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5 19:36:39蕃茄妹~*
30歲的我,想法改變了許多~*
又一次這麼說,真的,好久沒回來新聞台這裡了。
最近其實有點討厭資訊雜亂的網絡,
有獨處或與重要的家人或朋友相處的時候,
就想放下手提電話,什麼平台也不瀏覽,什麼訊息也不回。
工作關係,常都要看很多新的資訊,
看多了人會變“聰明”,這包括能把很多範疇的事情的前因後果,
在“融會貫通”後猜出來,想明白,實證清楚。
這也是我近來也有點討厭所做的一些工作內容、人事和環境的原因。
看破了一些關係,看透了而失望了一些人,需要些時間調整自己。
同時發現,我的世界,似乎已不再因“無知”而容易快樂簡單,
這陣子我反而因為“聰明”而心緒複雜和難過,
這難過的意思,用英文較易說明確點,difficult to live for life.
我一直認為自己對“life”(在人世間走一趟)有著很明確的認知和方向,
這點到現在也是不猶疑。
而我走著的方式,或許對別人來說是自私的,但我為自己負上了責任。
回到標題,30歲的我,想法改變了許多。
像以前說過的,成長,從來不是追求過來,而是發現出來的。
一大堆書本和網絡文章,
還有在去年引起大家討論的電影版《29+1》都會說出女人在30歲會產生很大的變化,
我沒看過舞台劇,而看電影的時候,正是我30歲的時候。
對裡面表達的觀點和想法,我沒有太大驚喜和感嘆的反應,
因為那些在我30以前已領會了。
或許這是為什麼在我20多的時候,
總會偶爾聽到別人形容我思想年齡與實際上不一樣,
也為什麼像上星期參加一個活動時,
一位把我認出來的聽眾說一直以為我是個有點年紀的人,
她說因為很多時聽我表達的想法,根本不像一個“年青人”。
我很感謝她說覺得我“有智慧”,
感謝是因為這本也是我一直追求自己是個有獨立想法的人,
Sophia這名字,在取名的時候不知道,後來查字發現原來解作“有智慧的女人”,
回看以往,也算是對得起自己,想做的事情,也算是讓自己努力過和實踐過。
啊,又回到標題,那今年30的我,到底想法上改變了什麼?
那個“愛”字。
我沒小孩。之前會說“我選擇不生小孩”,現在會說“我還沒選擇生小孩”。
選擇不生小孩,是想對自己負責;
現在換成了還沒選擇生,就是因為這想法上的改變,到底我在愛誰?
對思考“為什麼要和為什麼不生小朋友”的透徹度,我猜我也能名列前茅的,
所以所有勸過我的人說的道理,我都懂,也明白他們在用著經驗和幻想來為我好,
但能站在我的想法和我想怎麼在人生走一趟來思考的人,真的不多。
我愛我的爸媽,這我到現在一點也沒為自己猶疑過,
我無法用言語表述我心裡對他們的愛,感性、情感面的那份愛。
我知道,愛,更多是用行為去呈現的,
所以我很想在我長大成人後,爸媽的人生能由他們自己掌控,
時間都用來做他們覺得快樂的事情,
只要前題不是會傷害到家人利益的關係的就好(我指黃、賭、毒)。
只要看到他們在微信里的家人群組、在朋友圈曬出他們過得有多開心,
我就自然會同他們一齊開心,也為自己實現了目標而滿足。
“但”字出來了。
我結婚了四年半,前兩年是多明確和堅決的告訴我爸媽,
我不想生孩子,也說明了為什麼不想生。
這一年多,特別是我30的這一年,我壓力好大。
我發現“愛”字,是會為所愛的人帶來壓力的。
我對“愛孩子是人的天性,愛父母則是一種孝道和選擇。”是抱絕對認同立場的。
爸媽知道我說過其中一個不生的原因:
我了解自己的脾性是個怎樣的人,也是偏完美主義者,
不想有孩子,是希望自己不會因為愛孩子的天性,
容易遷怒於老公和會幫我湊小朋友的爸媽;
爸媽第一反應一定會說,沒所謂的,這是正常的。
但,這正是我做人的痛穴。
我不在意的人,我無所謂,
但如果對方是我在乎的人,而我因為自己的失控而讓對方難受,
這種自我責備是最折磨我的地方。
以前我以為,老爺奶奶不會理解是正常,但我爸媽應該是能理解我的。
