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經不惑的四大目標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這段話大家都有學過聽過,雖然這只是孔子對自身不同人生階段的評價,但也是在勸勉後人的典範,讓人更具體知曉,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需進步到不同層面,並思考不同的問題與做法。
反觀現今社會上有不少二、三十歲的巨嬰,也有六、七十歲的老屁孩,與孔子所言的相去甚遠。
縱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步伐,進步的速度及開拓的範圍不盡相同,但孔子所言僅是一個基本標準,並非是聖人級的遙遠理想。加上現今教育普及,照理說應更進步才是,不過實際上人類心智似乎反倒退步了,奇也怪哉!
三十歲到底該怎樣、四十歲到底該怎樣……沒有人可以說一定要達到什麼樣的成就,因為出生的背景、個人天賦、所獲得的資源等等本是不同,但「心態」上,是可以趨近的,只要有心、有自我覺察及自省能力,一個成年人應該不至於淪落到巨嬰或屁孩的程度。
以我自己來說,剛過完生日邁入不惑之年了,我很清楚且篤定的知道:我的確達到了不惑---我很清楚自己的方向,也知道自己的責任(我很早就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了),從以前易受別人影響,如今他人無謂的話語在心中的份量已減輕大半(有意義的話語我還是會珍惜的放在心上)。「做自己」算是我三十歲開始就努力著的目標,現在算是達成逾半以上了吧(還不敢說完全達成,畢竟人不是完美,很難做到100%)!
在新的人生階段,我立下四個目標,有些正在做,有些還有待開啟,但這些無疑的,都是我心之所向,也應該是很多人想要或需要努力做到的吧,包括:
1.居有所
人一定要有可以回去的歸處,雖然四處漂泊感覺挺愜意的,但想想人最終只會愈來愈老,也愈來愈走不動,還是得有一個可以安定的地方。所以我的目標之一是擁有自己的房子。
2.處有定
有別於以前「不被認同就以為自己是錯的」的心態,現在在心態上要更為安定,不怕不被別人認同,就算被別人認為是錯的,但也不見得真的是我的錯,也許是對方價值觀偏差,用這樣更全面的方式去思考判斷,也讓自己的心更為堅定。
3.養有健
健康是一切的根本,無論在飲食上、睡眠上和體能活動上都該多加注意。雖然四十歲還不算老,但維持健康不分老幼,把本錢顧好對未來自是有益。
4.行有力
大多數人的人生從小到大一直被學業、事業綁住,我想早點退休到處走,可是要等到退休才開始起步也太晚了,難保屆時身體狀況允許,所以現在開始會增加給自己放假出遊的時間,以出遠門為主(以後老了就算還能走動,可能也出不了遠門,只能就近走走)。
上述包括物質(房子)、精神(心態安定),還有健康及活動(人要活就要動),這些都是每個人需要的。未來人生道路有多長,我們不甚清楚,但想在未來路上走得平穩,這是我們都希望的。
在不惑之下,可以省去很多無謂的想法,避開走遠路浪費時間---因為也沒太多時間可浪費了。
我看過一段文字寫得好:
「人到了四十歲,咀嚼了事態的冷暖,感懷了歲月的無情,往事悠悠,四十年彈指一揮間,在經歷了許多疑惑、彷徨、振奮、欣喜之後,是沉思,是恍然大悟。
少了激情,多了沉穩;少了衝動,多了冷靜;少了煩惱,多了理智;少了放任,多了責任;少了盲從,多了自我。
四十歲的人是十分理智和清醒的,對外,他明白了社會;對內,他明白了自己;對自己,他明白了責任。」
總結幾個關鍵字:理智、實際、自我、責任。
也就是說,四十歲之後理應會愈活愈踏實,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該做什麼以及如何做,減少外在的紛擾,相對的,自我得到安定,「內心會有一種淡定的力量去應對外界」就是在說這樣的情境。
有人會覺得四十歲步入中年會慌會緊張,甚至覺得開始「老化」。我倒覺得慌什麼,比起「老化」,「退化」更可怕,例如我上述所說的巨嬰、老屁孩,就是「退化」。況且,四十歲就會使你感到心慌的話,那五十歲、六十歲、七十歲又該怎麼辦?
時間是不可停止的,年紀也會不斷增長,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浪費光陰,盡己所能去實現所謂的不惑、知天命、耳順,進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若能一一做到,又怎麼會慌呢?又有什麼好慌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