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2 09:00:48(砂子)

【石齋夜話】兩代葫蘆人 吳嘉龍




人家種葫蘆是種個幾畦自己吃、送鄰居好友享用或是摘了菜市場賣,六十一歲的吳嘉龍種葫蘆一種就是幾分地,結出幾萬個葫蘆,這不是吃的,而是用來玩賞擺設的。


吳嘉龍是桃園觀音人,不但自己玩葫蘆玩成了葫蘆達人,還影響了父親吳水榮先生,讓老爸贏得葫蘆阿公之美名。

吳嘉龍就讀楊梅高中時,一位同學送他一顆葫蘆種子,他拿回家交給父親試種,發現結出來的竟是百分之百的兩個球狀中央一個瘦瘦腰部的正港葫蘆,這一種種出了老父親一生的葫蘆情緣。全盛時期,吳水榮的葫蘆田廣達四分地,生產出來的葫蘆以萬顆來計算,南北各地前來購買的,常常是開卡車來。第一棵葫蘆結出來的成果竟然無法進行繁殖,採收的種子即使育出小苗,也變成一般常見的食用品種,後來才知道種子自國外引進,只能結一代,第二代品系就變了。

吳水榮迷上葫蘆種類多變的趣味,除了典型帶細腰的,還有各種奇型怪狀產品,他認真培育新品種,還加上創意在上頭鏤刻文字圖案,甚至壓在模子裡頭塑形,除了賣葫蘆,自己也帶著葫蘆藝術品四處展出、教學,推廣葫蘆之美,直到九十一歲高齡才留下「葫蘆阿公」的美名仙逝而去。

吳嘉龍則繼續傳承父業,並加以發揚光大。他參加國際葫蘆交流大會,日本專家秀出可愛的三點五公分迷你小葫蘆,他懷中一掏,掏出來的竟只兩點四公分,當場驚得對方讚歎不已。他去故宮看到一蒂結出三顆葫蘆的寶貝,驕傲秀出來的是他老爸手植的一蒂四顆奇葩。

許多人買了他的葫蘆,轉賣各地文創市集,或是賣給畫家、藝術家進行創作,轉手獲利可觀,一位主顧就親口告訴他,轉賣葫蘆讓他賺了一棟樓房,吳嘉龍聽得好開心,卻依舊和老父親一樣,只做他最愛的社區教學和展出手作葫蘆藝術品。帶給人獲利和樂趣,是他沒說出口的額外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