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保健】 《坐骨神經痛》
【醫療保健】 《坐骨神經痛》
一、 《 坐骨神經痛》的原因
「坐骨神經痛」常見的原因 多為 腰椎的椎間盤突出,以及 脊椎彎曲、退化狹窄、長骨刺,造成 直接壓迫腰椎第四、五神經根或薦椎第一神經根,而造成的症狀。通常患者 會感受到下背部酸、麻、痛,並且 這種感覺 會 沿著腿部後側或外側 一直延伸至足部。有時 會發生於一邊,有時 兩邊同時發生。
壓迫神經根的原因 有很多,臨床上 腰椎間盤突出及腰椎退化關節炎 而 造成者佔大多數。
其他造成「坐骨神經痛」的原因 包括:骨關節炎 引起神經刺激或腫脹、髖關節骨折 造成的出血或感染等併發症、或是 少見的腫瘤、肌肉嵌入神經。椎管狹窄症(Spinal stenosis)造成的壓迫 也 可能引起「坐骨神經痛」。
二、《坐骨神經痛》的症狀
從腰部到臀部,再延伸到腳後側的刺痛、灼熱、麻木、肌肉疲勞或無力。通常 只有單一條腿 會有症狀(包含整隻腳或部分的腳)。
走路、彎腰、久坐、咳嗽或打噴嚏時,症狀惡化,但 躺下後舒緩。
疼痛的感覺 可能是 輕微的疼痛、灼熱、刺痛或極度疼痛。
嚴重的「坐骨神經痛」可能 導致行走困難,甚至無法走路。
三、《坐骨神經痛》的診斷
醫師 會 根據患者的病史與症狀 進行診斷,通常 不需要額外進行其他檢查。然而,若是 症狀 持續一段時間,且醫師 考慮進行手術,可能 會開立 電腦斷層掃描(CT)、核磁共振(MRI)或其他檢驗項目。
四、《坐骨神經痛》的治療
「坐骨神經痛」的治療方式 取決於病因及疼痛程度
1、非手術療法
在 某些情況下,不需要 手術治療 即可康復。
在台灣,處理坐骨神經的 非手術療法中,常見者如下:吃藥(中藥或西藥)、針劑注射、復健治療(包括 局部熱療、電療、骨盆牽引、運動治療、姿態教育)、針炙、推拿、拔罐、徒手整背、按摩等。
坐骨神經的各種 「非手術療法」 通常有其優劣點。例如 吃止痛消炎藥,有時 止痛效果不錯,但吃多了,消化道、肝、腎器官的副作用 就接踵而來。復健治療,效果良好,也沒有 什麼副作用,但療效較緩慢,病人 需有耐心及時間。
2、手術療療
若上述 各種 「非手術療法」均無效,且症狀嚴重,則需 進行手術 切除骨刺或部分被擠壓而壓迫坐骨神經的椎間盤。
五、《坐骨神經痛》的預防
「坐骨神經痛」除了 靠醫師外,病人 本身的配合 也很重要。例如:站姿、坐姿、睡姿、搬東西的姿勢 都要 從日常生活中 養成 良好正確的習慣。另外,一些 增強腹肌及背肌肌力的運動 也須要 持之以恆地做下去。
「預防勝於治療」,有了 正確的姿態及強有力的腹、背肌是 預防「坐骨神經痛」再發, 最有效的利器。
參考資料:
一、《止痛藥種類》
1、類固醇止痛藥 (Steroid)
如Prednisone。類固醇是一種強力的抗發炎劑,可以減輕骨破壞性疼痛、及神經或脊髓受擠壓引起的疼痛。本類藥物 可能的副作用 包括 使人體脂肪分布改變,導致「月亮臉」或是「水牛肩」、骨質疏鬆、免疫力下降等。
2、非類固醇止痛藥(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
如:阿斯匹靈(Aspirin)、布洛芬(Ibuprofen)、萘普生(Naproxen)、雙氯芬酸(Diclofenac),本類藥物 大部分的人 都可以安全使用。本類藥物鎮痛作用不及嗎啡類藥物,但副作用也是明顯更小,沒有成癮性。雖然是在藥局就買的到,安全性高,使用上仍應小心 服用過量造成的「肝腎腸胃」、「腸胃」傷害。。
3、嗎啡類止痛藥 (opioid analgesics):
如:如可待因(Codeine)、氫可酮(Hydrocodone)等,本類藥物 可能的副作用 包括 便秘、視力模糊、虛弱、頭痛、噁心、口乾、呼吸抑制等。最明顯的是有成癮性,這是本類藥物最突出的不良反應。。
(「止痛藥」亦 可以 分成 指示藥(Over-the-counter,OTC)和處方藥(Prescription)兩大類,指示藥 在一般藥局可買到,處方藥 則是需要醫師開立處方才可取得。)
二、《坐骨神經痛》的三種手術方式:
1、脊椎傳統手術:表皮的傷口 會比病灶範圍要大得多,醫師 可以在肉眼下把病灶看得一清二楚,適合 病況較嚴重、複雜的患者,但 出血量多、復原時間較長。
2、脊椎微創手術:將傷口變成兩個甚至多個小傷口,因為 切口較小、肌肉損傷少,使得 手術中的失血少、手術後的感染風險 也較低,恢復時間 也較短。
3、脊椎內視鏡手術:傷口不到1公分,直接 從皮膚插入套管及內視鏡直達病灶部位,在清晰而放大的影像下,處理壓迫神經的椎間盤及骨刺,屬於 精準手術。手術後 疼痛少很多、恢復時間短,幾乎 手術當天就能下床。
「坐骨神經痛 」牽涉的神經肌肉範圍廣,又常和很多疾病症狀類似,手術檢查時需與很多疾病作鑑別診斷,才能 找出真正的病因,判斷患者 適合什麼方式的手術治療。
(手術是 侵入式的治療方法,風險較高。並不是 每個人都適合。手術前 醫師 會透過X光、電腦斷層 甚至 核磁共振 進行詳細評估。)
上一篇:【醫療保健】 《思覺失調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