領事館的全貌。
 
02十八王公廟(左上)與領事官邸(右上)
 
  從領事官邸往半山腰的方向下山,可以看見明鄭時期的古蹟,是兩座砲台基座,雖然是砲台,不過卻沒有看見任何砲管,這點倒是讓筆者很納悶。
 
03解說員認真講解砲台的歷史
 
  這兩座砲台的入口有一座城門牆,城門牆上提了四個字,叫《雄鎮北門》。

  西元
1861年,鄭經在哨船頭信號山麓建造城門,為了抵禦清朝而設置了兩座砲台。

04鄭氏時期為了防禦外敵搶灘所設置的第二座砲台基座
 
  牡丹社事件過後,滿清政府開始重視這座砲台城,並且在打狗港周圍設置《旗後砲台》,因此打狗港分別有《雄鎮北門》和《威震天南》兩座砲城,直到甲午戰爭過後,日本人將兩座砲城的砲管收歸國有,因此現今在旗津和西子灣只看得到砲台的基座。
 
  西元1981年,砲台的城門斷裂,當時高雄市政府用水泥重建,因為不符合《古蹟維修法》,於是從一級古蹟降至三級古蹟。
 
05《雄鎮北門》砲城上的陽刻題字
 
  高雄市公車處也在哨船公園附近設置了站牌,站名同樣叫《雄鎮北門》,目前有橘199路公車行駛(99路:該公車為柴山專車)
 

06高雄市公車的《雄鎮北門》站牌
 
  來到西子灣與英國領事官邸發現,居然有90%的觀光客都是陸客,可見西子灣與英國領事館仍是穩座高雄地區的熱門景點,還有人因為深知此地為陸客跟團必經之地,居然在車子上寫著「共產黨即將解體」等字眼,或許也讓陸客知道,人民的言論自由在臺灣是很開放的。
 

07非常突兀的自用小客車
 
  從西子灣沿岸的步道不僅可以看到船隻,還能看見對岸旗津的旗后山與燈塔,當然下午的夕陽也很美,不過因為筆者正在趕行程,所以並沒有在西子灣停留太久。
 

08船身披著綠色外衣與鐵鏽的老船隻
 

09對岸的旗后山與旗津燈塔
 
  西子灣在山區與靠海的一帶地質是珊瑚礁岩堆積而成,靠近內陸的地質屬於沙質層,因此當初捷運橘線在蓋西子灣站時曾經發生崩塌意外,之後陸續發生規模較小的坍塌,所以捷運工程處只好祭出「冷凍工法」,先將明挖覆蓋的地底結凍之後再持續施作連續壁,才讓西子灣站能夠竣工。
 
10複雜的地質是哈瑪星社區其中之一的特點
 
  西子灣週邊有不少房子是用磚塊築起來,據說是英國人來高雄開港通商時的官方宿舍,這種紅磚的特點是顏色的色塊與一般紅轉有所差異,此類磚塊稱為《燕尾磚》,紅磚的表面有灰灰的整齊色塊,使用此種磚塊的建築物大多是英國官方宿舍的表徵。
 

11象徵英國官方宿舍的《燕尾磚》
 
  實地訪問該戶人家,也間接證實這類的房屋已經有相當久的歷史,在西子灣附近依舊有許多「活古蹟」,這點讓大家發現:古蹟也是能拿來善用的!並不是純粹供人欣賞。
 

12從十九世紀留下來的「活古蹟」
 
  除了西子灣的「活古蹟」,在《雄鎮北門》的城門下方亦有一幢宿舍,該宿舍是日本人殖民時期所遺留下來的日式建築物,現在市政府正著手進行整建。
 

13被圍籬擋住的宿舍,市政府積極整建中
 
  除了有日式和英式的建築之外,還有國民政府遷臺後的老房子也座落在此,但可惜的是,並非所有建築物都能平安度過天災的摧殘,現在新型的房屋也開始在西子灣興起,所以會出現新房屋旁有個斷垣殘壁的強烈對比,而西子灣集合多種不同時代的建築於一身,這也讓哈瑪星社區的文化資產變得更加多元。
 

14新舊對比強烈的建築,如今古蹟已經因為天災毀損
 

15老舊的斜頂建築,仍有人在此定居
 
  除了這些住宅活古蹟之外,還有臺灣銀行當時在哨船頭附近設置分行,如今分行已經遷移他處,留下來的不是建築物,而是被拆個精光後所蓋的小公園。
 

16臺灣銀行高雄分行舊址,如今已被小公園取代
 
  小公園附近稱為《哨船頭》,在這邊也有設置公車候車區,不過這邊有專用的候車亭,相對於《雄鎮北門》的站牌,這裡的候車環境舒適多了。

  不過候車亭的設計意象似乎很突兀,紅色的雨庇配上綠色牆面,有大西瓜的感覺,也許是筆者想像太過天馬行空吧!
 

