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
小人物
小時候,我家斜對面三樓住著一家人,一對壯年夫妻和兩三個孩子。經常會看到作父親的回家後,會在陽台小站一會兒,或是拿出帆布做的袋子晾乾。從他穿襯衫的外表看來,不像是工人階級,一時好奇,問母親男主人是做什麼的。母親回答我:「賣醬油的」。
醬油天天都會吃到,偶爾也會被母親差遣去樓下雜貨店買醬油,但是除了雜貨店老闆,我還沒有碰過第二個賣醬油的人。賣醬油和賣菜、賣豬肉的似乎有點不一樣,前者不需要打赤膊,後二者也沒見過他們穿過襯衫,這是我對賣醬油這個行業的第一個刻板印象,後來才知道,男主人是個業務員。
男主人應該也有四十上下了吧,天真的腦袋裡浮現一個大問號:一個人可以賣醬油賣一輩子嗎?
直到遇見了《男人真命苦》中的渥美清,才知道:原來有人是一直從事一種行業。雖說電影的夢幻行業,但渥美清把那個其貌不揚的賣貨郎----寅次郎演得活靈活現,影片中,小人物的喜怒哀愁在看似嬉笑怒罵的劇情中涓涓流蕩著。而生命的無奈,總在寅次郎一次又一次轉身離開家鄉時被拋在腦後。對永遠不可能成為偉大人物的庶民來說,那就是他們面對生活的方式,也許正因如此,影史上第二長命的《男人真命苦》系列,才特別容易觸動觀眾的心弦。
想到渥美清,就一定會想到卓別林。同樣是描寫小人物,卓別林多了一股暗藏悲憫的嘲諷,在引人發噱的誇張表演之後常牽連出心痛的鹹水,讓人不得不正視那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即使在匆匆一瞥之後,許多人仍會漠然地繼續自己的腳步,可是一頂帽子、一支柺杖的造型,成了代表小人物的永遠圖騰。
曾幾何時,賣醬油的男主人、寅次郎、卓別林的小人物,在我的腦海裡竟連成一串。
隨著年歲的增長,見過越來越多的父兄,有的門面打理得體,然而在社會的大缸子裡,他們也不過是秀得出名片的小人物;至於那些被視為有鄉土氣息的父兄,在下一代的漠視下,仍撐起一片天;而那些宣佈放棄權益的父兄,則選擇在咒怨中穿梭。在社會的轉動中,大家都是小人物,分別以自己的方式活著,那是屬於我們那一年代的父兄形象。
懵懂無知的小孩怎會知道一輩子是多久,永遠是什麼?她只是提出了一個不知道如何回答的問題。但是印象是會停留的,而且日益鮮明。賣醬油的男主人、寅次郎、卓別林的小人物,便以三位一體的型態存在著。至於那位男主人是不是還在賣他的醬油,也就不那麼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