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朱日記 20240721_追求卓越 也要學習面對失敗
有人說新世代的學生是草莓世代,經不起壓力或是挫折的考驗,我不知道這樣的說法對不對?但是我跟台大的老師聊天時,老師提到有很多經不起壓力的學生選擇輕生,這個數字比以前還多!而且現在學生的價值觀也有很大的轉變,以前老師推薦學生去大企業實習,是要讓學生累積經驗與美化資歷,但現在學生會問薪水如何?這讓老師覺得劃錯重點…
我跟公司實習生閒聊的時候,他跟我分享他去中國跟北大光華學院的學生交流,他覺得對岸的學生實力真的很強,可能就是每一省最頂尖的人才,他們學習速度很快,但是在玩桌遊的過程中,他發現對岸的學生無法接受輸,情緒反應會以為是世界末日,但不過就是一場遊戲而已,反觀台灣的學生,對勝敗不是那麼在意,這是他觀察兩岸學生在面對挫折時的反應。所以無論是中國的學生或是台灣的學生,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除了成績與品德之外,如何教育孩子面對失敗,一定會有遇到更強的對手或是自己無法掌控的條件,這時候懂得調適情緒,才能讓孩子正面地看待失敗帶來的學習。
過去我孩子在美國高中交換的時候,她說美國學校很鼓勵學生參加各式活動,從校內社團到體育競賽、社區服務等,這些活動除了訓練團隊合作,更多的是覺察自己能與不能,如何跟隊友合作面對挑戰,如何在失敗的時候處理當下的情緒,走出失敗後再繼續下一次的挑戰,或是從社會階層中看到弱勢需要幫助的人,這些都是在課堂以外需要練習與體會的,但是如果亞洲的教育只關心成績,只是日復一日琢磨考試的技巧,衝刺個人的成績,那我們的孩子在未來全球的競賽中,免不了只會獨善其身,無法從其他人身上互相學習,也無法走出自己的舒適圈。
我跟台大的同學閒聊的時候,他跟我反應台大的師資跟其他大學比起來已經是很強的,老師的備課也準備得很充足(因為同學也很強),但是如果台大要更好,他覺得台大的老師可以多一些企業失敗案例的討論,而非都是成功案例的推崇。畢竟能在世界的舞台上發光發熱的企業是少數,還有許多的企業在競爭的洪流中倒下,他們犯了甚麼錯?有甚麼是值得我們參考的地方?同樣的道理,我們都希望孩子出人頭地、頭角崢嶸,但是當他們遇到人生挫折的時候該如何處置?我們都知道失敗為成功之母,或許我們的教育該退一步想,當人生沒有那麼美好的時候,我們可以示弱,可以求助他人,一時的失敗不可恥更是學習的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