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8 08:47:24jean

小日子77〉攝影師 你得先學會將視覺轉化成聽覺的傾聽 張雍

小日子77〉要成為攝影師 你得先學會將視覺轉化成聽覺的傾聽
 
文、攝 張雍
心理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曾建議他的學生們去學織毛衣,因為做著重覆動作的雙手,能幫助心理醫師在傾聽時更專心。仔細試想,當我們在聽他人說話時,那彷彿會自主思考的雙手,不總是下意識地想要找些事情做而讓傾聽的心思變得無法專一?攝影最困難之處,其實並非光影、線條或構圖的掌握——而是傾聽。而相機的設計巧妙地解決了佛洛伊德的顧慮——雙手忙碌於對焦與光圈調整之際,攝影者那好奇的心思恰好有機會專注在琢磨眼前故事的紋理。
25 歲時離開了家鄉,搬到捷克開始學習全然陌生的捷克語。除了鑽研文法活潑的斯拉夫語,同時也深入當地生活感受東歐攝影語彙的思維邏輯。對照語言學習以及在布拉格電影學院修習攝影的經歷,彼此間竟有種維妙維肖的連繫。
學習新的語言,聽、說、讀、寫不外乎是漸進的順序,然而初學捷克語時,那些上方頂著勾勾或一撇符號的特殊斯拉夫字母,諸如:á , č , ď ,é , ě , í ……等,光是想要聽懂對方大致的語意和發音,便掙扎了好一番氣力。同時間也以布拉格為據點,頻繁穿梭於捷克各地進行攝影故事的收集;英文是自己唯一流利的外語,然而鄉間小鎮居民們除了母語捷克文,老一輩捷克人只通德文或俄語。
始終好奇不同環境裡人們的故事與處境,然而當具體的語言剎那間被剝奪了那想當然耳的實用性,我反而更加倍努力想要「聽」出一個什麼端倪、熱切渴望知道眼前新朋友們當下的心情、過往回憶、未來的期盼、喜好甚或祕密。如同幫一部還聽不懂對白的電影想辦法配上字幕、替鏡頭前邊那群令我著迷的角色,透過細膩的感應甚或天馬行空的想像逐格配音 (dubbing)。
適逢每個熱切「想要聽懂」的當下,那些快門與光圈的旋鈕,讓手裡那臺相機看起來像極了少了天線的收音機——各項微調的嘗試只求調整到故事能被順暢地聆聽、可被清晰辨識的正確頻率。如此將視覺轉化成聽覺的練習,是15 年前搬到歐洲開始學習全新的語言時所意外發掘的驚喜,迄今始終樂此不疲。
攝影也是種聽寫。
不過就是透過眼睛來擁抱故事原本的樣子,讓每張照片有機會成為一個被聽見的「字」,再從多深刻且真誠的「字」,組合排列出,一首首生活與存在的詩。
聆聽是需要時間與耐性去學習的技能,透過四目交會的攝影,從對方的角度來傾聽、試圖理解彼此的相同和差異。
 
(完整內容請參閱《小日子》077期 背起理想和孤獨 一人工作的生存之道)
張雍 Simon Chang
攝影師,生於臺北。輔大影像傳播系畢業,2003 年起旅居捷克,就讀於布拉格影視學院 (FAMU) 平面攝影系碩士班。2010 年以巴爾幹半島北端的斯洛維尼亞為創作據點迄今,工作地點為臺北及歐洲兩地。長期以深度人文故事與人們在不同環境的狀態為創作主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