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1 00:53:26dreamer

救贖




你曾經有過類似的經驗,試圖救贖身邊那位載浮載沉,如同漂流大海上,握著一塊浮板的友人嗎? 或是被救贖的對象是自己呢? 那結果還順利嗎?  

即使有人擁有草船借箭或空城計的靈感,或是關懷聆聽,撫慰人心的溝通技巧,抑或是真誠相伴不離不棄的個性,不論擁有甚麼樣的特質,人與人的互動,不像二元一次方程式般絕對,解出x和y,就能故得證。凡人如你我,畢竟不是神或上帝。

B個性細心、執著、率直、多疑,有精神和物質上的潔癖和虔誠的宗教信仰。只是容易走進胡同裡的個性和想法,宗教無法是救贖精神和靈魂的萬靈丹。加上媽媽早逝,父親做了B不願意原諒的事情,長年隻身在外,年節長假,獨處的寂寞是煎熬。B對家的想望,停留在小時候,山城廟裡的雕樑畫棟,媽媽虔誠拜拜的背影和香煙裊裊中。只是母親過世後,B卻再也沒拿過香。

A是B的同事,透過幾次互動的機會與訊息上的長談,B開始告訴A自己的人生故事,也漸漸透露,對於A的好感。剛開始,對於B的冷漠與挑剔個性,A保有警覺與防備,將B視為工作上,必須有互動的同事。漸漸的互動中,B的細心讓A放下心防。面對B的情感上的示好,A無意跨越朋友的界線,當B 有逾越朋友界線的意圖時,A會即時的轉化、關懷,再重申兩人的朋友關係。A漸漸的,覺得對B有種使命感,如果能影響B,為自己開扇窗,或許B的人生會能有所改變。

B盼望著A,能對情感有多些回饋,A持續希望B能走出自己。在兩條沒有交集的平行線上,將互動關懷的溫度送足,日子似乎也一天天過去。有幾次,B多疑的個性,質疑A跟公司其他同事曖昧,A也願意說明撇清。雖然,B的質疑,讓A感受不舒服,說明撇清的動作,也逾越了朋友關係的界定,不過A希望B知道自己在乎B的感受,真心的把B當成是朋友的態度。

只是,B越加明顯的猜疑個性,讓A感覺疲累。訊息中B越加長篇大論,過多猜測的空想,和編劇的能力,讓A覺得自己的世界被干擾,而B倚賴A正本清源的解釋說明,越加頻繁後,也讓A覺得互動變了調。A無力再承擔,無法讓B獨立開懷外,擔心讓B越陷越深。在B又一次的質疑事件後,A打了一記,反拍變線穿越球,壓在B場內的線邊,為兩人的互動畫上句點。 

在聽完故事後,我想了想,看似B沒有錯,A也沒有錯,那問題出在哪?  抑或整個過程中,B是勇於表達嘗試,只是心急躁了些。沒有去跨越,需要被救贖的主角其實應該是A? 而到頭來,是A選擇了放棄救贖與被救贖?
(悄悄話) 2017-05-21 21: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