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1 15:23:21圓恩

【褓抱筆記191】《我去芬蘭學育兒 12個當地家庭給我的教養啟示》2Y11M3W5D(0423-0429)

我不喜歡看教養書,反而喜歡透過自己對T的觀察,來找到與他相處的方式。偶爾,真的遇到很大的困擾,才會去找尋相關的書籍試圖解惑,但後來我發現很多答案都不是書裡找到的,反而是透過和大腳小腳彰化假日共學團的夥伴們一起討論、與其她媽媽談天,或是繼續觀察等待而來。

 

而這本書,頗好讀,就只是好奇,用來對照自己的教養方式。到目前,我還是覺得教養就是不斷的觀察與學習。

 

這陣子,我一個比較大的困擾,就是因為對學習英語的焦慮,而開始讓T每天看30分鐘台北市立圖書館兒童電子圖書館裡的英語繪本影片。後來T留意到Youtube上車子的影片,然後T就像是上癮一般,每天起床都說要看。一開始連午睡起都問可不可以看。

 

Youtube影片中間還不斷有廣告,大多數時間都待在T身旁的我要一直在旁馬上切掉,但是終究還是有些不佳的廣告片段會落入他的眼中。

 

3C的問題,先前就一直準備著要如何面對,其實非常焦慮。之前在大腳小腳彰化假日共學團也和伙伴們討論過,目前觀察到共學團大部分的家長是讓孩子不設限的使用3C產品,因為家長自己也會用,而且3C和近視的關係並不必然,可能也覺得不要限制孩子,孩子會自己學到克制。若是越加以限制,孩子反而會更想玩。最後這點我在玩水課題上,加以實踐,也得到正面的收穫。但是在3C課題上,若採用相同的方式,我仍有些疑義存在。

 

我希望T有更多的時間在外頭玩耍、閱讀繪本、在家玩玩具等,而不是一直待在電腦前。所以我不敢輕易嘗試讓他自己一直看電腦,而且也擔心還是會影響視力,以及一種憂心上癮的擔慮。夥伴子緯問我妳在焦慮什麼?(但我回答不太出來);對看網路有負面的先入為主觀念?他分享小孩若覺得有更有趣的東西也不會想一直看手機;不要在小孩未看到一段落就切掉,就像我們自己若影片、小說沒有看到一個段落就被切掉,也會很想看完,他還提到媽媽也需要有自己的時間,但我目前都是趁T睡著,或M放假時有自己的時間,還不需要讓T看電腦來獲取更多時間。另外是T一看影片就呆呆的,全副注意力都在上頭,我也很擔心。某天晚上,T自言自語:「這(時間)太長了,不能看哦!」一聽就知道那是媽媽對T說的話,也讓我警醒著自己是否替孩子做了正確的決定,於是我目前就好像一手用繩子拉著T,不斷考慮著是否該把繩子放更長。

 

倒是0501晨起,MT看影片,後來T看到媽媽放寬的第三則就不看了,也許也是膩了。我也留意到T其實不是沉迷網路,而是沉迷車子,跟車子有關的他都很喜歡。

 

所以,關於3C網路的部分,我仍持續摸索中,很感謝有大腳小腳彰化假日共學團的夥伴可以一起討論,但目前仍有著如履薄冰之感。


 

書摘:

前言 我開始學會用等待來陪伴孩子成長

 

「孩子在什麼事情上能展現自信、做什麼事情時最開心,觀察他的選擇,鼓勵他、等待他,才是你該做的首要之事。」p.007-008

 

「善用「等待」來陪伴孩子成長,從不替孩子著急。」p.008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在他們尚未自行畫上要學什麼、累積哪些回憶之前,我們為人父母的,是否已經先奪走了他們手中的畫筆、代替他們作畫,是我們要重新審慎思考的問題。」p.008

 

Part 1 哈嘍~芬蘭~Moi

這段芬蘭育兒行是這樣開始的……

「我們對於總是為孩子疲於奔命的媽媽,以及事不關己的爸爸,總是能產生很大的共鳴──「原來大家都是這樣過日子」,藉此來安慰自己已經比很多人幸福。反之,日本媽媽們的觀點則不一樣,相較於總是忙碌不休的母親形象,她們除了善盡妻子、女人的本分,也認真打扮自己、用心經營興趣與生活,想辦法讓自己變得更快樂。因為她們深信,孩子從小看著熱此認真快樂生活的母親長大,將來一定也會幸福;而這和我們一味的只有「爸媽要幸福,孩子才會幸福」的觀念、卻沒有身體力行是不太一樣的。或許凡事都可以依各國文化進行解讀,例如,在韓國會把育兒想成「雖然辛苦,但也是在養育自己的心肝寶貝」;在日本則認為「我幸福,孩子也會幸福」,重點是你的想法會影響你看待人生的態度。」p.018-019

 

芬蘭人不買太多玩具給孩子?

