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6 21:38:43輕如羽毛

心得: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網路與書)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電視劇書衣版)

作者:吳曉樂

出版社:網路與書

出版日期:2018/06/20

內容簡介:

公共電視年度教育大戲《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編原著,找回凝視孩子的初衷。

我寫的九篇故事,沒有一篇是普羅大眾樂見的教育神話。沒有一篇看了會感到喜悅。沒有一篇看了心中不會亂糟糟的,甚至覺得煩。然而,這些事情確實發生過。不僅確實發生過,極可能仍在發生...

說故事的人,是個證人。她花了七年時間,打開一扇又一扇的大門,走進不同的家庭。在門的背後,她見證了各色光怪陸離的景象:一個每日給兒子準備雞精、維他命的母親,在收到兒子成績單的當下,卻也毫不猶豫地甩出一記耳光;為了安撫雙親,躲在衣櫃裡欺騙別人也傷害自己的兒子;也或許,她看見一種用鈔票堆疊起來的親情⋯⋯她以為她是家教,只需帶給學生知識,沒想到學生及他們的家庭帶給她更多的衝擊。

什麼是教育的本質?愛是有條件的嗎?

本書沒有給家長教條式的叮嚀與建議,只有一個個震撼人心的故事。這些故事之所以存在,是期待我們去凝視一個初衷,靜下來,好好想想,把小孩帶到這世界上的初衷。

心得:

本書由九個家庭故事集合而成,因為寫實,所以更貼近生活。為了與社會接軌與國際競爭,每位孩子在母親子宮時就開始有了期許,不再只是身體健康這麼簡單,而是要聰明,最好會讀書,能夠得到好成績,順利入取好學校,獲得人人稱羨的工作,緊接而來的好對象,在這東方文化裡當然要有個男孫,接著周而復始,不斷輪迴著,大多數人都過著複製貼上的人生。

沒有過度包裝的內文,隱藏著當家教老師面臨家長質疑時無奈的心境,看見孩子如驚弓之鳥躲在一旁的不捨與無助之情。雖是以第一人稱角度寫作,卻不正面進行嚴厲批判,反倒以陳述事實為主,結尾也總帶著淡淡的哀愁,是對教育體下的白老鼠(孩子)心傷,還是對不得不的家長嗔怒?

《一脈不相承》相較於母親茉莉,小葉是個幸福的孩子,雖然無法得到醫生父親的認同,但卻得到了台大碩士母親的愛,基因固然重要,但學歷高生的孩子一定聰明嗎?我們總會把快樂成長掛在嘴邊,卻不知不覺當了成績的奴隸,應注重德智體群美五育的我們,逐漸只在乎學科,剩餘的天份被視為浪費時間,不能當飯吃的能力,或許在這填鴨式的教育裡,我們埋沒了太多天才。

《衣櫃中的小劇場》,漂亮且聰明一教就懂,完全是老師與家長心目中標準的好孩子,他卻為了迎合父母與眾人的眼光,不斷隱忍自己。雖然同性戀情在現今非常普遍,尤其西方社會更是多元,但當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時,身為長輩的很少能泰然面對,往往鬧得滿城風雨,最終傷害最深的莫過於孩子

《怪獸都聚在一起了》,過度關注孩子對他們是否有所幫助?現在大多數人都生一至兩個孩子,因此將所有資源與心力都傾注在孩子身上,上學不放心、下課更擔心,於是便擔任起監控者的角色,凡是會吸引孩子學習的狀況一慮給予排除,漸漸的媽寶越來越多,無法承受挫折的情形也一再發生,究竟是草莓過於柔軟?還是園丁太過呵護?

看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讓我想起兩位親人,因為重男輕女的執著與對幼子的偏愛,讓他像個長不大的孩子,永遠生活在母親的羽翼下,任何過錯都是別人惹的禍,從未反省問題根源也許就是自己。家暴兩任妻子,媽媽說是那些女人不能忍,別擔心我幫你算過命,你是三妻命;酗酒毆打同事丟工作,媽媽說是那些人帶壞我兒子,不然他不會醉成這樣;媽媽說以後財產都是你的,所以從此之後不在出外工作;最後怒罵毆打媽媽,媽媽依舊說他是我所有孩子中最孝順的,請警察放過他兒子;將媽媽趕出家門,媽媽寧願流浪,因為她捨不得他搬出去租房子。有太多的"媽媽說",讓他像個媽寶似的過活。他的母親至今仍堅信她的母愛從未錯過,她是這麼的愛他,願意為他付出一切,他為什麼這麼憎恨她?他則認為,媽媽的愛對他而言太過沉重,每天24小時緊迫盯人,是她的愛讓他爆發,但也是他不成熟的心智,造成這樁悲劇...

要求回饋式的愛,也是種親情綁架。

圖片來源:https://www.kingstone.com.tw/basics/basics.asp?kmcode=2015280711094&lid=search&actid=w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