17感覺像大西瓜意象的公車候車亭
 
  哨船頭的對岸就是《鼓山輪渡站》,對旗津人而言,這裡是非常重要的轉運點,直到過港隧道通車之後,鼓山輪渡站的角色由轉運點變成觀光景點,至於鼓山輪渡站筆者會另外與旗津輪渡站一同撰文。
 

18《鼓山輪渡站》與遊客群
 
  輪渡站旁邊有個規模不小的收費停車場,這個停車場之前可是高雄港經濟繁榮的象徵,所有捕撈的漁獲皆在此交易,是一座大型的魚市場;如今高雄港當年的風華已不在,加上鼓山漁港的主要業務都遷移至前鎮漁港,使得哈瑪星社區由一夕爆紅到被打入冷宮,不禁讓人感嘆時代變遷的可怕。
 

19昔日風華一時的魚市場,現在淪落成停車場
 
  在魚市場旁邊有條小巷,巷道非常狹窄,比鹿港的《摸乳巷》要在寬一些,兩旁的住戶大部分是討海人家,以近海漁業為最大宗。
 

20狹窄的小巷,寬度僅能容得下1.5
 
  離開這狹窄的巷子之後,在民宅前有個小廣場,水泥地面上有一個筆直的鐵條,對軌道運輸有較高敏感度的筆者,一看就知道是鐵軌,咱們的解說員說這條正是日本人所建造的《濱線鐵路》,也間接證實筆者的直覺是正確的。
 

21哈瑪星地名的由來,與這條濱線鐵路息息相關
 
  不過對筆者而言,這條鐵路不僅僅是單純的濱線鐵路,而是高雄市近期廢除臺鐵的《高雄臨港線》!對於這條臨港線的廢除,倒是有不少話想說,關於臨港線的部分會再另外撰文,這裡便不再贅述。
 

22臺鐵高雄臨港線的鋼軌,如今道碴已被挖空
 
  根據解說員的說法,哈瑪星社區大多數是外來人到此定居,其中又以澎湖幫、北門幫並列為最大宗。

  澎湖幫的人較為團結,共同集資打造一座自家人專屬的活動中心,是當地居民的典範。
 

23澎湖幫活動中心的大門,如今變成鼓山倉庫
 

24澎湖幫所成立的活動中心規模不小
 
  在濱海一路與捷興二街的交叉口,可以看到一間電機工程公司,這間公司的總部是漢人非常傳統的建築,完全沒有任何的牆角,所有的形狀都是圓弧型,視覺衝擊較小,據說該地曾經是一間商會,至於商會是誰的?筆者沒問出個所以然,因此無從得知。
 

25圓潤的建築,是商人留下來的資產
 
  離開濱海一路後,繼續朝著鼓山一路前進,一路上可以看到巴洛克式建築和閩式建築,其中還有一戶人家是利用受損的古蹟加以改建使用,所以會看到磚塊、木頭、鐵皮和水泥混雜的特殊景象。
 

26結合眾多建築材料為一體的民宅
 
  鼓山一路和鼓元街的交叉口,可以看見北門幫所留下來的防空洞,北門幫是從現在臺南市北門區遷移過來的;可是該組織並沒有像澎湖幫一樣那麼團結,因此北門幫的聚點非常零散,部分與北門幫相關的歷史遺跡也就無聲無息。
 

27北門幫設置的防空洞
 
  見識完兩幫所留下的歷史資產,一行人來到一個小巷子,這條巷子與我們一般人認識的巷子無異,但裡面藏了一些很有年代的建築。
 

28在巷子內的日式與中式混搭建築
 
  走到鼓元街2巷,可以看到漢人模仿日本人使用磚塊來蓋房子,不過形狀與日式建築卻是大有差異,現在這幢屋子已經廢棄,入口也被封死,只好在外面欣賞這座古蹟。
 

29門口不高也不寬的三合建築
 
【後記】
 
  筆者是在今年的3/31實地參訪哈瑪星社區,藉由這次的田野調查做出專題,希望各位讀者們也能好好認識自己故鄉的社區,不論是沒落還是剛起步,每座社區都有一定的背景或歷史意義,就算是造鎮計畫出來的社區,也可以藉由了解當地的廟宇或問問當地的耆老,讓社區的文化能持續流傳。

新聞台Blog小天使 2012-09-10 12:29:37

親愛的台長陳★陳☆▃▂▁:
恭喜您!您此篇文章投稿本週徵文「旅展公民記者徵選,國內踏青旅遊好去處!」,文筆極佳、切合主題,已通過小天使的審核了,您可至 http://mypaper.pchome.com.tw/index/solicit-weekly/78 瀏覽。也別忘了請親朋好友推薦您的文章,活動小組將從通過審核的文章當中,評選出優秀文章,評選標準文章內容70%、文章推薦數及人氣30%,將於投稿截止日後的七天內公佈喔。

版主回應
OK 2012-09-13 09:48:17
活力小太陽[Jim_Chen] 2012-05-01 11:43:53

介紹的很棒
讓人增廣見聞
對哈瑪星這地區又多了新的認識

版主回應
這是因為有留下許多古蹟才能讓我們對哈瑪星有更多認識,
以前大家認為「除舊」是先進的表現;但現在終於了解「護舊」才會讓城市更有內涵。
2012-05-02 12:58:48
好攝客-------小煌 2012-04-25 11:46:13

很棒的分享

^^

版主回應
謝謝您來賞文。 2012-04-27 08:0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