 

「我們希望孩子可以藉由少量的玩具了解物品的珍貴,更重視應該先養成管理玩具的習慣。」p.039

 

「這些堆積如山的玩具,會不會只是父母為了解決當前醫時的問題而購買?

 

淺談芬蘭

「芬蘭父母認為,要是每次都任由孩子予取予求,他們只會變得以自己的角度看世界,不去考慮他人的感受或觀點。除此之外,也會養成自己想要的東西,就一定要得到手的錯誤觀念。因此,大部分的芬蘭父母在面對這種「玩具競爭」時,寧願選擇保持中立,也不隨孩子起舞。他們不會因為孩子想要,就無條件把世上所有玩具統統買給孩子。」p.041

 

芬蘭爸爸用「關係」來育兒

「透過父母親的提問,不僅會決定孩子的回答方式,也會決定他們看事情的觀點。」p.045

 

自幼培養的感受力與世界觀

「如果說,我們最關心的是孩子能否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脫穎而出,那麼對於芬蘭的孩子來說,政府早已為他們排解掉這項問題,所以反而最關心如何和大家一起在這片土地上共生。」p.049

 

孩子適應的不是水土,或許只是父母?

……「模糊不清的兒時記憶,是成長過程中情緒穩定的最佳證明。」通常長大後都還印象深刻的記憶,不外乎是備受打擊或傷心難過的不安情緒,而且還會隨著年紀增長,以負面的方式重新展現。」p.053

 

……原來過去一直認為已投入合理的時間陪孩子,或許只是為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而做的狡辯也不一定。」p.055

 

不愛開藥的芬蘭醫生

「芬蘭的醫生通常會盡量避免開抗生素給病患,假如孩子感冒生病,即使需要花上幾天才能痊癒,也會讓孩子先回家充分休息。」p.059

 

Part 2 謝謝~芬蘭~Kiitos

芬蘭孩童自然習得兩三國語言

「卡通是英文原文,不是翻譯配音的版本,再將芬蘭語字幕附在畫面下方(實際上,芬蘭人認為這樣的方式對孩子的語言學習有很大幫助。)p.071

 

……他們從小就被教育如果要和其他國家的人溝通,一定要學習外語。……但也意味著芬蘭人早已做好隨時與外國人溝通的準備。」p.071

 

公園裡的芬蘭爸爸

「其實爸爸偶爾也要試著與孩子獨處,才會發現自己從來不知道的育兒之苦,甚至切身體會和孩子相處的親子時光何其珍貴。」p.076

 

家規只有兩個:飯在桌上吃,覺在床上睡p.079

 

沒有暑假作業的暑假

「教學的目的絕對不是為了篩選出班上的菁英,而是為了幫助那些落後的孩子,使他們的成績能夠跟得上大家。」p.098

 

插曲 如寶石般珍貴的今日天氣晴

……芬蘭人的樂觀天性似乎也影響著他們的人生。……不論身處何處、做任何事,都是取決於自己抱持著什麼樣的心態。」p.103

 

不希望孩子擁有夢想,而是找到幸福

……芬蘭的家長與老師,普遍都有希望孩子追求幸福人生,而非夢想(或財富)的共識。反觀我們的孩子,與其說有夢想,或許根本是在為父母追逐夢想,而將自身的幸福徹底拋諸腦後也不一定。」p.113-114

 

「芬蘭的國小教育重視的是等待,並協助那些發展較為遲緩的孩子跟上大家的腳步,而不是篩選出哪個孩子發展優異。……在芬蘭的社會,我們不會帶任何偏見去看待孩子所做的選擇。」p.114

 

「很多時候會不會因為我們大人的焦慮與急躁,反而剝奪了孩子自行尋找人生的機會。」p.114-115

 

「為了讓孩子可以快樂的探索人生,不免讓我動了身為父母應該要以身作則、做出改變的念頭。」p.115

 

「如果不斷規定他們『這個不行,那個不可以』,他們反而會更想去做;與其一味制止,不如向他們說明為什麼不能吃糖的理由,以及喝能量飲會對身體造成哪些傷害。用溝通使他們理解,才是我們身為大人該扮演的角色。」p.115

 

「其實最終,重要的是清楚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需要什麼,當必修課不再是由國家或父母決定,而是自行尋找並決定時,那才會成為使人生更幸福的基礎。」p.116

 

「當所有人都用同樣的方式思考時,就表示沒有人在思考。」p.116

 

「我們把重點放在學生如何利用學校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老師也會花更多時間在陪伴孩子們一同思考並找出解答……。」p.117

 

「學生能夠把過去既有的知識學好固然重要,但是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能妥善設計好自己的人生。」p.117

 

芬蘭父母承襲的愛

 

