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8 11:36:30jean

小日子74〉寫詩是摸索自己 摸索世界的路徑

小日子74〉寫詩是摸索自己 摸索世界的路徑
文 駱亭伶  攝 陳志華
任明信:創作源於對生命的困惑
會選擇寫詩和個性有關。在生活與創作發生矛盾時,選擇一個人遠行到海邊,從與大自然的對話裡,頓悟了莊子「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道理。對他而言,寫作是摸索自己,摸索世界的路徑。
 
自己不是整天坐在書桌前寫作的人,寫詩很少一氣呵成。有時散步、騎車、準備吐司時,突然被打到;有時夢境化成意象,都先碎碎的記在隨身的本子上。累積到某個程度就謄寫到電腦,像整理紀錄片般,看著句子、讀到某些關聯,指認出命題,一首詩完成。
這一年日子過得鬆散,總是自然睡自然醒,若說有一定要做的事,就是散步和到中山大學旁聽易經與老莊。這兩年重讀經典,很多想釐清的問題突然開朗,發現有些事是詩歌無法做到的。於是從去年十月,啟動了一項從易經「隨卦」(註)獲得靈感的分享計劃。
是還願吧,在困惑的時候,很多老師與哲人接住了我。在八個城市都待上一個月,有時住朋友家,有時打工換宿,分享自己一直在思考的課題,有文本閱讀討論,也帶身體引導,試著與陌生人一起跳舞,鬆動自以為的邊界。
創作不只是想追尋文字的美,而是源於生命的困惑,考上研究所,是人生的轉捩點。大學念經濟系,卻沒有熱情,直到大三,我去書店做了類似抓週的動作 :「今天帶什麼書去結帳,今後就走這個路。」從下午待到晚上,最後還是停留在文學區,發現很多喜歡的創作者都在東華大學創作暨英美語文研究所,過去寫作經驗僅限於日記或 BBS,既然決定要拚一下,便準備作品考看看。
在花蓮念書這三年,我大量吸收西方散文、詩、劇本、小說的養分。也從翻譯的語言轉換訓練中,摸索出自己的口氣,對寫詩很有幫助。有學長建議先讀詩選,淘選留下喜歡的作品,就會發現更貼近自性的語言。詩人顧城和葉青影響我很大,顧城的詩歌深遠,但痛苦也很可怕。葉青則是在一個情感的局部轉得非常深,雖像平淡的直球,若是打中,難保不內傷吐血。他們的作品,讓我發現創作的核心在於有感而發,能不能感受到更內層,才是創作的本質。
選擇寫詩也和個性有關,平常話少,缺少耐性去琢磨長篇,喜歡花更長的時間消化感悟,也曾經歷一年半完全寫不出來的撞牆期。我想所有文類都是路徑,引誘讀者探索內心的風景,只是詩的路徑更短,爆發力卻像煙火一樣。自己也意識到自己總是被動的等待靈感,無法靠寫作為生,於是去了大學裡的咖啡館打工,學習沖煮咖啡技術。
畢業回到高雄,一邊創作一邊在書店二樓的咖啡館工作。卻在寫完第二本詩集時,狀態變得很特別。自己原本就宅,喜歡在家看書看電影追劇,活在固定執行的期程中,一切理所當然的應驗。有天突然發現,我其實沒有今天,沒有當下,好像一直錯過什麼。詩中寫著渴望陽光雨水山海,卻忘記自己多久沒淋過雨。



任明信每週二固定到中山大學旁聽賴錫三老師的易經與老莊,在面對西子灣的文學院走廊沉思、記筆記。
註:隨卦的上卦是澤,下卦是雷,故分享會稱為澤下之雷,分享主題為神與信仰,愛與痛苦,安靜與自由,死亡與喜樂。
 
(完整內容請參閱《小日子》074期 為自已讀詩)
任明信 十一月生,高雄人,東華大學創作暨英美語文研究所畢。喜歡夢,冬天,寫詩,有節制的耽溺。出版詩集《你沒有更好的命運》、《光天化日》,和散文集《別人》。去年十月啟動「澤下之雷」分享計劃,保持移動,持續在生活中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