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30 01:56:23觀雲天

探討電影「神父」裡的-宗教威權、同性戀、亂倫與罪- 一

探討電影「神父」裡的-宗教威權、同性戀、亂倫與罪
壹、前言
「神父」這部電影,是我在數年前(約1994~1995)看的電影,記得當時看的動機是對同性戀的好奇及聽說男主角的屁股很好看….等等八卦理由而去。當天看完後,由於衝擊太大,還跟同行的朋友激辯了幾天,但不外乎都在探討神父是否可以同性戀?教會制度的僵化,以及最後誰得到了救贖等等表面性的問題,1996年我在華梵大學任職時,有一次學校的地下同志社團抗議校方打壓同性戀學生,沸沸揚揚的欲鬧革命,我與美術系的學生藉此議題,在讀書會裡分享了這部電影。當時,由於是在佛教學校,學生行為也趨於保守,看完電影後,大家簡單的分享一些心得就散會,也不以為意。但約莫二個月後,美術系出現了一對同性戀情侶,讓我震驚不已,一直以為我放影片出了亂子,後來才知道,那次只是一個前引,讓她們彼此發現了彼此,而後來會在一起,也是在經歷了多種不同場合的互相試探,才讓雙方彼此認同願意在一起,並不是我一把火就可以燒出來的。

那段日子,是我最接近同性戀的一段時間,我一直不斷反覆問我自己,可不可以接受她們?因為從小到大接觸到的道德行為標準,社會風俗習慣,那把尺一直量不準我心裡的尺寸,至今亦然。不過當時我是站到她們那邊,除了資助她們「逃亡」;在學校想在逼她們退學時,也義無反顧的挺身抗議,並願意協助心理諮商輔導她們…事後想想,這股衝動都不知從何而來,而汗顏的是,所謂輔導也僅限於聽聽她們傾訴,並時時提醒她們,不要在大庭廣眾下表現過份親蜜,只要熬過這四年即可。我在華梵待了一年半即因生涯規畫理想而離職,沒有一直「盯著輔導」她們,但她們的「含蓄」表現也讓她們穩當的讀完四年畢了業,現在還雙雙出國留學。

離職後的幾年,經過了更多的歷練,待人處事方面的標準也調整了不少,加上這幾年社會環境結構的急遽改變,很多不可能的事也都有可能了,大家對於挑戰威權,或對同性戀的議題已司空見慣,不會再大驚小怪,而有更大的包容力。現在,因為要寫報告,把數年前的電影翻出來重看數遍,再次檢討「神父」影片裡的宗教威權、同性戀、亂倫與罪。

貳、關於「神父」
這部電影是這樣開始的,被開除的老神父在教堂沉思,後來竟搬了個掛有基督聖像的十字架,身邊蔟擁著天真嘻鬧的小孩子坐了公車,來到地區主教的辦公室外,以十字架撞裂主教辦公室的窗戶,「PRIEST」因此揭開序幕。神父葛雷(Greg)接替了這個老神父,到這個教區任職,並與神父馬修(Matthew)共同佈道。二人之間不論對教義解釋或理念宣揚皆大不相同,神父葛雷還發現了神父馬修沒有遵守單身戒律,而跟名為女佣,實為伴侶的瑪莉(Maria)在一起生活,兩人甚至為此而激辯,然而在他們的爭論之後,神父葛雷漸漸了解神學信仰之外的人性以及另一些社會價值。後來在與神父馬修陪同下的社區訪問,進行地並不順利,神父葛雷發現了在貧民區中孳生的種種社會問題與衝突,這不是靠信仰的力量就能夠輕易介入干涉的。而在一位教眾病發送往醫院的途中,神父葛雷兀自對他作著無益於病情的宗教儀式,以及後來見識到教眾們近似「瘋狂」的告別式行為,神父葛雷在備感挫折的情緒之下,脫下神父裝至城區同性戀酒吧尋歡,認識了性伴侶葛瑞漢(Graham),並與他發生了親密關係。

在某日,神父葛雷替一群學生進行告解儀式,少女莉莎(Lisa)在告解後還向神父透露親生父親對她進行性侵犯,神父要求莉莎告訴她的母親,莉莎不肯,神父因此要求莉莎告訴她父親,說明神父已知此事,要他住手,並請她再回來見他。而莉莎的父親卻警告神父不要多管閒事,還認為亂倫是很自然的事,一點反悔住手的意思也沒有。神父葛雷在教義倫理約束下需緊守保密原則,對莉莎的處境無法施以援手,而深深自責。而此時神父葛雷與男友葛瑞漢之間的情感,也有微妙的變化,在一次神父葛雷主持的彌撒中,葛瑞漢竟無法得到他手中賜福的餅,因而憤憤離去。神父葛雷轉而求助先前離職的老神父,老神父勸葛雷還俗,然而葛雷不從,因為他堅信上帝要他成為神父。