……原來父母以身作則的模樣,會使孩子養成同樣的習慣。」p.132

 

「韓文裡有句話叫做「承襲的愛」,意指長輩對晚輩無條件的疼愛,而這份愛意也會延續到下個世代,最終,一代傳一代,孩子們也會像當年的父母一樣疼愛下一代。」p.133

 

嚴格的安全教育

從小開始的閱讀習慣

「他們已經將閱讀與討論視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p.143

 

淺談芬蘭

……大人採開放式提問,詢問孩子關於書本的詳細內容,而非單純以是非題詢問;並將書裡的內容與孩子的實際經驗或環境做連結,藉此鼓勵雙向式討論。」p.143

 

在充滿趣味房子裡成長的孩子

「家其實是第一個接觸到的環境,所以孩子的性格與態度,會受到父母親的房屋布置所影響。」p.149

 

讓孩子把內心需求好好說完的談話方式

「芬蘭父母會與小孩聊他們喜歡的事物,當孩子有想要的東西時,也不會劈頭就說:「不行!」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專心聆聽,耐心等待他們把內心的需求好好說完。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有效防止孩子情緒爆走、哭鬧不休,也可以讓他們靜下心來聆聽父母的觀點。最終,沉默寡言的孩子也有說話的機會,容易叨念的父母也有聆聽孩子真實心聲的機會。」p.157

 

淺談芬蘭

「在芬蘭,嚴禁任何型態的體罰。父母會心平氣和的與孩子討論,並且耐心說明為什麼動手打其他小朋友,或者欺負他人是不對的行為。要是孩子還是不停咆哮或者丟東西、失控的話,有些父母會採用運動中的「短暫懲罰」方式來處罰小孩。也就是將其隔離到一處無人、安靜的地方,不論是自己的房間、樓梯間還是廚房皆可,讓他們坐在那裏整理自己的情緒。直到情緒穩定以前,都不能玩玩具或找朋友玩。許多芬蘭家長認為這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讓孩子學會安撫自己的情緒,也可以藉此了解到自己的行為要端正,才能回去找心愛的玩具與遊戲。」p.158

 

讓孩子用餐安靜不鬧的簡單之道

「我們會讓孩子自己吃。」p.166

 

「除了吃飯之外,其餘時間都是消耗孩子的旺盛精力,消耗完體力以後,又會再度準時放飯。他們視用餐時間只能專心吃飯為理所當然之事,並透過用餐時光來交談。」p.167

 

「芬蘭父母甚至認為,這樣的態度是孩子發展為社會一份子的基本。不禁讓我想起因為孩子不吃飯而需要掏出手機、不按時吃飯所以要隨身準備零食的亞洲父母,或許對孩子盲目的愛護,並非真正的解決之道。」p.168

 

讓孩子在參與過程中學會耐心與自制

「芬蘭的爸媽凡事都會帶著孩子「一起」進行。」p.171

 

「孩子們會學到凡事不是馬上就會好,中間必然會經歷一些過程。」p.172

 

不論貧富,每個孩子都能同樣開心生活

……有些父母可能會想要為孩子做一些特別的事情,但是我相信大部分的芬蘭父母,都不會希望孩子一出生就因經濟條件不同,而站在不同的起跑點上。重要的事實是,許多芬蘭父母也是在這短短不到三十年時間,才擁有這樣的觀念。每件事情都需要過程,雖然不容易,但是我不禁思考,要是我們這個世代願意試圖改變,或許有朝一日,也能夠提供孩子更美好、友善的環境。」p.189

 

插曲 幸福是等待,芬蘭也是

……父母願意放手讓孩子自行處理一些事情,反而能使他們培養出領悟的能力,與此同時,父母也能擁有撇開爸媽的角色,回首自我人生的餘裕。」p.230

 

「居住在芬蘭的那段期間,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等待」。芬蘭爸爸會等待孩子自行撐開雨傘,即使已經淋到雨、操作得很辛苦,父親也一樣不為所動。芬蘭父母希望孩子可以自行找到幸福,因為總有一天,孩子也會長大成人,必須自行解決面臨的問題。」p.231

 

「旅行令人有想要繼續、永不停歇的特性,亞洲就在海峽的另一端,當我把眼前所見之處想像成亞洲大陸,就會感到驚艷;然而,我依舊沒有動身前往,反而加點了一杯可樂,觀賞著來往的渡船。無所謂,反正旅行本來就是走在回家的路上。──摘自比爾‧布萊森《歐洲在發酵》一書」p.231

 

「居住在芬蘭的一位韓國爸爸曾說:「孩子若要栽培得好,單靠父母的努力是有限的,還要有良好的社會及環境支持才行。」……但是如果每個人都否定自己,我們就會集體迷失方向。」p.231

 

沈載源 著  尹嘉玄 譯 方智出版社

※照片引用自博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