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9-08 13:50:08扥辣斯
不僅民族主義的「輸不起」
北京足球迷在一顆爭議球之下,燃起熊熊民族之火,不僅燒了日本國旗,也焚毀了其舉辦國際性運動比賽所應有的國際形象。許多人將焦點放在中日長期以來的民族情結,譏諷中國大陸民眾在民族主義情緒下「輸不起」。然而,比賽結束當晚憤意的根本原因卻不僅於此。
中國大陸在中國共產黨的執政之下,是一個「中國第一」、「中國優先」論述的一言堂,所有其他政治經濟議題都缺乏發聲管道:城市中找不到工作的盲流、受到不當政治迫害而千里上訪的民眾、下崗的前國營企業員工、貧富過度不均社會中的中下階層、外資工廠中廉價販賣勞力的勞工、網路上抒發政治觀點也會被國家監禁。看到社會不公義卻不能鳴的青年,就僅剩兩條路可以宣洩情緒:在商業流行的消費中轉移焦點,或藉民族主義怒吼。而這恰滿足中共統治當局的陷阱,一方面鞏固黨國領導中心,一方面抹去社會中實質存在的政經問題。
此等在中國大陸高漲的民族意識,也曾在七零年代的台灣上演過。台灣當年在一黨獨大的政治氛圍下歷經退出聯合國、中美中日斷交、釣魚台事件等等國際政治事件的同時,台灣青年也熱血沸騰地組織愛國運動。這些愛國運動凝聚台灣官民士氣,也賦予統治當局高度的治理正當性。而隨著台灣經濟的持續攀升與轉型,台灣社會問題越來越複雜,民眾也越來越深地體認到政經情勢對自身的影響,黨外的農工與民主政治運動開始茁壯。
台灣方面必須多加考慮中國大陸民族團結表象下所遮蓋住的由種種問題所構成的惡水,而不應在僅看到對岸聲勢浩大但是膚淺的民族意識,就誤以為中國民眾都是充滿對外敵意的莽夫,或擴大解釋為雙方進入準戰爭情態。如果台灣當局不謹慎思考,很容易妄自跳入民族意識的零和遊戲,最後得利的絕非兩岸人民。
當台灣強烈體驗到中共當局長期打壓讓台灣人民對中共產生疏離與不滿的現實,更必須思考如何以「和煦陽光」讓對岸民眾理解民主政治的重要性,以及自由空氣的美味。中國大陸民族意識的凝聚,可以變成無情戰爭之火的燃料,也能轉化成政治與社會進步的動力。因此台灣當局在此可以扮演兩岸長久發展的關鍵機會中,需更加注意避免因簡化而淺薄的民族情緒,誤入中共既得利益當局固盤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