而最近,我們在規劃家庭旅行,
我曾在群組跟爸說:“爸,我想陪你和爸媽多去一點旅行,多看看世界。”
是的,去哪裡旅行,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旅伴,
所以很多第一次去的地方,我都特別希望身邊的人能是老公,
這也是一個不想因為有小孩而讓自己和老公感情變質而不想生的原因,
但先不談這點。
而跟爸說的那句話,就是希望他們能感受到我們子女是在乎他們的,
是想陪著他們的。
而剛才說的那條訊息,爸爸的回覆是“女,但我想湊孫多過想去旅行。”
我看到的一刻眼淚直接下來。
再回想之前一次在家裡和爸聊天,
他說“女,有一次賣報紙的阿姨問我為什麼還沒抱孫,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我心揪了一大下,回家後又是眼淚下來。
今天剛和媽去完釜山旅行回來,旅程中和她掀開來的聊天了一大篇,
她提到他們不應該成為我們的負擔,我們不用為了“愛父母”而生活,
我們該有屬於自己的家庭和“正常”的人生。
她也說了前幾天爸和她討論今年回鄉拜祖先的事情,
三伯父和爸討論今年該誰準備祭品的時候說,今年大伯父抱孫,那應該他來辦。
這句話我覺得其實沒有影射的意思,
但爸的第一體會是,“那就是在說我沒孫抱啦”。
30的這一年,我壓力好大。
我終於明白那句電視劇常用名言“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我沒想到我努力做過的認為是孝順的事,結果遠不及有沒有“後”這件事。
這麼想不應該,這有點偏激了,但這的確傷我心了。
因為這句名言,與我的人生觀衝突得實在太厲害了。
這年的其中一個領悟,是“極大多數的人都是自私的”。
我們認為的奉獻和犧牲,細想過來,到最後是滿足了自己。
我不把這自私定義成貶義的,先讓它是中性的。
我對父母“好”,大概是因為看到他們快樂了,我就快樂了。
我們挑禮物給朋友、揀顆大鑽石來求婚、花幾個日夜來織條頸巾,
可能因為他們“喜歡”了,我們就快樂了;
我們捐了錢、幫了人,行善的滿足感達到了,我們就快樂了;
等等類似的事情,我們也快樂了。
說這“自私”是中性,是想形容這個“結果”。
做的對的話,完成這結果的過程中,別人也受惠,也是快樂的;
做得不恰當的話,這過程中的人,也可以是不快樂的,被利用來讓別人快樂的。
大概我的什麼想陪父母多去看世界,我多抽時間和他們一起,
一直只是我以為的他們會快樂,或者是一部分的他們的快樂,
但似乎並非最快樂的事情。
或許爸媽的希望我有小朋友,未來有人像我在乎他們的來在乎我,
一直是他們認為的我會有的快樂,這樣,他們也會快樂。
當然,我是知道有小孩也是有有小孩生活的樂趣,
但像上面說的,我知道自己是個什麼樣脾性的人,
生小孩不是件三五年的事情,是我要為另一個人的人生,負上最不可逃脫的責任。
“愛”,是會為所愛的人帶來壓力。
我現在總算明白了,對爸來說,抱孫子的快樂可能是對他最大的滿足。
我最近“要生孩子了”的念頭出來最多的時候,
是想“我想讓我爸快樂”的時候。
但我總覺得這是不正確的,這對未來這小朋友是不公平的,
因為生他的媽媽並非因為喜歡他和歡迎他而來到這世上的。
我沒有勇氣做這決定,也很怕後悔做這個決定。
這陣子,我心是亂的,很亂很亂。
最近我做的事,總顛覆和否定我以往“對在乎的人要好”裡“好”的定義,
讓我總是懷疑自己做人的方式。
我對自己的選擇變得不堅定,理由不充分。
我有一位好友,她是我第一次做結婚姊妹的朋友,
她的先生,不夠40歲,在周一出發去旅行的那天我收到他去世的消息。
幸好兩個女兒都大過十歲的,有自理能力,也很生性,
剛看到朋友放出來,大女寫的“給爸爸的信”裡說,
不知道為什麼爸爸要去天國旅行,選擇離開他們三母女。
我眼淚也是忍不住了。
人生那麼無常,為什麼我們都不能活得快樂、瀟灑、隨心一點,
為什麼我們要用“愛”去綁架彼此?
