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06 14:28:02solesoul

合唱曲「遺忘」與其情傷療癒應用初探﹝下﹞

 歌的起源為何?人類是在甚麼樣的情況下開始唱歌的?人類開始唱歌已有多久?總共唱出多少歌了呢?
 天覆地載,物種號以Mega(百萬),而人類部族,亦凡成千上萬,並各有其語言。由現今中外諸多演員乃至模特兒等演而優則歌的現象,吾人可推而得知,人只要會講話,就會唱歌,甚至只要有嘴巴,就能唱歌。因此,諸方人族皆必各有其歌。然可惜的是,懂得言語的人族多,會用文字來作紀錄工具的就少了。而我們都知道,以人類長久的文明演進史觀之,文字的保存在近代之前,實屬不易,聲音乃至曲調的保存,則屬更難。所以,人類有始即有歌,但多已不存,歌曲的總量,肯定是無法統計ㄌ,別說「統計」,連「估計」恐怕都無可能,按照這個邏輯,也就是說ㄋ,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思考、探討,但已知,是不會,有結果的。不過雖然人類唱了多久的歌、唱了多少的歌?這類問題恆無解,然而「甚麼樣的歌可以傳諸久遠」這種問題,答案倒很簡單的,且你我現在正在共同解答著呢。諸友看到本文這樣的題目,願意點選連結來讀,乃至傳閱他人,以及包括有某個連五線譜都不大看得懂的人,竟也口沬橫飛地跟人家談論起藝術歌曲等等....所有這些,就是答案了。詞曲作家如何而能留下傳世之作?他的歌如能引起有討論能力的人們,產生討論的興趣,則庶幾近乎。這是近日聽歌之餘的思慮所得,無干主題,姑順便書此備忘而已。還是來談談我的情傷療癒大計罷。
 前面提到的那三個歌唱版本,其中合唱團相比,個人以為,兩團難分軒輊。但男女聲之默契,台灣合唱團似較無懈可擊。惟此曲特色是情境曲折、高潮迭起,歌者情緒時而低落哀傷,時而矛盾舒緩,時而痛不欲生,時而力圖奮起,時而氣若遊絲,時而洶湧澎湃,所以在曲勢上,其強弱對比,明暗反差,應比一般曲子為大才是。而這一部分我覺得木棉花的演唱、包括鋼琴伴奏表現都較為搶眼一些。然而到了這一「啊......」的最後高潮,則台灣合唱團雖然啊得也不夠慘烈,但相較之下,猶似略勝一籌。我直覺想到,這可能與歌者的人生經驗有關,但這完全只是猜測而已。獨唱版本節奏較快,這歌稍微加速感覺也不錯,然歌至此仍以減速為得其情,陳教授唱到這裡是慢下來了,不過「啊」得我覺得還是有點潦草。這時我又直覺了,我直覺陳教授可能終生感情順利、婚姻幸福,所以她所能揣摩的失戀之痛,也只是這麼不痛不癢ㄚ!而這,也完全祇是猜測而已。﹝萬一前輩見此,幸一笑置之﹞
 網路上另有一個香港中文大學合唱團的「遺忘」版本:(來源略)
 這一版本錄音較為專業,是立體聲。且其合聲甚佳,各聲部均甚稱職,老實說合唱實力也達專業ㄉ。唯一我覺得最大的遺憾,就是他們對曲意的理解及領悟不足,予人一派不識愁滋味的印象。但明明唱的是一首愁極了的歌呀!大概他們也知道這歌是愁的,不過聽起來總是有一種強說愁的感覺,因此詮釋得可以說是:淡而無味。尤其最後這一聲「啊」,更只是虛應故事、有「啊」而已,聽不出是在「啊」啥。我們如問歌者,為何而「啊」ㄚ?我看她是說不出所以然的。對於這個唱段﹝這一個字﹞歌者的表現,我的評語只有四字,即:以待來日。附註曰:但吾人並不樂見。
 看倌讀到這裡,或不免耐性漸失,即如吾友老靈魂,俺已略可想見伊可能正單手叉腰,作茶壺狀而責人曰:阿那個soso,你是要怎樣?這個你嫌不夠慘、那個你說不入味,好歹只是一個「啊」字而已,人家這也不是、那也不對,你那麼會「啊」,你啊來聽聽ㄚ?報告看倌,這俺不會「啊」。倒並不是俺沒失戀經驗,不能體會失戀之痛,反而是失戀太多,已經麻痺了,以之那種痛澈心肺的記憶,已比較退色,也沒那麼鮮活了。看倌須知,凡事一回生二回熟,這失戀也是一樣的,習慣就好ㄌ。所以在此要順便誠懇建議那些感情方受挫的失戀菜鳥,現在先別急著跳樓,多失戀幾次你再回頭來看就會為自己第一次失戀便要想不開的愚蠢行為而啞然失笑矣。失戀經驗其實也是粉有價值的,它讓你多想通很多事。俺想通的人生大事之一便是:「戀愛使人主觀,而失戀讓人客觀」。失戀可以讓人看清自己的,不過絕不是看「輕」自己,可別搞錯了。別人可以看輕咱們,那是他的天賦人權,但咱們絕不能看輕自己,看輕自己,是天大的不孝,此乃做人之基本常識,假如連這點基本常識都欠缺,那要跳樓,俺也不攔你ㄌ。我後來知道也承認了,愛情的發生及延續,其實有一些固定及非固定之主客觀條件ㄉ,所以以俺而言,失戀不足為奇,能談上戀愛才是咄咄怪事哩。閒言休表,續談慘叫。雖然俺不能慘叫給大家聽,不過還是能給需要表演慘叫的人一些建議的。這倒有點像男導演在教女演員生孩子一樣。假如這女演員有過生孩子的經驗,那這導演碰到行家,就不能再權充內行,只有三緘其口,乖乖閃一邊看她演的份。要是女演員沒生過孩子,那這時導演就要內行起來ㄌ,有道是沒吃過豬肉也看過豬走路,他便要一副生過孩子的樣子,可以嫌人家這樣不夠難過、那樣不夠痛苦了。
 然則,我心目中的這聲「慘叫」,應該怎個慘法哩?
