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0 04:00:00天光
【該不該用核電?】台灣能源問題的根本癥結是什麼?
【台灣能源問題的根本癥結是什麼?】
問:近來有某些企業家一再鼓吹台灣要大力使用核能;理由是台灣半導體業要發展,很耗電,會導致台灣缺電。然而台灣的綠能佔比提升速度極慢,綠能發電成本也太高;化石燃料空污太嚴重,所以只能核能這種「最乾淨、最便宜、很安全」的電力。請問這說法對嗎?
答:
第一、核電並非「便宜、乾淨、安全」的電力。宣稱核電很便宜的人,其實沒有計入下列五種成本:
a.核電廠興建的成本。
b.核電廠最終除役的處理成本。
c.核廢料真正進行處理的封存成本、運輸成本、維護成本;以及核廢料污染環境造成的成本。
d.核電廠輻射造成的環境成本,與人民健康成本。
e.核災風險成本。
第二、台灣目前所能使用的發電方式,主要只有三種,三者各有優缺點。
綠能:最大優點是乾淨。但平均成本較高、依靠天氣不穩定。最大困難:台灣土地稀少,若要全面普及建置綠能設備,土地徵收成本相當昂貴。
核能:最大優點是供電穩定。缺點是太過危險;且核廢料對台灣來說,幾乎無法處理,勉強處理的成本極高。
(台灣是地震、颱風、海嘯相當頻繁的地區,土地稀少卻又住了全球最稠密的人口,承受不起任何一次福島或車諾堡事故;此外,戰爭期間,核電廠會變得超級恐怖;別忘了中共的如果發動對台戰爭,目標就是「留島不留人」。核電廠正好幫助共軍清空台灣人口。)[註]
化石能:包含燃煤與天然氣。最大優點是技術成熟,兼顧成本低廉與穩定性兩者。
缺點是空氣汙染、排碳高、以及偶爾的爆炸風險;且燃料運輸路線必然有國安風險。
(切斷燃料運輸路線一直都被中共設定為戰爭開打前夕逼迫台灣投降的手段之一。)
上述所有能源困境,最根本的原因都指向同一個:就是台灣的土地太少、人口太高、經濟發展卻又依賴高耗電的科技製造業。
簡而言之,若要以「供電穩定」為前提來決定我國的能源政策,則台灣被迫只能在三種代價之間取捨平衡~[電價成本、空污與環境成本、國安風險成本]。
了解上述脈絡之後,就會明白,要化解台灣近年來的能源日益吃緊的問題,只有幾條路-
(1)政府大量投入資金,提高收購綠電價格以及土地徵收補償金,搭配各項政策,提升建置綠能的誘因,吸引更多民間資金願意投資綠電以及購買綠電。
(2)加速將燃煤汰換為天然氣;減少空污。並且加速汰換老舊不穩定的輸配電線,更新成效率更好、穩定性高、韌性高的輸配電網。
(3)立法規定碳費徵收後,優先分配挹注於種植樹木、綠能發展、以及「汰煤換氣」領域。
(4)政府宣示未來永遠不再興建任何新增核電廠;但委託專業核安團隊,全面檢查現有的核一二三四廠,評估核一二三廠延役或核四廠重啟,是否可行、成本為何、延役年限為何、災變風險多高;最後推出一份「真正不預設立場,純粹在專業上就事論事」的總結報告,以作為未來20年間台灣「核電政策」的最重要參考依據。
(5)推出政策,鼓勵人們不要再購買汽車,改以大眾運輸或低碳的運具(如自行車、電動機車)代步。
「汽車減量」有助於減少汽油需求,不只可以改善空污,還可減少國家能源總成本。
(6)投資於新科技解方:例如最新的太陽能技術,已經可以做到比燃煤更便宜;儲能設備已有成本低廉的普及方案。核融合技術目前還早,但台灣現在就必須培養相關人才,否則到時候會來不及跟上。
(核融合發電廠,至少再5-10年才有機會正式成為能源供應設備,但成本仍可能過高,商業化相當困難。真正要普及,開始取代現有的核分裂電廠;估計可能還要30-50年。)
(7)其他創意想法:例如,將台電部分業務民營化,可提升效率;從菲律賓輸入綠電,可解決土地不足的問題;用氫能車代替電動車,進口氫能,可減少國內電力需求;....等等,這類方案是否可行往往見仁見智,應該多方討論。
以上2024-10-30 FB
[註]核電廠在戰爭中的風險
台灣的擁核人士絕大多數對俄烏戰爭缺乏研究;根本不知道俄軍佔領下的核電廠的面臨多險峻的局勢!
有人拿戰爭期間火力電廠遭到轟炸的嚴重性來比擬核電廠遭轟炸的情況。事實上,兩者完全不可類比!核電廠的爆炸影響後果遠超過火電廠百千倍以上!這些想挺核電的人竟缺乏基本的「災禍規模比例」常識!
戰爭期間,核電廠如果遭到誤擊,雖然沒有如同核子彈那樣的爆炸威力;但是核輻射污染範圍卻可以高達方圓數千公里,這一點與核彈造成的輻射污染本質相同。
就算核電廠再怎麼號稱超強耐震、抗海嘯,也都只是圍阻體的作用。圍阻體基本上擋不住戰爭時期故意的猛烈連續砲擊、飛彈襲擊、或是空中轟炸,尤其是鑽地炸彈的轟炸。
我們不難想像,假如日本福島核電廠是因戰爭發生導致核電廠遭到砲彈或飛彈誤擊,情況會有多慘重!?
福島核電廠在2011當年還沒完全爆炸,只不過受到311地震海嘯衝擊,發生了氫爆,(還不是遭受到砲擊!),核輻射外洩就可以如此嚴重,影響至今!不僅福島核電廠周遭無法住人,整個環太平洋週邊,都受到福島核外洩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