在一次教堂的集會裡,神父葛雷因莉莎的事縈迴腦中而提早結束聚會,在房間裡,他無助的與神交談並禱告……而莉莎的母親因此提早返家,目睹了莉莎父親亂倫的事實。莉莎的母親在憤怒之下,轉而斥責神父葛雷隱藏真相,處理不當,並詛咒他下地獄被火燒。神父葛雷再次造訪葛瑞姆尋求慰藉,但二人卻在車上親吻時被警方逮捕,葛雷認罪並被媒體頭版披露報導,看到報紙的葛雷選擇自殺一途,神父馬修適時伸出援手,在主教要求葛雷調離教區或辭去神父一職下,神父馬修乃要求葛雷自我挑戰,面對現實,重回教區佈道,一同主持彌撒,接受教友之考驗。神父葛雷請求教友的原諒,並在反對聲中主持彌撒,在施予教友聖禮時,眾多教友皆不願自格雷神父手中接受聖禮,此時只有莉莎一人走到神父葛雷面前領取聖禮,二人因而抱頭痛哭,全片至此結束。

這部電影主要演職人員有:編劇,吉米麥克葛文(Jimmy McGovern),寫舞台劇本起家,1982~1989年寫了不少電視劇本,早在1983年,他即提出這部以天主教神父情慾為故事主軸的劇本,但當時沒有人理他。接受天主教教育的吉米曾經指陳,「以前教學區內的規定就是服從,當神父問我們對未來的理想,如果答的不是他所喜歡的,他們會一直質問,甚至鞭打我們。沒錯,他們是護衛天主教義的人,但在我眼中他們不過是保守主義的可憐蟲。」
導演:安東尼雅柏(Antonia Bird),演員出身,曾經導過電視劇,1993年執導電影《SAFE》 以該片在英國備受矚目,剛完成的新作《愛妳情深》(茱兒巴里摩、克里斯歐唐尼主演)是她的第一部美國電影。

安東尼雅柏(Antonia Bird)

主要演員:
里那斯羅奇(Linus Roache)(飾演年輕神父葛雷),1993年演出舞台劇,曾飾莎翁筆下人物查理二世,演出成功及個人魅力,造成英國各大媒體爭相報導追逐的對象。曾被推舉為「英國最閃亮的一顆新星」。
Mini biography:「Began acting career with a two week appearance as a young Barlow on "Coronation Street" (1960) at the age of 11. He also played a boy with the Bubonic plague in "Onedin Line, The" (1971). Spent much of the next two decades on stage. In 1986, he had brief appearances in Link (1986) and 0089697. He was brought to attention in 1994 after appearing in the BBC TV series "Seaforth".」
里那斯羅奇(Linus Roache)

湯姆威金森(Tom Wilkinson) 湯姆威金森(Tom Wilkinson)(飾演中年神父馬修),是個出色的舞臺劇和電影演員,曾憑藉《光豬六壯士》和《莎翁情史》兩度獲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表演獎,新作《在臥室》(In the Bedroom)贏得聖丹斯電影節評審團特別大獎。
Mini biography:「A popular British character actor, Tom Wilkinson was born on December 12, 1948, in Leeds, West Yorkshire, England in a long line of urban farmers. Economic hardships had forced his family to move to Canada for a few years when Tom was a child. After he had returned to England, Tom attended and graduated from the University of Kent at Canterbury with a degree in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Tom first became active in film and television in the mid-1970s, specializing in playing men suffering from some sort of emotional repression and/or pretensions of societal grandeur. In 1989 his daughter Alice was born, and in 1992 his daughter Molly was born, both with actress-wife Diana Hardcastle.」


勞柏卡萊(Robert Carlyle)
勞柏卡萊(Robert Carlyle)(飾演葛瑞漢),曾演過的電影有,肯洛區導的《底層生活》,BILL FORSYTHE執導的《BEING HUMAN》,大衛海曼導的《SILENT SCREAM》。
Mini biography:「Robert Carlyle was raised in Maryhill, Glasgow by his father, Joseph, after his mother left him when he was only four. At the age of 21, after reading Arthur Miller’s ’The Crucible’, he enrolled in acting classes at the Glasgow Arts Centre. In 1991, together with four other actors, Robert founded the Raindog theatre company (named after Tom Waits’ album ’Rain Dog’, one of Roberts favourites), a company dedicated to innovative work.」