 聽過莎拉布萊曼唱的”phantom of the opera”嗎?莎拉音域之廣,在這首歌裡充分展現。歌到最後,韋伯像故意要莎菈賣弄她的音域似的,讓Christine(女聲)在Phantom(男聲)的口白背景之下,以花腔女高音唱出”Ah.......”。音度逐次提昇,由卑而亢,層層堆砌,盤旋向上,讓人捏一把冷汗。此時若有一巨幅白練堀地而起、緩緩凌空,高之又高,及至天際,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倏地當空對撕而下,裂帛之聲,遂劈然迴蕩於九霄雲外矣....
 如果讀者看過這段表演的mtv,當記得莎拉的最後叫聲,是伴隨著以雙手抱頭的至為痛苦之狀。這一聲慘叫,聽了以後讓人久久不能忘懷,三月不知肉味,所以當聽到「遺忘」裡的「啊」時,我便自然而然地想到這首歌裡的這一段。當然,要唱到這樣並不是容易的事兒,我們也不能要求人人都是莎拉布萊曼。這只是參考,取法乎上而已。而且、一來ㄋ此處我們只不過是失戀,也不像「歌劇魅影」裡鬧出人命,二來、咱們東方人畢竟比較含蓄內斂,即使真的心受鉅創如割如絞,也不便表現得那麼呼天搶地,所以大概是不必像莎拉叫得那樣悽慘啦,但我屬意的「遺忘」歌裡的「啊....」,是要接近這副味道的。我認為這樣的慘叫才夠盡情、夠痛快、夠酣暢、夠淋漓、夠放任、夠解脫、夠無拘、夠恣肆、夠宣洩、夠爆發、夠狂飆、夠毀滅、夠撕裂,也才夠充分表達吾人的失戀之苦啊!
 可以說,我理想中的這段失戀者之悲鳴,是比較西方式的,直接、強烈、悲喜由之、無有顧忌,而不要傳統的、東方的壓抑、含蓄、內心再苦也要勉力維持表面的端莊穩重,多累ㄚ。明明心理已痛到極點、苦到要爆,這時應該要盡情吶喊、嘶鳴、怒號、狂吼,還有,慘叫的,你還要顧慮到自己是大家閨秀、蛋白質女孩ㄇ?不用了。你怕別人側目?別人的眼光會比妳精神正常運作重要麼?這時女孩子慣用的「要你管」戰術,還有不趕快拿出來的嗎?唯一要顧慮的,是假如我們在自己的住處這麼鬼叫,恐怕鄰居不是去報兇殺案,就是會以你超過噪音管制標準,向環保局舉發陳情,結果本來沒甚麼兇殺案的,却真的發生ㄌ,因為陳情人被你給殺了。那怎麼辦呢?難道我們要任由世間這無時無地不在的無數失戀炸彈,因苦悶無處宣洩而不定時引爆ㄇ?以solesoul如此仁心仁術,天生的不忍人之心,斯可忍孰不可忍?怎能不力謀解決ㄋ?