他們對我的是,大概我對他們的也是。
老公本來也是說有沒有孩子也無所謂,
最近他讓我感覺到他想要,但我卻沒感到我倆都準備好要成為爸媽。
我也不確定,他的無所謂,是否再也無所謂了。
也許到最後,我在乎的人只有自己,貶義的自私;
也許我不肯犧牲和讓自己受苦,為了成全別人的快樂。
我情感面的愛,大概說到底並不是愛。
那麼人的自私,是應該還是不該,是可以還是不能?
我們生了孩子,如果沒當好爸媽,是負了責任還是沒負好責任?
負責任,又束縛了多少人的一生?
小孩子不適合有個像我這麼思想複雜和消極的媽媽,
而我的完美主義要嘛就會加到他們身上,
要嘛為了他們過得快樂,我會提自己的心理折磨死。
此時此刻,我多想智力低一點,情商高一些,
猜著、摸清、看透、說穿的東西少一點,
這樣的話會快樂許多。
這一刻,很想有個對的、懂我的、又有智慧的人能跟我聊聊天,
幫我分析一下,能給我“叮”一聲的指引,
但我想不到那人應該是誰。
除了最近特別讓我困擾的上面說的這一點,
其實30的想法轉變還包括了發現20多時所追求的一些東西,
現在顯得很淡然,感覺並不是那麼重要,
達成了的滿足感,也沒有以往的大。
又隔了一段時間再回來新聞台這邊,
是想抒發一下關於爸媽、小孩的點,
其他的轉變細項,暫不詳記了。
希望新聞台一直不會倒,不會關台,
新聞台小天使要一直在,
不會像myspace的曾經那天,
把很多人的過去多年回憶,一個瞬間就突然歸零。
這裡,可是我最重要的青春,我成長的過程。
(照片攝於今早剛回來,與媽媽去的釜山旅行的蔚山竹林)
最近其實有點討厭資訊雜亂的網絡,
有獨處或與重要的家人或朋友相處的時候,
就想放下手提電話,什麼平台也不瀏覽,什麼訊息也不回。
工作關係,常都要看很多新的資訊,
看多了人會變“聰明”,這包括能把很多範疇的事情的前因後果,
在“融會貫通”後猜出來,想明白,實證清楚。
這也是我近來也有點討厭所做的一些工作內容、人事和環境的原因。
看破了一些關係,看透了而失望了一些人,需要些時間調整自己。
同時發現,我的世界,似乎已不再因“無知”而容易快樂簡單,
這陣子我反而因為“聰明”而心緒複雜和難過,
這難過的意思,用英文較易說明確點,difficult to live for life.
我一直認為自己對“life”(在人世間走一趟)有著很明確的認知和方向,
這點到現在也是不猶疑。
而我走著的方式,或許對別人來說是自私的,但我為自己負上了責任。
回到標題,30歲的我,想法改變了許多。
像以前說過的,成長,從來不是追求過來,而是發現出來的。
一大堆書本和網絡文章,
還有在去年引起大家討論的電影版《29+1》都會說出女人在30歲會產生很大的變化,
我沒看過舞台劇,而看電影的時候,正是我30歲的時候。
對裡面表達的觀點和想法,我沒有太大驚喜和感嘆的反應,
因為那些在我30以前已領會了。
或許這是為什麼在我20多的時候,
總會偶爾聽到別人形容我思想年齡與實際上不一樣,
也為什麼像上星期參加一個活動時,
一位把我認出來的聽眾說一直以為我是個有點年紀的人,
她說因為很多時聽我表達的想法,根本不像一個“年青人”。
我很感謝她說覺得我“有智慧”,
感謝是因為這本也是我一直追求自己是個有獨立想法的人,
Sophia這名字,在取名的時候不知道,後來查字發現原來解作“有智慧的女人”,
回看以往,也算是對得起自己,想做的事情,也算是讓自己努力過和實踐過。
啊,又回到標題,那今年30的我,到底想法上改變了什麼?
那個“愛”字。
我沒小孩。之前會說“我選擇不生小孩”,現在會說“我還沒選擇生小孩”。
選擇不生小孩,是想對自己負責;
現在換成了還沒選擇生,就是因為這想法上的改變,到底我在愛誰?
