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01 03:06:03奇蹟
<生命教練故事2>為孩子種什麼?
我發現過往的自己,對於孩子的學習,從來都只注重「內容」,卻未曾注意到,其實「品格」與「習慣」,說不定才是孩子更需要學習和建立的東西……。
林大器(碩彥法律事務所專利顧問)
幾年前有一天,二兒子到了晚上十點多,該做的事還沒有做完,不但沒做完,可以說是才剛剛起頭而已。他的動作一向很慢,怎麼慢呢?
舉個例子,國語作業要造詞,當我經過他身邊時,看見他在「屋」這個字下面寫下「房屋」這個詞和注音「ㄈㄤˊ ㄨ」。十五分鐘過去,當我再次經過他身邊時,發現他的作業進展是:在房屋兩個字下面,多寫了個句點「。」。
他並沒有下桌到什麼地方偷玩,但就在發呆之中,時間便這麼過去了。
那天,他把他媽媽給惹火了,一面盯他功課,一面把他痛罵了一頓。終於等他一切完成,上床睡覺之後,他媽媽因為罵了孩子,心情很不好,坐在沙發椅上。身為他爸爸的我,正在想,這該怎麼辦呢?這個沉痾好像無法解決。忽然,心裡有了靈感。
「老婆,我們的二兒子,給妳很大的壓力,其中最大的壓力來源,是他不能主動完成他的作業,對不對?」老婆點頭。(我為兒子申辯一下,他除了學校功課外,還要練琴、讀故事書、上英文等等,所以他的作業確實也是很多。)
「老婆,可是我們卻花了很多力氣,在盯他功課的『內容』是否完美。例如,我們盯他的筆順、盯他寫字整不整齊、盯他彈鋼琴手指有沒有站好,節拍對不對等。我們從來沒有針對他最大的問題『不能主動完成』,給他任何教導和幫助。所以,他的功課越多,我們的壓力越大。因為我們所花的力氣雖然很多,卻沒有針對問題加以解決。」聽完後老婆說對。
那晚之後,我們開始設計一些獎勵辦法,來鼓勵兒子主動完成他的作業。果然產生一些效果,雖然不盡如人意,但兒子在「主動完成作業」這件事上,算是有很大的進步了。
林大器(碩彥法律事務所專利顧問)
幾年前有一天,二兒子到了晚上十點多,該做的事還沒有做完,不但沒做完,可以說是才剛剛起頭而已。他的動作一向很慢,怎麼慢呢?
舉個例子,國語作業要造詞,當我經過他身邊時,看見他在「屋」這個字下面寫下「房屋」這個詞和注音「ㄈㄤˊ ㄨ」。十五分鐘過去,當我再次經過他身邊時,發現他的作業進展是:在房屋兩個字下面,多寫了個句點「。」。
他並沒有下桌到什麼地方偷玩,但就在發呆之中,時間便這麼過去了。
那天,他把他媽媽給惹火了,一面盯他功課,一面把他痛罵了一頓。終於等他一切完成,上床睡覺之後,他媽媽因為罵了孩子,心情很不好,坐在沙發椅上。身為他爸爸的我,正在想,這該怎麼辦呢?這個沉痾好像無法解決。忽然,心裡有了靈感。
「老婆,我們的二兒子,給妳很大的壓力,其中最大的壓力來源,是他不能主動完成他的作業,對不對?」老婆點頭。(我為兒子申辯一下,他除了學校功課外,還要練琴、讀故事書、上英文等等,所以他的作業確實也是很多。)
「老婆,可是我們卻花了很多力氣,在盯他功課的『內容』是否完美。例如,我們盯他的筆順、盯他寫字整不整齊、盯他彈鋼琴手指有沒有站好,節拍對不對等。我們從來沒有針對他最大的問題『不能主動完成』,給他任何教導和幫助。所以,他的功課越多,我們的壓力越大。因為我們所花的力氣雖然很多,卻沒有針對問題加以解決。」聽完後老婆說對。
那晚之後,我們開始設計一些獎勵辦法,來鼓勵兒子主動完成他的作業。果然產生一些效果,雖然不盡如人意,但兒子在「主動完成作業」這件事上,算是有很大的進步了。
發現品格的重要
這個事件給我一些省思。我發現過往的自己,對於孩子的學習,從來都是只注重「內容」,包括正課(學校的國語、數學等)、自學的英文、才藝(鋼琴、小提琴、圍棋、球類等)……都是如此。我卻未曾注意到,其實「品格」與「習慣」,說不定才是孩子更需要學習和建立的東西。但是我幾乎未曾在這上面,花過一分鐘的力氣。