 解決之道不難的。我們都知道動物口部的主要功能就是進食,人類雖稱萬物之靈,猶以食為民生之首,也就是說不吃不喝人還是靈不起來的﹝整個食衣住行亦皆其他動物所共同必需,因此大部分人類之汲汲營營,與其他動物之汲汲營營其實並無二致﹞。而在進食之外ㄋ,動物嘴巴的最大功能,就是表達情感了。眼睛為靈魂之窗,而嘴巴則為人精神的門戶。思想的東西可藉人口說出,但如形諸文字,其傳達效果相當。惟感情的傳達,文字有時而窮,嘴巴除了說出語言內容,因可加上音調表現,故乃能淋漓盡致。但這裡所謂的表達,主要非指言語之表達,蓋言語是人類才會的玩意兒,難道其他動物就沒有感情、就不需表達了ㄇ?當然不是的,即使人類,也不是盤古開天就有言語。原始人類的表達方式,諸友如一時難以想像,不妨到台北動物園非洲動物區的黑猩猩家前去揣摩揣摩。如果懶得出門,或者也不用捨近求遠啦,只要用心傾聽我們身邊這些貓哭犬號,便知其實動物的叫聲都是真情流露、都是誠於中而形於外的。其他動物沒人聰明,不會表演,不會沒事哭笑做態、故做哀聲、或為賦新詞強說愁,可以說牠們都是不「叫」則已、「叫」必有物的。但我們觀察貓狗,好像率因負面情緒而嚎者居多,印象中鮮聞牠們哈哈大笑的,大概笑也是人有別於其他動物的一大特徵吧。這種原始的、直接的、野性的感情表達之於人,其實也是本能的一種表達方式,不過人類自學會使用語言以後,便漸漸習於拐彎抹角隱約含蓄的文藝式抒發,而避用,甚至是羞於使用這種直指人心的表現方式了。這就像人習慣於有衣蔽體後,遂以裸體為羞、為怪、甚至為恥了,基本上都是文明進程中某一階段累積的成見。本來人類之價值取捨、道德意識等就都植基於成見的,所以人類這種遺忘本來面目的行為雖然可惜、可笑,但也無可厚非啦。不過因我們肯定天體營之有利於人類心靈的解放,我們也相信重新拾回這樣本能原始的嘶喊,當大有益於吾人精神情緒之開脫。
 我們需得安排這些有待吶喊嘶吼的悲苦眾生,循正常管道,正當的、合法的,並且藝術的、有美感的來進行他們迫切需要的哀鳴慘叫。一個簡便權宜、立即可行的方法是,找正在練唱這一「遺忘」合唱曲的場合,將失戀者安插進去,唱這處「啊」的solo,並授以前述西式慘叫法,其要訣是要慘叫到自然而然想把頭抱起來,但並不是作做的抱頭,如果歌者心中真的有痛,這是很容易做到的。而且這處的「啊....」是adlib,哀鳴者可自行發揮,看是要如原譜這樣順著啊下來,或是啊一拍、停一拍、再接著連續啊,或先啊兩拍、停兩拍、再啊....等等,橫豎跟著情緒走便是。若其本身就是會唱歌的人,那參一腳也成,反正合唱嘛,多一個不多,不然只唱這一字也就行啦。別小看這一個字兒,前面已有謬論,當今諸多合唱團還大多沒找到適任的,現在有了這有切身之痛的卡司,他們必要深慶得人哩。
 但上面之法有一大問題,即它勢必會僧多粥少,不夠安插。因為您想,舉世之失戀者多如過江之鯽,而合唱團雖也不少,但相形之下,總是不成比例,哪來這麼多慘叫的缺呢?況且以余之深謀遠慮,已可預見,這些人以其傷心背景,為有歌吟動地哀,在這一角色上恐屆時合唱團倚重太深,結果療程結束人還是走不開,那別人哪有機會呢?總而言之,這個方法雖然簡便,但嫌被動,需依附在現有的合唱團之上,人家不收那麼多人,你就沒輒ㄌ。今為圖廣大失戀人口之生計﹝請注意此生為生命之生,比一般生活之生更要迫切百倍﹞,我們要主動出擊,創造職缺,直接就自己組團,要幾團有幾團,反正也不用甚麼成本。說起來要解決失戀問題,是要比解決失業問題簡單多了,只是人類政府一般只注重「失業率」,並未顧及「失戀率」,所以雖舉手之勞而不知圖為,只任由其遠多於失業之大票失戀人民,於慾海情波中載浮載沉、自生自滅便了,可歎可歎。失戀合唱團中,這個單字獨唱,就由團裡各人輪流擔當,當然,不免也會有啊了幾次就找到新戀情然後啊不下去的,那其他人便要多啊一下。這時主辦單位亟需注意有個問題,就是另結新歡的這一員,其實已可算暫時療癒,不宜久留,以免其他團員觸景生情,而影響到原本的治療效果。大家不妨趕快高歌一曲,送他離隊吧。
 本文主題特別提出以合唱療傷止痛,一方面乃認同集體治療之效,一方面亦考慮此社會失戀者眾,如欲各人都予以諮商輔導,怕終只是挂一漏萬,並不切實可行。而失戀者固需悲鳴,然若只作此哀聲,其于馬嘶牛哞何異耶?人之異於禽獸者幾稀,豈非因人知曉音樂乎?故何不乘歌聲之翼,於音符之間盡鳴其悲,則其悲鳴亦不勝優雅之至也。至若有人加入此合唱團,終因諸團友之五音不全而苦不堪言,余意以為,令其知人生之苦有更甚於失戀者,或能使其視野稍開,得見苦海無邊,情愛非岸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