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百里說:他恨透台大電機系了!?事實是這樣嗎?
林百里說:他恨透台大電機系了!?事實是這樣嗎?
跟大家分享一下,為什麼你要唸大學的這件事情:
從幼稚園到國小,在到國中,我們念書所學習的是,了解這個世界運作的工具與透過教育學習基礎工具的運用,如語言,基礎數學。(可惜,爸媽都只關心分數,結果你屁股經常都很痛。)
到了高中,現在的高中是告訴妳,這個世界有哪些層面,在這些層面中,你所會運用到的是哪些知識與技術。(可惜,被分數害很慘,因為有升學考試的關係。)
到了大學,大學到底要學什麼?教授到底要敎什麼?
這問題我想有99%的學生不知道!?
上課時很多學生都會覺得教授都搞神秘,讓你覺得教授好神,結果你一頭鑽進去,還是搞不懂教授為什麼要這樣敎,其實教授扮演是引導的角色,引導你能夠進入看懂門道、使用分析工具、做出結論驗證、同時根據結論採取相對應的技術去執行所看到所驗證的問題。
一、所謂的看懂門道,就是知道問題是什麼?其中分成:1。問題是怎樣產生的2。造成問題產生的因素是哪些?3。這些因素的由來是什麼?4。問題的對象是針對誰?
比方:看一個設計作品,首先我們看:1。為什麼作者要這樣做,這樣做的緣故是什麼?2。作者是為誰而做?(針對哪些消費者)3。作品是如何被製造出來?(運用了哪些技術與知識)。4。這個作品是否是成功的作品?(也就是作品的效用跟製造者的成本關係。)
二、分析工具與解決問題:
當我們看到問題,勢必就產生這些問題如何來,怎麼來,影響多大及如何解決,因此大學教育裡面教授的就包含了分析工具,這些分析工具,若大家稍微細心可發現,每個學科的分析工具都可以互通有無,包括:量化,統計,理論,數學,幾何分析,而透過分析的工具,我們把問題純化,依序分析的結果判斷,哪些是主要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因此解決了如何來與怎麼來的問題。
當我們知道問題怎麼來如何來,自然從當中找出關鍵因素,所以如何解決問題的主架構就此建立,在針對解決問題的架構,分別使用各種不同的解決方式,從當中尋找出最適的解決方案,在從最適方案中找到最佳的組合工具。
三、執行(能力的培養):
當我們知道最適方案與最佳組合工具,接下來就是執行的問題,執行單一人是否能夠達成,也許可以;也許不能!
因此,大學教育裡面都要學生分組討論,研究個案,針對個案發表報告,其關鍵就是在訓練執行的能力。
因前述雖然一人也許可以,但是問題的產生可能是多樣化,而人很難能夠全才,因此就會產生團隊,而團隊的執行又依據組成的個體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創意不同,思想不同,行動力不同等,對於執行能力分別各自影響,而執行能力的關鍵,就在於各自能力的培養,因此這裡就產生技術的問題,當你具備了門檻的技術表示你能踏入門檻,但不足矣解決更深的問題,這就是為什麼還需要區分碩研所與博士班的差別,因此對應解決問題的方案,就必須具備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
以上就是笨蛋從笨蛋的世界中去了解大學到底在做什麼的內容。
結論:別讓修學分成為你主要的目標 ,而是要先搞懂你為什麼要學習,學習的目標與學習的態度,則決定你所學習的成果與可被應用執行的廣度與深度。
另外我們可以從風險的角度去看,人們一出生就面臨到生存的風險。而風險分為不可控的風險與可控風險。
不可控風險:如天災地變,大隕石墜落,全世界人類都往生,走路不小心被飛落的盆栽砸到、人類老化等。
可控風險:開車速度快慢的控制、喝不喝酒開車的選擇、穿哪種鞋子比較不會被釘子扎到的控制。
大學教育是針對可控制風險的問題分解、管理、分析與解決方面著手。
如:有些人長得美、長得帥、會表演、性格優異,這些都是人們各自的天賦,而天賦在某個程度上可以降低風險,比方說:要是你雄壯威武,在打獵時代,你生存的風險降低,生存率提高。但終究會老化!
而針對於現代社會,男女比例懸殊,所以長得美這項天賦,大大降低生存風險,但雖然有機會因為長得美容易嫁出去,嫁入豪門或被包養,但我們都知道美麗這種東西,大多數是隨著時間成反向變動,也就是當妳越老,妳的美麗就會老化,最後變成ㄚ罵。
而學習就具備了技能,技能相對於美麗來說,是屬於可以長效的降低生存風險,因此我可說,大學學科主要學習的就是(1)學習看懂風險與分類風險(2)學習分析風險(3)學習降低可控性風險。
由此就可降低我們生存上的可控性風險,至於不可控,隨著人類知識與科技的進步,其範圍會漸漸縮小,不過人畢竟不是神,甚至可能因為想要控制不可控之風險,反而使之範圍增加。
努力吧!大家!
上一篇:我看了塞德克˙巴萊上下集!
下一篇:以正義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