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23 12:50:46京城野

本土漫畫雜誌的「死」與「新生」


本土漫畫雜誌的「死」與「新生」

  根據中央社一月二十二日的報導,今年度由新聞局補助發行定期漫畫刊物的徵選結果已經揭曉,除第五度獲得補助的東立出版社《龍少年漫畫月刊》外,另一個獲得補助的對象是博海文化的《樂透漫畫月刊》,擠下已經四度獲得補助的台北市漫畫從業人員職業工會(以下簡稱「漫畫家工會」)《GO漫畫創意誌》。

  消息見報之初,阿野並不感到意外,反而對博海即將於一月底創刊的《樂透》產生極大的興趣,不知道它將會為台灣本土的漫畫雜誌帶來什麼樣的新風貌呢?為此,阿野特地上網尋找博海的官方網站,卻意外在博海的官方論壇上發現曾兩度獲得新聞局「劇情漫畫獎」的漫畫家林生財老師的得獎作品《聶小倩》被博海看上,且已經於去年十二月的時候出版上市了,真是一件值得高興的好消息。

  根據論壇上披露的消息,雖然時間倉卒,但《樂透》的創刊號還是在一月三十日正式上市了。二月二日,阿野趁著外出與作者約晤之便,先到重慶南路上找書,雖然遍尋不著,連漫畫便利屋都還沒鋪到貨,倒是找到了林生財老師的《聶小倩》,以及去年十二月底出刊的最後一本《GO》(補助沒了,應該就沒有下一本了吧?),年假過後終於在二月十六日將《樂透》買到手,於是產生了撰寫這篇文章的念頭,紀錄一下這因緣際會的,本土漫畫雜誌的「死」(《GO》)與「新生」(《樂透》)。

  《GO》是知名漫畫家賴有賢擔任漫畫家工會理事長期間催生的。他將《GO》定位為專門介紹台灣「圖文風物」的創意誌,並未因為這本雜誌是由漫畫家工會發行的,就設限了自我的立場與格局,不但結合在當時比漫畫更為風火的圖文作家的力量,更藉由各種企劃專欄探討台灣漫畫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甚至動用演藝圈的人脈關係,嘗試著要為台灣漫畫尋找一條可能的出路。然而自賴有賢卸任後,《GO》似乎就失去了原本的定位與主張,整體的表現更是每下愈況,最後終於淪為純粹是為了消化政府預算的缺口,難怪會在這次補助案的審查過程中箭落馬,輸得一點都不冤枉。

  根據前述新聞的報導,博海之所以能夠取得新聞局補助的理由,在於強調要畫出台灣人的風格(光這點就非常政治正確),走出日本漫畫的陰影,並與教學業者合作,從基礎開始培育人才,讓新人有發表的園地,暢通漫畫的就業管道。這些當然都是很好的想法,但做法毋寧是更重要的,因此,《樂透》創刊之後的表現,就成了一個很好的觀察標的。

  就專業漫畫雜誌編輯的角度來看,《樂透》的整體表現是很糟糕的,可說是連基本的編輯素養都沒有。就拿封面來說吧:作為刊物主要性格、形象的刊名標準字,不但設計得缺乏美感,辨識度也不夠;連載作品因為全員大集合的關係而失去了主打的焦點;企劃標題喧賓奪主,做得比應該是重點的漫畫篇名還大等等。至於內頁的部分,問題就更多了:不但缺乏對版面的基本認識,也欠缺版型的概念;連載作品的起迄標示不清,該透過編輯手段替連載作品及漫畫家創造附加價值的部分亦付之闕如;無法從連載作品判斷出雜誌的定位與性格,更遑論什麼「台灣人的風格」了;除了專訪作品即將由博海出版的劇情漫畫獎得獎者外,寧可將版面讓給與漫畫無關、莫名其妙的企劃專欄,卻吝於對其他得獎作品做起碼的介紹或報導等等。凡此種種,不只突顯了創刊號是如何地急就章,也突顯了出版者一定程度的私心,又如何能夠真的「暢通漫畫的就業管道」呢?

  當然,基於出刊時間的倉卒,這些問題或許都是可以體諒的,但市場畢竟是殘酷的,未必會給第二次機會。阿野的建議是,既然沒有編輯一本漫畫雜誌的專業能力與經驗,就該邀請有經驗的專業漫畫雜誌編輯來參與,以便進行經驗的學習與傳承;假如不想花錢邀請專業的漫畫雜誌編輯來參與,花個七十元買本《龍少年》來參考一下也是可以的,至少人家的編輯基本功做得很實在,相對來講也經濟實惠得多。

  最後,既然這是一本透過商業機制發行並營利的漫畫雜誌,阿野以專業漫畫雜誌編輯的角度來檢視它,目的無非是希望能夠讓它變得更好,若在行文用字上有任何冒犯之處,還盼出版者大人大量,多加海涵。另外,根據官方論壇的最新消息,新一期的《樂透》已於二月二十八日上市了,大家不妨就上述提及的問題再度檢視一番,看看編輯部做了多少努力,改進了多少問題。

京城野 2007/03/04

京城野 2009-07-23 12:58:02

  這是我〈本土漫畫雜誌的死與新生〉一系列文章的第一篇,2007/03/04寫的,昨天剛寫好第三篇,乾脆就從第一篇開始一併轉貼過來,方便這邊的讀者閱讀。

  若是讀者對我這一系列文章有任何的意見或指教,歡迎不吝留言,感激不盡。

版主回應
  由於有部分相關連結已因時日過久而失效,故於轉貼時刪除,還請各位讀者見諒! 2009-07-23 13:2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