對思考“為什麼要和為什麼不生小朋友”的透徹度,我猜我也能名列前茅的,
所以所有勸過我的人說的道理,我都懂,也明白他們在用著經驗和幻想來為我好,
但能站在我的想法和我想怎麼在人生走一趟來思考的人,真的不多。
我愛我的爸媽,這我到現在一點也沒為自己猶疑過,
我無法用言語表述我心裡對他們的愛,感性、情感面的那份愛。
我知道,愛,更多是用行為去呈現的,
所以我很想在我長大成人後,爸媽的人生能由他們自己掌控,
時間都用來做他們覺得快樂的事情,
只要前題不是會傷害到家人利益的關係的就好(我指黃、賭、毒)。
只要看到他們在微信里的家人群組、在朋友圈曬出他們過得有多開心,
我就自然會同他們一齊開心,也為自己實現了目標而滿足。
“但”字出來了。
我結婚了四年半,前兩年是多明確和堅決的告訴我爸媽,
我不想生孩子,也說明了為什麼不想生。
這一年多,特別是我30的這一年,我壓力好大。
我發現“愛”字,是會為所愛的人帶來壓力的。
我對“愛孩子是人的天性,愛父母則是一種孝道和選擇。”是抱絕對認同立場的。
爸媽知道我說過其中一個不生的原因:
我了解自己的脾性是個怎樣的人,也是偏完美主義者,
不想有孩子,是希望自己不會因為愛孩子的天性,
容易遷怒於老公和會幫我湊小朋友的爸媽;
爸媽第一反應一定會說,沒所謂的,這是正常的。
但,這正是我做人的痛穴。
我不在意的人,我無所謂,
但如果對方是我在乎的人,而我因為自己的失控而讓對方難受,
這種自我責備是最折磨我的地方。
以前我以為,老爺奶奶不會理解是正常,但我爸媽應該是能理解我的。
而最近,我們在規劃家庭旅行,
我曾在群組跟爸說:“爸,我想陪你和爸媽多去一點旅行,多看看世界。”
是的,去哪裡旅行,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旅伴,
所以很多第一次去的地方,我都特別希望身邊的人能是老公,
這也是一個不想因為有小孩而讓自己和老公感情變質而不想生的原因,
但先不談這點。
而跟爸說的那句話,就是希望他們能感受到我們子女是在乎他們的,
是想陪著他們的。
而剛才說的那條訊息,爸爸的回覆是“女,但我想湊孫多過想去旅行。”
我看到的一刻眼淚直接下來。
再回想之前一次在家裡和爸聊天,
他說“女,有一次賣報紙的阿姨問我為什麼還沒抱孫,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我心揪了一大下,回家後又是眼淚下來。
今天剛和媽去完釜山旅行回來,旅程中和她掀開來的聊天了一大篇,
她提到他們不應該成為我們的負擔,我們不用為了“愛父母”而生活,
我們該有屬於自己的家庭和“正常”的人生。
她也說了前幾天爸和她討論今年回鄉拜祖先的事情,
三伯父和爸討論今年該誰準備祭品的時候說,今年大伯父抱孫,那應該他來辦。
這句話我覺得其實沒有影射的意思,
但爸的第一體會是,“那就是在說我沒孫抱啦”。
30的這一年,我壓力好大。
我終於明白那句電視劇常用名言“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我沒想到我努力做過的認為是孝順的事,結果遠不及有沒有“後”這件事。
這麼想不應該,這有點偏激了,但這的確傷我心了。
因為這句名言,與我的人生觀衝突得實在太厲害了。
這年的其中一個領悟,是“極大多數的人都是自私的”。
我們認為的奉獻和犧牲,細想過來,到最後是滿足了自己。
我不把這自私定義成貶義的,先讓它是中性的。
我對父母“好”,大概是因為看到他們快樂了,我就快樂了。
我們挑禮物給朋友、揀顆大鑽石來求婚、花幾個日夜來織條頸巾,
可能因為他們“喜歡”了,我們就快樂了;
我們捐了錢、幫了人,行善的滿足感達到了,我們就快樂了;
等等類似的事情,我們也快樂了。
說這“自私”是中性,是想形容這個“結果”。
做的對的話,完成這結果的過程中,別人也受惠,也是快樂的;
