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30 04:00:00天光
【政論哲學】政治觀點的首要品德
【政治觀點的首要品德】
無論是否專業,提出政治觀點時,首要的品德就是「理性」。
如同「誠實」是所有言論的首要品德那樣,對於事情的看法,較難說有明確的真偽,因此,「觀點」的首要品德就是「理性」。
凡是欠缺足夠冷靜理性的人,無論自認立場多麼正確,幾乎都只能把事情搞砸。而只要是保持冷靜理性的人,無論立場多麼可議,首先就已經用「態度」增強了自身的說服力。
網路上有不少談論頭頭是道的人,看似理性,卻無法容忍不同意見,情緒容易跟著起伏。這樣的人,偶爾難免有失控的時候。當他情緒失控時,可能就會罵人,無論帶不帶髒字,語氣都會充滿不友善的攻擊性。當出現此徵兆時,他的言論說服力首先已經降低了。而如果他進一步做些過度反應的動作,例如封鎖你,則他的言論說服力會下降得更多。
假設雙方本來只是針對同一問題展開辯論,且彼此尊重。那麼,辯論的雙方都能獲得智慧的增長,因為真理越辯越明之故。然而,如果其中一方以上因太過在意求勝,情緒起伏劇烈,如此,這場辯論就可能失焦,而情緒失控的一方將無法獲得智慧增長的利益。
最可笑的是,人性的脆弱往往超過人們的想像。有些人明明是因為自己的邏輯站不住腳,被對方指出漏洞,本該感謝對方才對,卻因此惱羞成怒,指責對方。
這類惱羞成怒者的成因,有很高比例是因堅持認定自己的論點正確,但又苦於無法駁倒對方,反而十分恐懼自己被駁倒,急切之下,用罵的比較快。這是原始的動物性本能作祟,藉由虛張聲勢來欺騙自己與對方,意圖嚇跑對手,好讓自己獲得安全感。
從佛法的角度看,「辯論」是快速提升彼此智慧的捷徑,但也充滿危險。
危險的原因在於,許多人無法在辯論時完全避免「貪、嗔、痴、傲慢、疑忌」這些負面心態運作。因此辯論的場合提供了這些無明眾生增加無明習性的機會。在此情況下,這樣的人就可能會造語言上的「口業」、以及心態上的「意業」。
然而,對於在辯論時「心如止水」的人來說,只要幾乎完全沒有生起「貪嗔痴慢疑」的負面心態,則大致上沒有口業、意業的問題。
同時,更進一步地說,如果辯論的一方不僅心如止水,還能做到「深刻觀察對方的無明,利用最巧妙的方便手段,循循善誘,引導對方發現智慧真理」,則不僅沒有造業,還有極大的功德。因為這樣的人已經是在扮演「善知識」的角色。
依照佛法,只有具備菩薩心量及智慧的人能夠扮演「大善知識」。這樣的人,能夠破除眾生迷闇,引導眾生發現自心光明智慧。
光明智慧之心,威力遠比表面上的邏輯推論或直覺經驗更強大。因此稱為「不可思議」的般若智慧。
「不可思議」這成語,本源就是出自佛經。不只可以翻譯為incredible,更含有unimaginable、undoubtable、unlimitable、undefinatable...等意涵。
而世俗上的任何智慧,都無法超越上述「不可思議」的般若智慧。
從西洋哲學觀點看,近似於(但不完全等於)所謂的「本體」。
2021-01-11 FB
凡是你想控制的,其實都控制了你,當你什麼都不想要的時候,天地都是你的。http://www.tadarise.tw/shop/extra-super-tadar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