有一本好書《與成功有約》(天下出版社),可能很多人都曾看過。書中提到一個故事:作者到一個餐廳吃飯,原該服侍他的那一區侍者太忙,沒空招呼他。另一個侍者主動前來招呼,當點完餐後,又問作者:「還需要什麼?」作者提及希望能有「健怡可樂」,但侍者回答:「很抱歉,只有百事可樂,可以嗎?」作者便說算了。
一陣子之後,該侍者帶來一罐「健怡可樂」給作者。作者很驚訝地問他:「你們不是沒有健怡可樂嗎?」侍者回答:「是的,但街角的販賣機有。」(這位侍者這樣的服務,並不會為他自己帶來任何額外的利益。在美國用餐雖然會給小費,但這位侍者並不是服務作者這一區的侍者,收不到他的小費。)
數個月後,作者又到這個餐廳吃飯,希望能坐到由這個侍者所服侍的位置。探頭看了一陣,卻找不到這位侍者。作者於是詢問櫃檯這名侍者的下落,回答是:「他已經升任我們的經理了。」
當我初看這本書時,只想到自己如何從中學習,一點也沒有和教養孩子聯想在一起。但那晚的事件之後,我才想到,這本書的內容也是在告訴我,孩子的品格教育極為重要,甚至超過他的知識教育和才藝學習。
以前我以為「孩子只要考試成績好,我就放心」,是個不正確的想法,因為考試成績好,不過是知識而已;知識並不見得是成功的關鍵。如果我的二兒子一輩子都不能主動積極完成事務,那麼即使他考試考得好,上了好學校,也不見得能有什麼大作為。
這樣的迷思,似乎不單是我獨有。當同學聚會時,我發現許多同學也都在為孩子們的知識教育與才藝教育汲汲營營。有國高中孩子的,還忙著做科展,希望將來申請學校能有所助益。沒有人提及品格教育,如果提到品格,共通點倒似乎是,每家好像都有動作慢又不能主動的孩子。
這個事件給我一些省思。我發現過往的自己,對於孩子的學習,從來都是只注重「內容」,包括正課(學校的國語、數學等)、自學的英文、才藝(鋼琴、小提琴、圍棋、球類等)……都是如此。我卻未曾注意到,其實「品格」與「習慣」,說不定才是孩子更需要學習和建立的東西。但是我幾乎未曾在這上面,花過一分鐘的力氣。
有一本好書《與成功有約》(天下出版社),可能很多人都曾看過。書中提到一個故事:作者到一個餐廳吃飯,原該服侍他的那一區侍者太忙,沒空招呼他。另一個侍者主動前來招呼,當點完餐後,又問作者:「還需要什麼?」作者提及希望能有「健怡可樂」,但侍者回答:「很抱歉,只有百事可樂,可以嗎?」作者便說算了。
一陣子之後,該侍者帶來一罐「健怡可樂」給作者。作者很驚訝地問他:「你們不是沒有健怡可樂嗎?」侍者回答:「是的,但街角的販賣機有。」(這位侍者這樣的服務,並不會為他自己帶來任何額外的利益。在美國用餐雖然會給小費,但這位侍者並不是服務作者這一區的侍者,收不到他的小費。)
數個月後,作者又到這個餐廳吃飯,希望能坐到由這個侍者所服侍的位置。探頭看了一陣,卻找不到這位侍者。作者於是詢問櫃檯這名侍者的下落,回答是:「他已經升任我們的經理了。」
當我初看這本書時,只想到自己如何從中學習,一點也沒有和教養孩子聯想在一起。但那晚的事件之後,我才想到,這本書的內容也是在告訴我,孩子的品格教育極為重要,甚至超過他的知識教育和才藝學習。
以前我以為「孩子只要考試成績好,我就放心」,是個不正確的想法,因為考試成績好,不過是知識而已;知識並不見得是成功的關鍵。如果我的二兒子一輩子都不能主動積極完成事務,那麼即使他考試考得好,上了好學校,也不見得能有什麼大作為。
這樣的迷思,似乎不單是我獨有。當同學聚會時,我發現許多同學也都在為孩子們的知識教育與才藝教育汲汲營營。有國高中孩子的,還忙著做科展,希望將來申請學校能有所助益。沒有人提及品格教育,如果提到品格,共通點倒似乎是,每家好像都有動作慢又不能主動的孩子。
從故事繪本快樂學習
每年寒暑假,有一大堆的營會可以讓孩子參加。有英語營、音樂營、圍棋營、自然探索營……,但是沒有任何與品格有關的營會。原來,知識與才藝相對起來是比較容易學習的、也是比較容易教的,所以很容易就有師資。但品格教育是難的,一來沒有人(包括我)看見它的重要,二來,又有誰有資格呢?
