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菜系─蘇菜(第四篇)
中國菜主要有四大菜系和八大菜系之說,其中“四大菜系”是指魯菜、川菜、粵菜、蘇菜;“八大菜系”是指魯菜、川菜、粵菜、淮揚菜、閩菜、浙菜、湘菜、徽菜。
蘇菜即江蘇菜,中國四大菜系之一。一般認為蘇菜內部分為四大派系:1>金陵菜(又稱京蘇菜),來于南京,製作精細,口味平和。善用蔬菜,以“金陵三草”(菊花澇,構杞頭,馬蘭頭)和“早春四野”(芥菜,馬蘭頭,蘆篙,野蒜)馳名。2>淮揚菜,來於揚州,淮安和鎮江,講究選料和刀工,口味清淡,擅長制湯。3>蘇錫菜,來于蘇州,無錫和常州,常用酒糟調味,擅長各類水產,口味偏甜。有時也將蘇錫菜細分為蘇幫菜和無錫菜。4>徐海菜,來於徐州和連雲港,口味較重,擅長海產和蔬菜。
<1>京蘇菜又稱京蘇大菜、金陵菜,指以南京為中心,一直延伸到江西九江的地方風味。金陵菜起源于先秦,隋唐已負盛名,至明清成流派。為蘇菜的一個分支。金陵菜原料多以水產為主,注重鮮活,刀功精細,善用燉、燜、烤、煨等烹調方法,口味平和,鮮香酥嫩。菜品細緻精美,格調高雅。
京蘇菜風格特色:兼取四方之美,適應八方之需,四大名菜:松鼠魚、蛋燒賣、美人肝、鳳尾蝦。其他著名飲食:鹽水鴨、鹵鴨胗肝、鴨血湯。
京蘇菜特色菜:金陵三草菜、
金陵菜善用蔬菜,以“金陵三草”(菊花腦、枸杞頭、馬蘭頭)和“早春四野”(芥菜、馬蘭頭、蘆蒿、野蒜)馳名。
<2>淮揚菜傳統上被認為是中國四大菜系之一,現在通常被認為是四大菜系之一蘇菜的代表派系,指流行於江蘇省淮安、揚州、鎮江及其附近地域的菜肴,並且彙集上述菜肴之精華,是江蘇菜系的代表性風味。淮揚菜注重刀工,刀法細膩,口味清淡,主要菜品有紅燒獅子頭、軟兜長魚、平橋豆腐、開洋蒲菜和蟹黃湯包。
在明清以前,淮安、揚州都是全國有名的大都市,都有各自的飲食文化傳統。而淮菜在隋唐之際便已是馳譽神州的中國四大古典菜系之一。明清以後,淮菜和揚菜開始相互滲透、逐漸融合,並糅合南北風味於一爐,從而形成了統一的菜系。另一說:當時這塊地區屬淮揚道,而府治在山陽(今淮安市淮安區),故稱為淮揚。
淮安、揚州、鎮江三地位於長江南北,緊挨京杭大運河,從地理上看是連接南北西東的重要交通樞紐,且自古以來就是富庶的魚米之鄉。淮安(運河漕運之都)、揚州早在隋、唐時期就已經相當繁華,當時的淮安、揚州不僅僅是文化交流上的發達,更可以理解為淮安、揚州在那個時候便已是消費集中地帶。從文獻記載中淮揚菜的聞名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和淮安以及揚州的文化交流發展、鼎盛過程一樣,曆唐、清兩個時期,且也是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間達到巔峰,借勢于兩代皇帝的頻頻南巡期間,屢屢逗留淮安、揚州。到乾隆年間,淮揚菜系已經成為全國四大菜系之一。
