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 軟 的 台 灣
鄰居的大陸友人來台短期停留 臨去前所寫 分享給好友們
柔 軟 的 台 灣 ---北京師範大學法學博士看台灣
美好的時光總是逝去的很快,轉眼間來臺灣已經20多天。在這段時間裡,每日的所見所聞,與故交新友的所談所論,無時無刻不在填充和豐富著我對臺灣——這座疏離了大陸已有百年的寶島的理解和認識。
初到臺灣,友人去桃園機場接機,在往臺北的路上,他對我講,相比大陸,“臺灣是柔軟的”。當時對“柔軟”這個詞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多天過去,我不僅深深感受到了臺灣的“柔軟”,而且感覺連自己都被這“柔軟”所感染。
首先是這裡的氣候“柔軟”。海島型氣候加上貫穿南北的中央山脈豐富的常綠植被,使這個對我而言本應屬於北京的“乾冷、蕭瑟的冬月”,有了初春般的感受。脫去剛剛穿上的臃腫冬衣,快速地切換進了屬於春天柔軟季節。我的窗外滿眼碧綠、花開朵朵。
而更讓我感受良多是臺灣人的“柔軟”。無論是故交還是新友,無論是政府官員還是庶民百姓,無論是耄耋長者還是青春少年,在我接觸的人中,無一不是輕鬆喜樂,謙和有禮,放下了身段的“柔軟”。在臺北忠孝東路繁華的街頭,在政大靜謐的校園,在肅穆的慈湖蔣公陵寢,抑或在臺灣高等法院、轄區派出所,這樣的感受也都是一致,沒有做作,沒有矯情,人人皆是發自內心的溫雅從容,祥和寧靜。
美國黑人民權領馬丁路德金曾說:一個國家的繁榮,不取決於它的國庫之殷實,不取決於它的城堡之堅固,也不取決於它的公共設施之華麗;而在於它的公民的文明素養!即在於人們所受的教育,人們的遠見卓識和品格的高下,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
在臺灣的“柔軟”裡,我便看到了、也切實感受到了這種真正的力量所在。而這也正是傳統中華文化的精髓之所在。臺灣的柔軟、低身段,使得它如汪洋中的一片樹葉,歷經風浪而不沉淪;同時,臺灣的柔軟、低身段,也使得它能如海納百川,不斷吸收來自各種文化的營養,萃取、凝練,最終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中華風骨。
當然,臺灣的“柔軟”也決不是一天練成的。且不說1895後日據時代臺灣民眾的艱苦抗爭,震驚世界的霧社事件。僅從現代來講,站在介壽公園“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紀念碑”前,徘徊於“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展覽大廳之中,臺灣人曾經經歷的血雨腥風,困苦磨難也是讓人觸目驚心。然而可能也恰恰是這一次又一次的苦難艱辛,使臺灣人包括臺灣的政黨真正學會了放下身段的“柔軟”,使得他們敢於直面歷史的慘澹,放下歷史的包袱,去開創屬於他們的幸福未來。
在太平洋的邊上,沏一杯奇萊山的烏龍,柔軟的臺灣,如氤氳而起的水煙,讓我沉醉、讓我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