做得不恰當的話,這過程中的人,也可以是不快樂的,被利用來讓別人快樂的。
大概我的什麼想陪父母多去看世界,我多抽時間和他們一起,
一直只是我以為的他們會快樂,或者是一部分的他們的快樂,
但似乎並非最快樂的事情。
或許爸媽的希望我有小朋友,未來有人像我在乎他們的來在乎我,
一直是他們認為的我會有的快樂,這樣,他們也會快樂。
當然,我是知道有小孩也是有有小孩生活的樂趣,
但像上面說的,我知道自己是個什麼樣脾性的人,
生小孩不是件三五年的事情,是我要為另一個人的人生,負上最不可逃脫的責任。
“愛”,是會為所愛的人帶來壓力。
我現在總算明白了,對爸來說,抱孫子的快樂可能是對他最大的滿足。
我最近“要生孩子了”的念頭出來最多的時候,
是想“我想讓我爸快樂”的時候。
但我總覺得這是不正確的,這對未來這小朋友是不公平的,
因為生他的媽媽並非因為喜歡他和歡迎他而來到這世上的。
我沒有勇氣做這決定,也很怕後悔做這個決定。
這陣子,我心是亂的,很亂很亂。
最近我做的事,總顛覆和否定我以往“對在乎的人要好”裡“好”的定義,
讓我總是懷疑自己做人的方式。
我對自己的選擇變得不堅定,理由不充分。
我有一位好友,她是我第一次做結婚姊妹的朋友,
她的先生,不夠40歲,在周一出發去旅行的那天我收到他去世的消息。
幸好兩個女兒都大過十歲的,有自理能力,也很生性,
剛看到朋友放出來,大女寫的“給爸爸的信”裡說,
不知道為什麼爸爸要去天國旅行,選擇離開他們三母女。
我眼淚也是忍不住了。
人生那麼無常,為什麼我們都不能活得快樂、瀟灑、隨心一點,
為什麼我們要用“愛”去綁架彼此?
他們對我的是,大概我對他們的也是。
老公本來也是說有沒有孩子也無所謂,
最近他讓我感覺到他想要,但我卻沒感到我倆都準備好要成為爸媽。
我也不確定,他的無所謂,是否再也無所謂了。
也許到最後,我在乎的人只有自己,貶義的自私;
也許我不肯犧牲和讓自己受苦,為了成全別人的快樂。
我情感面的愛,大概說到底並不是愛。
那麼人的自私,是應該還是不該,是可以還是不能?
我們生了孩子,如果沒當好爸媽,是負了責任還是沒負好責任?
負責任,又束縛了多少人的一生?
小孩子不適合有個像我這麼思想複雜和消極的媽媽,
而我的完美主義要嘛就會加到他們身上,
要嘛為了他們過得快樂,我會提自己的心理折磨死。
此時此刻,我多想智力低一點,情商高一些,
猜著、摸清、看透、說穿的東西少一點,
這樣的話會快樂許多。
這一刻,很想有個對的、懂我的、又有智慧的人能跟我聊聊天,
幫我分析一下,能給我“叮”一聲的指引,
但我想不到那人應該是誰。
除了最近特別讓我困擾的上面說的這一點,
其實30的想法轉變還包括了發現20多時所追求的一些東西,
現在顯得很淡然,感覺並不是那麼重要,
達成了的滿足感,也沒有以往的大。
又隔了一段時間再回來新聞台這邊,
是想抒發一下關於爸媽、小孩的點,
其他的轉變細項,暫不詳記了。
希望新聞台一直不會倒,不會關台,
新聞台小天使要一直在,
不會像myspace的曾經那天,
把很多人的過去多年回憶,一個瞬間就突然歸零。
這裡,可是我最重要的青春,我成長的過程。
(照片攝於今早剛回來,與媽媽去的釜山旅行的蔚山竹林)
(悄悄話)
2018-05-06 21:45:15
我也好久沒有回到新聞台了,一方面是因為之前手上都沒有電腦,用手機或是IPAD覺得打字好麻煩,這次回到台灣帶了一台電腦回來。
看到你這篇心理好有感覺,我最近也陷入這樣的情緒,要不要生小孩。。不是從父母的,是自己。。其實我不知道自己想不想,因為生小孩責任重大,我不確定自己願不願意犧牲自己像我父母那樣付出。。我有一對很好也很貼心的爸媽。。。我只是自己在糾結,或許太愛自己然後害怕失去自我。。一方面又難免擔心會不會有一天我會後悔。。。你的這篇文章,寫出了很多我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