淮揚菜見於文獻,當自《尚書》“淮海惟揚州”始。自先秦發展至漢晉,史載揚州已是“熟食遍列”。隋唐、明清尤見繁盛。特別是大運河開鑿以後,揚州成為鹽漕兩運、物資集散和進出口口岸的水陸交通樞紐,曾排名為世界上60萬人口以上十大城市之第三位。因之,八方輻輳,帆牆林立,商賈麇集,文土如雲,經濟、文化高度發達,史有“揚一益二”之稱。加之,揚州地處長江下游東經120度左右、北緯33度上下,氣候適宜,物產在豐富;位於江河水網地區,尤饒動植物水鮮,蘇軾《揚州以土物寄少遊》詩中提及的鮮鯽、紫蟹、春蓴、薑芽、鴨蛋之類,鄭板橋詩詞中描述的鮮筍、鰣魚和“蒲筐包蟹、竹籠裝蝦、柳條穿魚”等,均比比皆是;海味產區亦近在咫尺。同時,淮揚菜另一發源地淮安,曾被稱作淮上江南,更被詩人稱作“壯麗東南第一州”。
明萬曆年間《淮安府志》記載:“淮安飲食華侈,制度精巧,市肆百品,誇視江表。”這“制度”之中,就包括飲宴規格、規矩。清代康熙年間的《淮安府志》中則記載:“涉江以北,宴會珍錯之盛,淮安為最。民間或延貴客,陳設方丈,伎樂雜陳,珍氏百味,一筵費數金。”乾隆、嘉慶年間,有關淮揚宴席的記載更多。 這些,構成了個性鮮明的烹飪原料實力。又以其集散、聚焦之地理優勢,得以萃取宇內烹調技藝之精華,凝聚吳楚飲食文化之神髓,不僅鍛煉出了世人驚歎的刀功、火功等精湛的烹飪工藝,而且醞釀出能夠適應四面八方的“清鮮平和,濃淳兼備,鹹甜適度,南北皆宜”的風味特色。從而,佳餚迭傳,美點盈市,詩文詞曲稱頌不絕,名人題詠尤難列舉,曾蒙“東南佳味”之美譽的“滿漢席”亦首見於《揚州畫舫錄》。正是在此歷史背景和經濟地位的基礎上孕育了淮揚菜,其飲食文化積澱之深厚,海內無出其右者。故而,很早就確立了中華一大風味菜系之地位。
西漢辭賦大家枚乘(今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人)。他的代表作《七發》中有一段勸楚太子品嘗美食的文字,盛讚家鄉江淮一帶的食饌為“天下之至美”:雛牛之腴,菜以筍蒲。肥狗之和,冒以山膚。楚苗之食,安胡之飯。摶之不解,一啜而散。於是使伊伊煎熬,易牙調和。熊蹯之膈,芍藥之醬。薄耆之炙,鮮鯉之膾。秋黃之蘇,白露之茹。蘭英之酒,酌以滌口。山梁之餐,豢豹之胎。小飯大啜,如湯沃雪。此亦天下之美也……其所描述當時家鄉豪宴中的菜譜,以煎、熬、炙、燴等多種烹調法,以五味調和為標準,制有調醬爛熊掌、烤獸脊肉薄牌、鮮鯉魚肉細絲、鮮嫩蔬菜,並且奢侈地用黃玉蘇子起香、蘭花泡酒漱口,所以,與其說《七發》是諷諫宏論,不如說是第一份淮揚食單。
淮揚地處南北交匯,水陸要衝,揚州自唐宋至明清均在中國最繁華的城市之列,淮安(主要是今淮安市的淮安區)亦是明清時期聞名海內的都會。因此淮揚菜具有以下特點:淮揚菜的選料尤為注意鮮活、鮮嫩;製作精細,注意刀工;口味清淡,強調本味,重視調湯,風味清鮮;菜式繁多,體系龐大;烹飪善用火候,擅長燉、燜、煨、焐、蒸、燒、炒;色彩鮮豔,清爽悅目;造型美觀,別致新穎,生動逼真。
淮揚名菜:叫化子雞、糖醋鱖魚、芙蓉雞片、鹽水鴨、清蒸鰣魚、清燉蟹粉獅子頭、煮乾絲、三套鴨、水晶肴肉、軟兜長魚、開洋蒲菜、朱橋甲魚、平橋豆腐、茶饊、欽工肉圓、老候野鴨、盱眙龍蝦、黃集羊肉、文樓湯包、靖江蟹黃湯包。
淮揚名宴:紅樓宴、全藕宴、少遊宴、三頭宴、滿漢全席、鑒真素宴、清真宴。