但不論外面有沒有這樣的資源,至少可以先從自己開始。家中有許多故事繪本,我和妻子曾使用它們在社區進行一些活動。那麼,就藉由這些活動,來讓孩子們在愉快的氣氛中,或多或少學習一些品格吧。
所以,我們設計了一連串的課程,透過從投影機播放繪本圖畫,搭配音樂,來講述故事,再藉由提問與遊戲,從中引導孩子培養品格。這樣的過程,讓孩子們覺得是一種享受與快樂。我們教導孩子們:「幫助別人,就是英雄」;英雄不需要功夫好、頭腦聰明、長得帥、有超能力、甚至不需要勇敢。要成為英雄,最重要的是幫助別人。我們教導孩子們:「看見別人的需要、為別人著想」;要有一雙會看的眼睛,看見別人需要什麼。我們教導孩子們:「多感謝、少抱怨」;從感恩的眼光看,幸福就在我們周圍。
當然,生命的改變,並不是幾次的課程就能夠達到;孩子們並沒有立刻變成願意犧牲自己、成全他人的偉人。但我相信這些活動,確實產生了一些內在的功效。或許這正確良善的價值觀確能影響他們一生,也間接影響他們的子孫。那麼,我現在所付上的一切,就實在太划算了。
每年寒暑假,有一大堆的營會可以讓孩子參加。有英語營、音樂營、圍棋營、自然探索營……,但是沒有任何與品格有關的營會。原來,知識與才藝相對起來是比較容易學習的、也是比較容易教的,所以很容易就有師資。但品格教育是難的,一來沒有人(包括我)看見它的重要,二來,又有誰有資格呢?
但不論外面有沒有這樣的資源,至少可以先從自己開始。家中有許多故事繪本,我和妻子曾使用它們在社區進行一些活動。那麼,就藉由這些活動,來讓孩子們在愉快的氣氛中,或多或少學習一些品格吧。
所以,我們設計了一連串的課程,透過從投影機播放繪本圖畫,搭配音樂,來講述故事,再藉由提問與遊戲,從中引導孩子培養品格。這樣的過程,讓孩子們覺得是一種享受與快樂。我們教導孩子們:「幫助別人,就是英雄」;英雄不需要功夫好、頭腦聰明、長得帥、有超能力、甚至不需要勇敢。要成為英雄,最重要的是幫助別人。我們教導孩子們:「看見別人的需要、為別人著想」;要有一雙會看的眼睛,看見別人需要什麼。我們教導孩子們:「多感謝、少抱怨」;從感恩的眼光看,幸福就在我們周圍。
當然,生命的改變,並不是幾次的課程就能夠達到;孩子們並沒有立刻變成願意犧牲自己、成全他人的偉人。但我相信這些活動,確實產生了一些內在的功效。或許這正確良善的價值觀確能影響他們一生,也間接影響他們的子孫。那麼,我現在所付上的一切,就實在太划算了。
下一篇:成為孩子的生命教練
關懷親子教育, 網業設計的很棒,文章內容很用心,很吸引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