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移民史中有關"無唐山嬤"相關討論與問題之釐清
客家移民台灣的歷史記憶
http://www.hakkaonline.com/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1594&fromuid=5362
....................這裡自然讓人想起台灣民間流傳的「有唐山公,無唐山媽」的說法。陳孔立教授曾撰文對此表示懷疑,11筆者也有相同的看法。應該說,清代台灣漢族移民人口中性別比例嚴重失衡是不爭的事實,但不等於說所有移民都只是男性一人渡台,攜帶家眷舉家東渡的例子也可見到,尤其是清朝中後期台灣土地的開墾日漸成熟,全家渡台的例子就更加增多。筆者在台灣訪問時,曾見到一份渡台契約就是這方面的明證:
立請約人彭瑞瀾。今因閤家男婦老幼共九人要往台灣,路途不屬(熟),前來請到親羅亞亮親帶至台灣。當日三面言定:大船銀並小船錢,總鋪插花在內,共花邊艮(銀)三拾壹員正。其銀至大船中一足付完。其路途食用並答(搭)小船盤費系瀾自己之事。此系二家甘願,不得加減。口恐無憑,立請約付照。
批明:九人內幼子三人。
見請代筆兄瑞清
嘉慶九年正月二十五日立(花押)
------------------------------------------------------
有關 "有唐山公,無唐山嬤" 的相關資料
https://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270035828349
.........乾隆二年(1737)戶律又規定,漢民不得擅娶番婦,番婦亦不得牽手漢民。違者, 即行離異。 起因乃是因為羅漢腳藉入贅平埔族(母系社會)取得土地後,不但違反漢人不可進入平埔族地界開墾的禁令,且常引起漢人跟平埔族人的糾紛。 因此"有唐山公、無唐山媽"的情形在1737年戶律規定之後必定減少甚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