淮揚菜在上海、南京和北京的餐飲市場佔有一定的份額,並有相當的消費群體。這些城市有許多以經營淮揚菜為主的飯店。2002年以來,淮安已連續六年舉辦淮揚菜美食文化節。
<3>蘇錫菜發源於中國江蘇省的蘇州地區,流行於蘇州、無錫、常州三市,是中國四大菜系之一蘇菜的派系之一。蘇錫菜在民間有時又被細分為蘇幫菜和無錫菜,但由於這兩個菜系的風味和烹飪方式極為接近,故通常統稱為蘇錫菜。蘇錫菜常用酒糟調味,擅長各類水產,口味偏甜。
清康乾嘉道時,蘇幫菜點已臻成熟。太平天國運動後,蘇州慘遭兵燹,加之上海興起,米市西移,蘇州不似往日之繁盛,但飲食業仍常呈畸形繁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蘇州飲食業,或稱蘇州飲食文化屢蹶屢起。蘇幫菜的特點是:或華或樸,或濃或淡,均時新、清雅、和諧、自然,令人賞心悅目、適口、益身、意味雋永。其在選料、色形、火工、口味方面特色大致如下:
選料
蘇幫菜不以珍奇為貴,重博采時新,因材施藝。趙筠《吳門竹枝詞》雲:“佳品盡為吳地有,一年四季賣時新”。凡物應時則貴,失時則賤,“率五日而更一品(大約每5天換一種)”(明王鏊《姑蘇志》)。應時,雖路邊野草,廊下鹽齏亦可作珍品。貴為甲魚,過了菜花季節,即鄙稱“蚊字甲魚”,也再難入名店之門。蘇州廚師在廣泛用料的同時,極為注意物盡其用,對魚頭尾乃至內臟(如鲃肺)、禽頭腳(如鴨舌、掌)等都能烹製出堪登大雅之堂的名菜。
火工
在烹調方法上,蘇幫菜常用的有數十種,且常常一菜多法,並因物性、節令的需求而有所變異,但無論何種火工,均求精到。火勢大小,油溫高低,蒸氣緩急與投料次序,常常間不容髮,這是“精”。“到”即到家,恰到好處。如“碧螺蝦仁”斷生即上席方為妙品;“醬方”須四邊垂倒,入口可化始稱合格。蘇幫菜烹調尤其擅長燉、燜、煨、焐等火工菜。文火、密封,一氣呵成,真味俱在。“蜜汁火方”、“酒燜踵”、“黃燜鰻”、“叫化雞”、“母油鴨”等均為蘇州傳統火工菜的代表。
口味
蘇幫菜口味崇尚清雋和醇,濃淡有度。即所謂“濃不鞔胃,淡不槁舌(《易牙遺意序》)。過分辛辣或腥、膻、奇、烈、怪等味為蘇幫菜之大忌。葷料必用蔥、薑、酒,酒的用量尤重,且須紹酒或蘇州特產醇香、馥貞酒。鹽為主調味,複合味講究君臣佐使,俾相得益彰。多數菜不用糖,或加微量糖,但旨在助鮮矯味潤色,而不必有甜感。紅燒菜加糖較多,但通常應有鹹、酸等味相對應,講究鹹中帶甜、甜出頭鹹收口,或酸甜適口。
蘇幫菜:松鼠鱖魚、碧螺蝦仁、白什盤、響油鱔糊、清蒸大閘蟹、姑蘇鹵鴨、櫻桃肉、太湖三白(白魚、白蝦、銀魚)、常熟叫化雞、黃燜鰻、醬方、母油鴨、鲃肺湯、蜜汁火方。
無錫菜:無錫醬排骨、無錫油麵筋、梁溪脆鱔、銀魚炒蛋。
<4>徐海菜,為徐州、連雲港一帶的地方菜,為蘇菜四大派系之一。徐海菜以鮮鹹為主,兼具五味。徐海菜受魯菜影響較大。
徐海菜代表菜有霸王別姬 (菜肴)、沛縣黿汁狗肉、彭城魚丸、羊方藏魚、紅燒沙光魚、東坡回贈肉等名菜。
小孩酥糖是江蘇省徐州市的特產食品,香甜酥脆,營養豐富。並在1980年獲得(江蘇)省優質產品的稱號。在蘇、魯、豫、皖四省聞名。(圖片請閱下一篇)
上一篇:中國四大菜系─粵菜(第三篇)
下一篇:中國四大菜系─蘇菜(第四篇)