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天謝地的人生哲學-李天祿的戲夢人生
掌中戲大師李天祿,最為人所熟悉的除了他德高望重的國寶身份,更在多部電影裡成功詮釋許多[阿公]的角色,尤其是侯孝賢導演的影片中,從[戀戀風塵],[尼羅河女兒]到[悲情城市],每一部都可以看到李阿公的身影,更不用說侯導以他人生所拍的電影[戲夢人生],這部曾獲得坎城影展評審團獎的電影,讓台灣的國寶不只揚威國際,更讓後世的人,比方我,得以藉由此片了解李天祿,了解台灣。
侯孝賢的電影除了有阿公的現身說法外,更依靠這本口述歷史的書作為依據,這本由天祿口述,曾郁雯撰錄的[戲夢人生-李天祿回憶錄],不只詳實地記錄著阿公的生平事蹟,更記錄了阿公言談間的人生哲學,對人對事的看法,以及阿公不經意卻影響深遠的開班授徒,傳技承藝的故事,實在讓後生晚輩,雖然無緣認識阿公,卻能夠藉由此書,如同和阿公閒聊了一下午般,獲得長輩的提點與省悟。
如果沒有此書,我還不知道阿公的布袋戲藝術深受中國平劇的影響,甚至在早年至大陸演出時,還與平劇大師麒麟童有著難得的緣分。這樣的機緣,這樣潛移默化,促使阿公的布袋戲展現了與其他流派不同之處。因此我們知道阿公的布袋戲是不拘泥於傳統,他堅持他覺得應該堅持的部分(比方後場的培養),卻靈活運用甚至革新他的理念,因此在那個布袋戲百花齊放,光各地趕場的演出就可以養活一家子的光榮歲月中,他的亦宛然得以名聲不墜,頭角崢嶸的原因。
阿公的人生就是一部民國史,早年的困苦命運如同早期台灣所有人一樣,努力地活著。祖父姓何,父親姓許,自己姓李,大兒子姓陳,這樣看似錯綜複雜的關係,其實就是台灣人普遍的過繼,入贅等情況,我外婆也是養女,她一生孝順養母,反倒是生母我從沒聽她提過,也許深究後,又是一齣人生大戲。
阿公從小就被算命說命太硬,會剋父剋母,因此親生父母要叫阿叔阿姨,後母要叫阿嬸,但終究還是躲不過命運,母親於他九歲身亡,父親於他二十九歲去世,好險父親在世前,雖因後母因素讓父子關係並不融洽,卻也讓阿公學得他布袋戲的技藝,得以一脈相承,之後阿公再傳他的兒子們,讓這個家族技藝得以流傳下去。
我覺得台灣比較可悲的地方是,從來不注重子承父業,或是家族使命,也許是台灣人太苦,也許台灣人太自卑,總是希望子女們能夠成龍成鳳,擺脫自身的悲苦,卻忽略了自己本身的工作如果成精走專,也可以成就一番大事業。於是我們看到日本人有為了百年繼承的家業努力著,法國人有傳承百年的家族技藝,台灣人卻是急於擺脫家族的枷鎖,或是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即使盛名如阿公,在傳承技術上,花費了數年新血從國小扎根,一路拉拔到國中,眼看就要收獲結果,卻因台灣僵化的考試升學制度,迫使這些年輕弟子們,分崩離析,差一點就斷了延續的香火。書中說,好險這些弟子們仍舊願意集中念台北的學校,願意犧牲假日來練習,但我想,如果沒有政府的制策與環境支持,甚至是社會與家長的觀念改變,讓這些弟子們願意樂意繼續下去,難保有一天如同阿公所擔憂的,要學布袋戲,可能要跑到法國去了。
阿公的子弟們遍及全球,有韓國,日本,法國等對掌中戲或偶戲著迷的藝術家,他們曾經在阿公八十大壽時,全員集合於台灣,從下午到晚上,一路接力演出幫阿公祝壽,感念師恩的謙虛與盛情讓人感動,也因此契機讓阿公藉由子弟們在各國的努力之下,可以全球趴趴走,到處巡演,到處備受禮遇。驗證了[師渡徒,徒渡師]的人生哲理。不過這樣的結果其實都因為阿公的不藏私,好相處,存感恩的心,只要人肯學,他就願教,只要人邀請,他就願意嘗試。阿公年輕時也曾遇到許多願意傾囊相授的前輩,在重要的時刻拉他一把,也因此讓他在教育傳承這塊,有著無私的心。回憶錄中看到阿公對於他人生許多的奇遇,看遍世界中的每個角落的歡愉,都抱持著一個謝天謝地的心,即使言談間可能透露出某些現實的無奈,比方出國領獎時台灣官員的大小眼,大陸某些高層的勢利,但仍舊無損於阿公的喜悅,他曾經一無所有,有的都是多的,也就沒有甚麼好計較的了。
相較台灣對於傳統藝術的不在乎,法國人對這方便的尊重就讓人值得好好學習。回憶錄中我非常印象深刻的是班仔這個法國青年,他年輕時就遠到台灣來向阿公學習,年少輕狂,剛開始也是沒有非常認真,直到他爸爸出面,他才真正展開學習之路,就此成為阿公的入世弟子。班仔和阿公的緣分很深,不只把阿公的掌中藝術帶給法國觀眾,更進一步讓阿公有機會到法國教學。有一句話我印象深刻,阿公說他連續幾年到法國教布袋戲,來的學生有情侶,母女,朋友等人,很多人一學就是好幾年,他們來學沒有任何原因,純粹就是喜歡,喜歡這個藝術,喜歡布袋戲。看到這樣的思維和觀念,台灣真的還有好長的路要走。班仔還有一件妙事,是自編自導一齣用布袋戲演的[奧狄賽],戲偶穿白袍,羅馬鞋,臉刻成外國人的模樣,阿公非常欣賞,並不覺得這樣是"欺師滅祖",反倒是鼓勵班仔再接再厲,走出自己的路,之後又誕生[阿拉丁神燈]等劇。我覺得阿公這樣開闊的心胸,不只善結良緣,更是讓布袋戲得以活絡的原因。
總觀阿公的人生,也許親情或是感情路上坎坷,事業上也曾經跌落谷底,但他抱持著樂觀的態度,感恩的心情,也就愈老愈俏,愈老愈自在,很慶幸阿公能夠留有這本回憶錄,也有侯導的片子傳世,讓阿公的人生哲學,對戲劇的天分(看看他演戲時無人能及的台語口白),能夠讓後代仰望學習。
阿公說,對於一個沒有叫過爸爸媽媽的孩子來講,人生總有太多無奈。
我並不想尋求任何任何生命的答案,只有衷心期望每一場演出時,台下的觀眾都報以最熱烈的掌聲。
阿公,謝謝你,我們永遠都會為你鼓掌的。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index.php/product/%e5%a8%81%e7%88%be%e5%89%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