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臺灣語言這個陳年老話題又被炒得沸沸揚揚,有人堅持台語不是閩南語,認為稱台語為閩南語是歧視臺灣人,是去臺灣化。因為瑞士的地理環境、面積,及族群結構和臺灣類似,臺灣有不少人期望臺灣能夠成為東方的瑞士。筆者認為臺灣要成為東方瑞士,得先學學瑞士人的氣度。
瑞士面積比臺灣稍大,也是多山,有四種官方語言,瑞士德語(人口約佔六成五)、法語(二成)、義大利語(百分之七)、羅曼許語(百分之零點六)。瑞士德語事實上是許多方言的總稱,瑞士政府另訂有瑞士標準德語,以利各地說這些方言的人士溝通及方便其他語群人士學習。儘管操瑞士德語的人口占絕大多數,私底下也認為他們的話就是瑞士語,但基於語群平權考量,官方文書還是稱之為瑞士德語,不稱它為瑞士語。
臺灣閩南人、客家人、外省人、原住民的比例和瑞士類似、。政府從二○○三年頒佈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將語言學習領域分為國語文、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語及英語,並分別規劃有課程綱要。閩南語的課程綱要也是經過學者再三斟酌才定案,當初會用閩南語一詞,也應該是考量語群平權的結果。
臺灣許多人習慣稱閩南語為台語,但課程綱要既然訂為閩南語,教育部官員要求教科書廠商依照官方文書改台語為閩南語,是他們盡責;以前的官員沒有這樣要求,是怠忽職守。如今依照課程綱要辦事的教育部官員,被扣上去臺灣化、歧視臺灣人的大帽子,而遭所謂的本土社團興師問罪,請問以後要政府官員如何依法行事?
套一句老臺詞,「瑞士能,臺灣為何不能?」一言以蔽之,瑞士能,是占絕大多數的瑞士德語群懂得如何配合政府語言政策,不以大欺小。
臺灣要成為東方的瑞士,占臺灣絕對多數的閩南語群的人,必須先學學瑞士德語群的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