參、宗教威權
挑戰宗教威權這點開宗明義的從影片序幕一開始,被開除的老神父抱著十字架衝向地區主教辦公室的窗戶,即表露無遺。神父葛雷甚至在住處的聖經裡,隨手翻到一張類似單字拼字遊戲卻又充滿火藥味的紙條,「PRIEST PIT、SPIT、SPITE、TRIP、TPIPE、STRIPE、STRIP、RIP」,這些單字拼起來很類似,意思也很有藐視味道,最後十字架的圖形上釘著「RIP」(安息吧!)這個字,這像是老神父或是神父馬修的傑作。後來神父葛雷對於神父馬修在望彌撒時發表類似對於工會的支持言論表示不滿,凸顯出編劇或導演企圖對於宗教的定義與價值進行全新的探討,入世與出世的宗教意義究竟熟是熟非?宗教的意義是否僅只在使人的精神有所寄託的定義?抑或是有更積極的勸世的功能?


神父馬修在這部電影裡,是反對宗教威權的最佳代言人,他違反單身戒律而與女子瑪莉同居(甚至更早在南美洲佈道時,也在當地和女子同居);他對人權及對信仰的道德觀,積極的入世,與傳統神父只會作道德指引有著明顯的不同;神父葛雷在為莉莎的告解無技可施,詢問他的想法時,他提出「暗示」這個方法;當神父葛雷同性戀的事件曝光後,他更力邀葛雷一起主持彌撒,一同面對難題,甚至將「太英國、太保守、太畏於出醜」的教眾趕出教堂。神父馬修彷彿已經看穿了這種威權制度,他痛批教會的不切實際,與民眾隔離,傳統的教會往往具有高高在上的傲氣,他們相信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是人的救贖者,他們相信靠著傳統的告解、彌撒、受洗、聖餅聖水等等的儀式、聖物、戒律便可以替人類得到救贖,而神父馬修則抱持相反的態度,他關心勞工、教育民眾政治,甚至認為這些救贖者實際上也是需要被救贖的;神是萬能的,而神父不是,神父只是凡人。

在本片中,導演並非要一舉推翻所有羅馬教會傳統及在此傳統中所添加的規條,他真正要反抗的是將這些東西「絕對化」、置於比基督更高的地位。正如神父馬修所針砭的:某位英國法官寧可讓一個無辜的人在監獄裡度過餘生,也不願看到大英律例被批判;教皇、主教、教會、誡律都變的比基督的教導更重要。因此,神父葛雷在同法庭裡對於自己同性戀的行為是「認罪」,而非狡辯,因為無法叛逆告解守密的規定,而對於莉莎母親的責難,只能逆來順受;在教會守告解密這個規定的意義可想而知,因為若非如此,教徒們是不可能向神父說出自己內心深處的懺悔。但因守密而可能出現的某些困境,神父們顯然在神學院中已有所演練及討論,如葛雷所說:若有人在告解時說他在聖餐酒裡下毒時該怎麼辦?「照樣喝!每個人都信心滿滿的說。……但現在受苦的不是我,是別人……」葛雷對他的同志愛人葛瑞漢這麼說。上帝在莉莎的苦難中,竟然沈默。葛雷憤怒地對著房裡的耶穌掛像說:「說話啊!別只像個偶像一樣掛在那裡!……你一定會說出來的!……你會說你和她一起受苦……」,莉莎的媽媽因提早回家發現了父親性侵害的事實。此時,神父葛雷的禱告也到尾聲,上帝彷彿已經為這件事說話了。


這一段可以再度證明導演並不願斷然否定傳統中的人為制度,他的可能用意,其一是要說:任何的制度和規條都有不夠完全的地方,但是在這個宗教裡,不完全的制度和規條既不能取代神的完全,亦無法限制神的完全;其二,葛雷真正開始強烈的意識到馬修所強調的所謂「社會的罪」與社會正義的重要。神父馬修正是如此,他雖然反威權,但對於最隱私的違反單身戒律與女子同居一事,也是無法大方公開,在同性戀一事表態支持葛雷後,座車亦遭地區主教懲罰性的沒收拖吊。


鄭曜昌
2002年0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